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潮汕历史名人,他并不是潮汕人本地人,但他在潮汕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凡的作用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潮汕地区丁姓一族的始创者,他就是丁允元,
丁允元(1142-1214年)字叔中,江苏常州宜兴人。南宋时期的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考中进士,中举时获得到“学识优长、词理精纯”的评语。之后官任至太常寺少卿,属朝廷四品官位,负责外交接待以及皇室的内部事务,和皇室的祭祀礼仪,算是接近皇帝的一个职位。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允元因力谏阻止朝庭滥加盐铁税,而得罪惹恼了孝宗皇帝,被贬到当时仍然属于偏僻落后地区的潮州,任潮州府知军州事(也就是知州)。
丁允元画像(来自网络)
丁允元从繁华的京城(杭州)来到潮州,来到这个山穷水远的地方,有记载丁允元到潮州的时候,这里还生存有野生的大象,足见当时潮州的荒芜程度,但是,丁允元并没有因此而唉声叹气,更不会自暴自弃,反而是,以300多年前一样被贬来潮的韩愈为榜样,学习当年韩愈的精神,尽心尽力地为改变潮州的面貌而努力着。
当年,韩愈也是因为上谏得罪了皇帝,被贬官到潮州府来,韩愈在潮州的任职虽然只是短短的8个月时间,但就为潮州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韩愈在潮州带来了中原的传统文化,在韩江驱赶了鳄鱼,提倡兴办教育,大力促进了农耕生产技术,让潮州从一个完全荒芜的南蛮之地,开始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圈,随着移民的迁入,人口增多,文化的提升,生产技术的提高,潮州地区的生存条件和人文文化都得到大大的改善,因此,韩愈在潮州是获得到广泛的崇敬。
丁允元在潮州,也是深入民间,探讨改善民生的方法,寻求促进潮州发展的良策。
丁允元在潮州通过引进大象的天敌来驱赶大象,还药杀了北寨溪(今澄海东里)的鳄鱼、组织抗击抢粮的倭寇海盗;捐资助教,以制度化手段,为办学巩固了基础,引进内地的生产技术,通过修堤、水利工程,改造水稻品种等等举措,提高了生产力,还规范了贸易规则,针对当时潮州的盐业生产贸易,制定了与福建闽西地区,江西赣南地区等山区地带的贸易规范,这些措施不单只是控制了价格,优惠了民众,又为地方政府的盐业税收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得以增加教育的投入。
丁允元在潮州任官有5年之久,是两宋时期潮州府任职时间最长的官员,他为潮州的发展发挥到了最大的作用。归纳总结起来有这四大政绩。
第一,丁允元扩大续建了“湘子桥”,丁允元自己出资建了西边的5个桥墩,又发动众人捐款,终于建成九座桥墩,缩短了江面水路,桥墩上盖建为亭,“湘子桥”以舟桥开放型,以墩亭固定连接的风格特色,奠定了“湘子桥”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地位,当时的人们将西边这段桥称之为“丁侯桥”,以纪念丁允元在修建“湘子桥”中的特殊贡献。
“湘子桥”从南宋开始筹建到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经过多次重建,修建,最后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这种独特无二的形式。共历时300多年。成为潮州地域文化的一个瑰宝。
1988年,“湘子桥”因为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横跨韩江的中国四大名桥之一---湘子桥
第二: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一向追崇敬仰韩愈的丁允元,认为位于城南的"韩文公庙"过于低矮破陋,不配对韩愈的身份形象,决定在城外韩江的对岸,在湘子桥东端的笔架山麓,重新规划修建了一个崭新的“韩文公祠”,将原来城里的"韩文公庙"迁过来,并且加上了赵德,陈尧佐两位潮州名人入祠配祀。并亲题名为“忠佑庙”。“忠佑庙”后改称为"韩文公祠"
潮州的"韩文公祠"从此一直屹立至今,历经了800多年风雨,期间有经过几次修复,现在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纪念专祠。
丁允元修建的潮州"韩文公祠",成为“至今八百多年来海内外人士谒公者得有称意之处”。进一步奠定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潮州民间有此一说“见到韩公祠,想起丁允元”,韩愈更是成为古潮州文教的象征。在绝大多数潮人的心目中,韩文公的地位甚至是远远高于孔夫子地。
第三:丁允元为进士,是通过走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所以他深谐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潮州的发展过程中更有其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当时潮州落后而又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他以创置六斋(办学校),资儒兴学,拨田租三百六十五石为教育专款等举措,以官助的形式确定了教育的地位。为潮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丁允元治潮期间,勤政爱民,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修堤修水利,奖励农桑等措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
唐朝的韩愈是带着中原的中华文化和意识形态来到潮州,300多年后的丁允元则是以韩愈为榜样,将先进的文化技术更直接推动推广,利用南宋偏安一偶的那个年代,使潮州得到生产力和文化的大发展,也根本改变了唐朝以前潮州属于南蛮荒芜的面貌,为明朝时期的潮州地区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历史发展,虽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是千百年间,由世世代代人的共同努力所得,但韩愈和丁允元,应该还是有特别贡献的人。
有后人写到:“韩伯丁公两太守,安澜兴学并功高”,这是后人对韩愈和丁允元治潮功绩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做为被贬的官员,他们2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到这片偏僻地方时,不是以消极对待,而是踏踏实实地积极进取,深入了解民风民情,针对问题,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以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为己任。
丁允元在潮为官5年,离任的时候,没有回江苏老家,而是直接和家眷一起在磷溪镇仙田村置房定居,落户潮州,丁氏一族从此在潮州繁衍生息,丁允元也成了潮州丁姓的始祖第一人。
丁允元的后裔,秉承良好家风,在各个时期都有优秀人物人脱颖而出,其中最著名人物有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曾任虎门总督,江苏、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有民国初期颇有传奇色彩的潮汕名医丁成发,有当代旅居泰国已故的石油巨子、慈善家,著名侨领丁家骏等等,可谓是人才辈出。
历史的演变,时间的更替,随着移民的迁入,随着中原谪宦的教化,中原文化渐渐地融入到了潮汕的文化里面,而潮汕也融入到了大中华的文化圈子,出现了“流风遗韵、衣冠习气,熏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庶几中州”(道光年间《广东通志》卷九二)的景象。
清朝乾隆年间, 潮州一府九县一众人联名上书潮州太守周硕勋,赞丁允元:“设桥广济,无异于驱鳄安澜; 创斋赡士,无异于延师训学。”经过层层上报,最后由皇帝钦赐"崇祀名宦"、"配享韩庙"等荣誉,按国家典礼规格,享国家春秋祭礼。表达了潮州人对丁允元的爱戴之心。
1989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修缮时,增建了允元亭,允元亭有一副柱联:
允德继先贤,政绍昌黎馀绪;
元功垂青史,祠钟古郡秀灵。
高度概括了丁允元崇韩和治潮功绩。
现在的潮州磷溪镇仙田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丁宦大宗祠”,这是丁氏十三代后人在明朝万历(1582年)时期建造的,供奉着始祖丁允元,
宗祠大门石刻联:
宫纪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
绩崇名宦,千秋諲祀荐仙田。
这副对联为明朝礼部尚书黄锦所作并书写。
祠前另外一副门联:
宋室忠卿第;
岭南世宦家。
充分显示了丁允元及其家族的显赫名声。
潮州磷溪镇仙田村的“丁宦大宗祠”
宗祠内的牌匾
丁允元的墓地位于磷溪镇英山村岭后,几经修缮,2015年丁允元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丁允元墓
此文在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网发表过
标签: 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