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他是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长胜将军,兵家代表人物。
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他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白起受封为武安君。他是与孙武、吴起、廉颇、李牧、王翦等名将齐名的著名将领。
可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这是为什么呢?
一、秦的相国范雎嫉贤妒能,使得白起壮志未酬。二人心生罅隙,为白起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王龁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了临近的赵国,赵国就派人去安抚这些逃难的百姓。4月,王龁攻打赵国。
赵国派大将廉颇为大将,抵抗秦军,双方僵持多日。秦的相国范睢派人携带重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使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
秦国见赵国中了计,暗中派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与赵国开战。秦军大败赵军,射死了赵括。
白起又以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为由,活埋了赵国40万降兵。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秦国这样做,明显是违背当时战争的规则与道义的。
之后,白起决定一鼓作气灭掉韩、赵两国,但是两国惊恐万分,派人用重金贿赂秦的相国范雎说,如果让白起灭掉强大的赵国,白起就会因为劳苦功高,可能被封为“三公”(因为秦朝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的总称)。而您只有丞相一职,到时候您就不得不屈尊在他之下了。不如让两国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对你和我们两个国家都有好处。
范睢虽然是一国之相,但是却没有“肚里撑船”的气度。他权衡这件事对于自己的利弊得失后,答应了敌国。于是就以秦兵疲惫,需要休养为由,请求圣上允许韩、赵两国以割地为条件求和。昭襄王应允了这件事。
白起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非常气愤。范睢作为一国之相,竟然为了自己的私心,阻碍国家发展大计,还把借口说得这样冠冕堂皇,实在是可恨。白起与范睢从此结下了梁子。
二、白起“消极怠工”,范睢借机进谗言。白起被君王忌惮,终被赐死。
后来,秦国又发兵攻打赵国,白起有病在身,昭襄王只好派王陵攻打赵国邯郸,但久攻不下,而且还损失5名大将。
这时候白起已经病愈。秦王想让白起为将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但白起说,现在秦军是长途跋涉去作战,如果赵国从内应战,而其他诸侯国从外配合,秦军就很可能失败。
因此现在并不是攻打赵国的最佳时机。他对秦昭襄王说这话,明显是在埋怨秦王,发泄当初不让他继续攻打赵国的怨气。是啊,战争中取胜的机遇就是这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白起之所以抗旨不遵,是因为他之前活埋了赵国40万降兵。他如果再次攻打赵国的话,对白起无比仇恨的赵国人,就会群情激愤,白起得胜的机率就会减小。从这个角度来说,白起是最不适合再次当攻赵统帅的人选。
秦昭襄王见白起不听他的,就让范睢去请白起。昭襄王可能不知道范睢其实与白起并不睦,范睢此去自是空跑一趟。白起说自己的病没有痊愈,不能参战,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范睢。
秦昭襄王只好派王龁替换了王陵作为大将攻邯郸,但是也久攻不下。而楚、魏两国则出兵10万攻打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说,我就说现在不能攻打赵国,果然如我所料。
这话传到秦昭襄王的耳朵里,他大怒。好你个白起!你不带兵出征,还在这里说风凉话。
那你就去带兵打仗让我看看!但是白起接到秦王的命令以后,还是说自己病重,不能出征。范睢再次去劝,他还坚持不为所动。
范雎两次去请白起,都无功而返。这时候他更抓住机会,在一旁添油加醋说白起的坏话。秦王听得多了,下令免去白起的官职,把他降为普通士兵,最后发配他去边疆。
途中白起真的抑郁成疾,因有病在身路途中有所耽误,引起秦王极大不满。秦王派使者拿了宝剑送给白起,赐剑让白起自杀身亡。
公元前257年11月,一代名将白起自此生命凋零,人生悲惨谢幕。
战功赫赫的白起并没有犯罪,而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人唏嘘!
纠其原因,白起功高震主,引起了权贵的忧虑,被小人钻了空子。再有,与秦昭襄王的意见相左后,他又刚直不阿,称病作为无声的反抗。
直到后来真的病了,秦昭襄王见他再也很难为自己效力,就产生卸磨杀驴的念头,毫不顾惜他之前立下的功勋,狠心地赐死了白起。
其实我们的人生充满了风险与不测,你不知道是哪句话,哪件事触碰了别人的嫉妒与怨恨之心。而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如蝴蝶效应,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我们要有敏锐的思维,在危机来临时,要有底气与能力化解,才能不让自己一败涂地。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标签: 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