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疑古贴,大家都对哪些历史记载不太相信的?

犀牛历史 64 0

在一个号称“中国古代经济战争”的帖子里看到:

    策一,服帛降鲁梁。鲁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 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收入大涨。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腾飞,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

    策二,买鹿制楚。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策三,买狐皮降代国。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这便是粮食战争的威力。

    说下我的看法:

    三者大同小异,好像智慧都在齐国,管仲和齐桓公合计一下,把其它国家当傻b耍。大家觉得可能吗? 说来说去就是个以农为本,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经济战”也太荒唐了点----其他国家在改种经济作物的时候也不是神仙,也要吃饭啊,那么市场上的大米必然上涨,涨到收益和养丝差不多的时候自然有人种回粮食,我想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智商也没比现在差的那么远吧。再者,这种“经济战”的前提还有,那个傻子国除了齐国不能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这样才能保证成功,但事实上齐国的军事实力根本做不到封锁对方国家(象美国对伊拉克禁运那样),根本不能保证让对手“无粮可买”。

    我个人认为古籍上很多故事今天看来好荒唐,还有很多历史的发展似乎象小说似的,前几天看过一个“战国数万之谜”的帖子,也是有朋友在怀疑史料上记载的军队数目的出入。

    大家还有什么怀疑的地方,都来说说

标签: 历史记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