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夏远古最早官职,据考有13个,瞧一眼能够增加见识
按说,国家出现之后,才会有官职。
中国的朝代就是国家,最早是夏、商、周。
夏之前是“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帝时期是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之前是母系氏族社会。
国家不可能在某一天早上突然出现,应该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有5万多年。从5万多年前到公元前30世纪,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公元前30世纪到21世纪,是父系氏族社会。
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的官职,说氏族社会已经有了三公、将、相、大监、司徒、司马等官职,其中最著名的是《左传/昭公十七年》的一段著名的对话“郯子论鸟官”。实际上,郯子谈论的只是一些氏族图腾的名称,并不是真正的官职名称。在氏族社会,不可能有三公、将、相等官职,夏商的时候都还没有。
虽然古籍之中对氏族社会的官职有谬误,但经过甄别之后能够确定的已经有13种。
1、后
又可称:大人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共同始祖,是氏族天然首领。
他(她)都称:后。
古籍之中,常常看见这样的称谓:后稷,后羿,后夔。
商族、周族、楚族,称男祖先,也都称“后~”。
《诗经》和《尚书》中有例句。
西周之后,将王、皇帝的正妻称作“后”,属于“后”的原始意思的发展。
除了“后”,还称“大人”,在《周易》中出现很多。
“大人”则专指“女酋长”。
2、伯
又可称:牧。师。元首。百揆。
部落首领称:伯。鲧是禹的父亲,是部落首领,禹同样是部落首领。
古籍之中,常将他们写为“伯鲧”和“伯禹”。
另外,著名的人物有“伯益”、“伯封”。
古籍上常提到的人物:夏有“葛伯”、“顾伯”,商有“羌伯”、“井伯”、“盂伯”。
部落首领还称“牧”、“师”、“元首”、“百揆”。
3、共工
共工,不是一个人,而是在共地因治水闻名的古老氏族。
后来,成为了“水官名”,是一个职务的名称,专门领导治水的职位。
古籍将禹的父亲鲧称做“共工”,显然说的是鲧担任了这个职位。
西周“掌水利、营建之事”的官员称“司空”,孔子在鲁国担任过这个官职。
司空的前身是“司工”,也就是“共工”。禹亦担任了这个职位。
4、火师
氏族社会之中,火的关系重大,往往需要最有本领和权威的人来管理。
古籍记载:炎帝曾经担任过“火师”的职位。
伯益在舜的属下,也曾经奉命担任过这一职位。
火师在商周时仍然是很重要的官职。
楚国祖先鬻熊,曾经担任过周文王的火师(《史记》记载)
古籍还记载:鬻熊的孙子也做过火师。
5、巫
又可称:巫史。或者:羲和、南正、火正、四岳。
巫的职位掌管:天时、祭祀、贞卜、记事等事务。
巫负责记事,发展之后成为“史家”,因而巫与史的源头是一个职位。
古籍中有“羲和占日,常仪占月”的记载。
此处的“南正”和“火正”是指“占星”,观察并祭祀“大火”(一颗星星)。
观测日月星辰,目的是要制作历法。这个延续后世,也就发展到观测天象,并作祭祀。
6、四邻
又可称:四辅。氏族或者部落联盟的长老。
古籍曰:“钦四邻”(《尚书大传/虞夏传》)
后世,以此发展为“钦差大人”。
7、士
又可称:大理。
氏族社会后期,某些有威望的首领成为诉讼纠纷的调解人。
之后,发展为一种执法的职位。
《尚书/尧典》曰:“皋陶,蛮夷滑夏,盗寇奸宄。汝作士,五刑有限,五服二就……”
大意是:有行径野蛮之徒扰害我们的地方,其犯有寇、贼、奸、宄诸种罪恶,你(皋陶)作为执掌法律的士师,要用五刑对其予以惩责,刑罚的适用要恰当,处罚的方式要合理……可以用流放的方式替代五刑的适用……。
这儿讲的是执法务必明察而公正。
谁执法?
那就是“士师”,最早称:士。
显然,士是掌诉讼的。
8、纳言
掌宣令(旨意)与采集诗歌。
9、农师
又可称:后稷。擅长农艺的。
10、工师
又可称:共工。擅长工艺的。
11、射正
擅长射箭的。
12、乐正
擅长音乐的
13、豢龙
豢(huan,四声),豢养:喂养的意思。
龙,即蛇。豢龙:养蛇。
擅长养蛇的,在氏族部落很神秘,因而也是一种官职。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是国家的雏形,已经形成简单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因而有了雏形的官职。这些官职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一直到公元前21世纪。
标签: 远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