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犀牛历史 32 0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作者:路终远,交流探讨可加微)

  华夏血缘政治人群集团以三皇五帝为先祖。

  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另包括女娲氏、华胥氏、少典氏等,而以末代神农榆罔为炎帝。

  五帝为黄帝、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帝舜,另加上太昊(笔者以太昊非伏犧,而是黄帝长子玄号玄嚣)、少昊(笔者以少昊为黄帝次子昌意)、帝挚(帝喾子)、帝禹,《山海经》中还有帝俊(有时为喾有时为舜)、帝丹朱、帝鸿(帝江即帝挚),则五帝实为群帝或众帝,《山海经》中有“众帝之台”、“群帝之所上下”、“群帝焉取药”。下面按次一一分述。

  华夏最早开明立政之祖为天皇燧人氏,燧从火、从走、从豕,意为逐猎烧食猪肉。保定徐水有遂城,即战国时武遂城,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王母果至,与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之术″,可见燧林、遂地可能正应在燕国这一带,全国其他地方的皆后人迁移带去的吧。燧人氏风姓,华夏其他皇、帝皆为其后裔,后世或被尊为天皇。

  《庄子·大宗师》:“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可见庄子认为豨韦氏是比伏羲氏更早的初得天地之道者,那豨韦也就是燧人了,都同猪有关,猎猪养猪食猪肉衣猪皮,又名豕韦,夏时仍有豕韦国,蒙古之先亦名室韦。笔者以为京南冀中这一带距今万年的北京东胡林人遗址、徐水南庄头遗址、七八千年前的易县北福地遗址一期等可以对标燧人氏早期至成熟期时代。

  燧人氏经过多代繁衍发展,其后代有一支伏牺氏壮大著名起来,活动中心仍在冀中一带。

  伏羲氏,又称伏豨氏、庖牺氏、宓戏氏,亦风姓,为燧人氏之后华胥氏之子。华胥氏当居华山周边,最早称华,此华山笔者以为即现保定市满城县北部的九泉莲花山,因山顶为红色岩体象巨大莲花而得名。《大荒北经》第4区"有始州之国,有丹山″,见本人《大荒四经落实研究》,认为此丹山即满城莲花山,也即最早之华山,在大荒四经中心观象台顺平尧都正北方偏东一点,始州之国即华胥之国,华夏之始也。

  华山后世国内多有,最著名的是陕西西岳华山,但最早的华山笔者以为是满城县这座华山,陕西华山是夏周等从冀中向西南迁移带去的地名。

  华胥氏之女在雷泽履巨人足迹而孕生伏牺。雷泽何在?漕河流经满城县东北部一极狭山谷名龙门下泄,轰响如雷声闻十里故名雷溪,《水经注》有载"徐水又东南流历石门中,世俗谓之龙门也,其山上合下开,开处高六丈,飞水历其间,南出乘崖,倾涧泄注,七丈有余,奔荡之音,奇为壮猛,触石成井,水深不测,素波自激,涛襄四陆,瞰之者惊神,临之者骇魄矣″,金章宗题“雷溪春涛”,为古易州、古满城胜景之一,现有龙门村及名为雷溪小筑的别墅风景区。笔者以为雷泽当即此雷溪下泄所潴成之泽,当在今满城神星镇、白龙乡、要庄乡之间这一带,西距莲花山不远。莲花山又即连山、历山、列山、烈山,有小河马连川发源于此山,向东注入雷溪漕河,伏羲之后神农炎帝亦居周围此一带,再往后帝舜亦曾渔雷泽、耕历山,都在这一带。后来尧时龙门在大洪灾中被泥石流堵塞,禹重新挖开并扩凿,是谓禹导积石至于龙门,也在此,并不在今晋陕间黄河干流之龙门,也难跑到甘肃积石山,干流大山古人怎么导积?现代技术都难。

  莲花山再往西几十里,有顺平县盘古村(现名富有村),村边唐河中有一奇特分水山,上有一奇洞名盘古洞,传为盘古出生并曾居处,而据一些学者考证,伏羲也即盘古。《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此栗广之野,笔者认为也就在这一带,栗广之野顾名思义,是说多有栗树分布,今唐县这一带也正有栗元庄、栗树坪。也即伏羲母华胥氏女在东边雷泽与雷泽氏(雷公)结合怀孕后,又来到盘古村盘古洞生下了伏羲。伏羲女娲在此一带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传播早期华夏文明,这一带唐河谷地据考古发现确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谓“女娲之肠”显是生殖崇拜,盘古洞上正有奶奶庙,香火颇盛。

  伏羲还活动到东北方不远的易水流域易县涞水容城一带,易经当即伏羲在此创造发明。伏羲又向南活动,今石家庄市新乐市有著名的伏羲台遗址,传为"帝喾巡游至此,观先祖伏犧圣迹而建台祀之″,本人也考认《大荒东经》"俊坛″即帝喾(帝俊)所始建伏犧台。再南一些赵县双庙村亦有伏羲女娲庙,古今庙会香火亦盛,亦传说曾居此。

  "伏羲都陈,神农都陈,炎帝都陈”,陈在何处?后世有陕西陈仓(今宝鸡)、河南陈留、河南淮阳陈国陈县等说法。但笔者以为以上皆是从保定一带向四方迁移扩展的华夏后裔带去的地名,伏羲所都最早的陈还是应在保定一带寻找,有没有呢?帝尧之母庆都,为炎帝系的陈丰氏之女,更早的尧父帝喾之母也是陈丰氏女名握裒,这个陈丰(陈锋),笔者以为当即伏羲所都最早之陈,顺平有常丰村,传即陈丰氏居处。顺平还有陈侯村,有陈侯墓传为汉初功臣陈平墓,陈平受封曲逆侯正在这一带,很可能此处早就有陈地名,刘邦用陈平计脱白登被匈奴包围之险,回军路过此陈地,觉得陈平正好与陈丰巧合就封救命大功臣陈平了。类似的巧合还有陈胜攻占陈县称陈王,柳宗元被特意贬柳州称柳柳州。陈仓陈留陈州可以为陈,陈丰氏为何不可为陈?还是最早的。

  陈还可能同崇、程,鲧封崇山为今顺平火焰山,《大荒北经》顺平尧都北边有鲧攻程州山,崇山即程州山即陈山,详解见本人另文。

  盘古伏羲又都跟匏即葫芦瓜有关,上古陶器还不太发达,制作并不易,而用葫瓜做的匏器在上古生产生活中实极重要,用其做食器水器实比陶器更轻便,但因为不耐腐所以考古几乎无发现。葫芦在生殖崇拜中还指怀孕之女体,有葫芦生人之神话,和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一样流传至今。这一带有葫芦塘、葫芦峪、葫芦洼、葫芦山的地名,盘古洞即葫芦洞。

  但伏羲葬陵尚不知在哪里,总也在冀中这一带吧,后突然想到沧州青县今有盘古村,村有盘古祠、墓,而本人又认同一些史家"伏羲即盘古″的说法,这样的话,本人认为就算找到伏羲葬处了,这青县盘古墓或即伏羲墓,可认为伏羲晚年活动并葬在沧州一带。而且这也正好可解释一下后世多把伏羲与太昊混同的原因:本人以太昊为黄帝长子玄枵禺䝞天吴、少昊为黄帝次子昌意陆吾。伏羲葬在东方沧州(青州),后来黄帝经涿鹿之战(今唐县有涿鹿山)/釜山合符(今徐水釜山)成华夏共主中央帝,派次子少昊向西方晋北拓展,派长子太昊玄枵守拓沧州,这样伏羲与太昊二者皆终落在沧州,后来就被一些学者搞混了。后世五方帝概念中东方青帝太昊应为黄帝长子玄枵,而非早得多的伏羲。

  伏羲氏亦经多代繁衍发展,其后有一支神农氏最为著名,成为华夏共主,政治中心仍在保定这一带。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上古华夏源流》1:三皇之燧人/伏羲在京南冀中

标签: 伏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