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史书和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因为治水的巨大功绩而成为华夏族的共主。大禹在华夏民族文化和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能否找到大禹治水的确切证据,对理清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确定中华文明发展传播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典籍和传说中大禹治水地点有很多处。有说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治理的水系有黄河、淮河、长江、等等。
《山海经·海内经》对这一事件的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haiyou 见禹方坐熊,惭而去。
《史记·夏本纪》记载:
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还有很多古籍,如《尚书》、《淮南子》、《水经注》等等对大禹治水都有记载。这些古籍和传说的记载,以现代实证科学的观点来看,很多都不能令人相信。但是根据过去民族民俗学者的研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一些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事件通过口口相传,可以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华夏民族关于大禹治水的文字记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产生这种内容的传说和记载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和完全的虚构。历史上理应有相似、相近或可以附会的事件。否则传说和古籍记载就不是有这个样子。如果从这些传说和史籍的记载中归纳出一些线索,再按科学的方法去寻找就有可能得到大禹治水的真相,无论最后寻找的结果如何,对华夏早期信史的建立都仍有极大的意义。
尽管情感上我们认可大禹治水的史实,但是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我们不作预设,而是根据史籍的记载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严格进行考查。
标签: 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