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读东周第三十期——浩浩白水

犀牛历史 45 0

  戊申读东周第三十期——浩浩白水

  齐国征宋大军分为两部分,前部由管仲率领,先跟曹国、卫国、周国的军队会合,齐桓公率大军随后而行。至于齐桓公征宋的原因,戊申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齐桓公好色,好色到什么程度呢,每次大军出征的时候,他还总带着不少嫔妃相随,管仲也就带着一个喜欢的小妾。他的这个小妾名字叫婧,婧就是身材苗条纤弱而又有文才的女子,可见管仲喜欢瘦子,喜欢有才的瘦子,他不喜欢那些丰满的。

  管仲大军走到临淄南边三十多里的峱(读音:挠)山时,碰到一个人,这个人穿着短褐单衣,戴着破斗笠,光着脚,在山下放牛。短褐是用兽毛或者粗麻布做成的衣服,是贫苦大众的标配,所以这个人是个穷人,社会的最底层。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穷人,他会唱歌,敲着牛角唱歌,而且只在管仲来的时候他才唱,看来是有目的的。当时管仲距离他也比较远,这人嗓门还行,不过估计牛角让他敲得够呛。

  管仲在车上听到歌声,探出头去看了看,知道这个人不平凡,就让齐兵甲带着酒肉赏给他吃。那个人也不客气,酒足饭饱后,他说想见管仲。齐兵甲说,相国的车队已经过去了,齐国大军前部还在一直走着。那人说,这样,你帮我带个话——浩浩乎白水。齐兵甲追上管仲车队,将这个话告诉管仲。管仲茫然不解,就问他的瘦妾婧,瘦婧说这是《白水》之诗啊,诗云:浩浩白水,鯈鯈(读音:条)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浩浩白水就是水很大,水面很宽阔,鯈鯈之鱼是指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得很爽的鱼;君来招我,我将安居?很好理解了,君王要我辅佐他,我还能这么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还能这么无忧无虑这么爽吗?国家未立,从我焉如,可是国家还没有安定,我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只顾自己爽呢?整首诗大概就这个意思。瘦婧说,这个人想出仕,他是在自我推荐啊。管仲听完后,马上停车,叫人把那个人请过来。

  这里也实在让人有点儿费解,作为博古通今、精通坟典的管仲来说,他居然不知道白水诗,当然也就不知道那人是什么意思了。反而是他的小妾瘦婧给他解了难题,否则这个脸可丢大了。正因为管仲不识白水,被考倒了,所以他对那个放牛而歌的人很看重,立即停车,派人去请他。这段故事在历史上是有明文记载的,很有意思,写得也比书中详细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那人来了以后,见到管仲,长揖不拜。长揖不拜,就是只作揖,不下拜,作揖就是拱拱手,显得敷衍了事,没有礼貌。管仲是谁,齐国仲父,当时已经威震天下,人尽皆知,别说是这个小小的放牛农夫,整个齐国,除了齐桓公,谁见到管仲都得下拜。可这个人不拜,不仅没礼貌,而且没规矩。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个人很硬气,不为权贵折腰,很自负,恃才傲物。

  管仲也不在乎,那人说,我叫宁戚,卫国人,听说相国礼贤下士,特来相投。管仲就给了他一张卷子,宁戚考了一百分。管仲知道他是个大才,就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宁戚,嘱咐他齐桓公经过这里时,把推荐信交上去,一定会得到重用,然后管仲就走了,宁戚继续在峱山下放牛。

  三天后,齐桓公大军到达峱山,宁戚仍是短褐单衣,破斗笠,光着脚,看到齐桓公的大马高车走近时,宁戚又敲着牛角唱起歌来。歌曰: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读音:干)。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这首歌是宁戚自己写的,他把自己比作一条大鲤鱼,可惜生不逢时,没有生在尧舜那样的好时代,搞的现在破衣烂衫,连双鞋子都没有,从黄昏放牛放到半夜,这无边的黑夜,什么时候才可以看见黎明。歌词很好理解,很有针对性,映射时政,说自己生不逢时,时代不好,世道黑暗,看不见光明。写这种歌词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搞不好要坐牢,甚至掉脑袋,放到现在,估计没人敢这样写。宁戚写了,而且是专门唱给齐桓公听的。

  齐桓公听到之后很诧异,就命人把他拥到车前。拥是一群人,至少四五个吧,你推我搡,就好像对待犯人或者俘虏那样把宁戚怼过来。宁戚毫无惧色。你看,齐桓公和管仲对待宁戚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管仲是先让人给他酒肉,然后请过来,姜小白是让人把他怼过来,很不客气。

  齐桓公问他为什么讥刺时政,宁戚说我没有。齐桓公说,当今天子在上,我率领诸侯安定天下,百姓乐业,草木沾春,就算是尧天舜日,也不过如此吧,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不是讥刺时政是什么?宁戚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我呀不过就是一个乡野村夫,孤陋寡闻,无缘一睹尧舜的风采。可是我听说尧舜的时代,十日一风,五日一雨,风调雨顺,百姓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当今天下,纲纪不振,教化不行,您却说现在是尧天舜日,尧天舜日是这样的吗?而且尧舜之时,百官正,诸侯服,四害除,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自威。再看看您,北杏会盟宋国跑了,柯地会盟曹沫怼你,齐国用兵不止,劳民伤财,却说什么百姓乐业,草木沾春,骗谁呢。还有,尧禅让天下于舜,舜不敢接受,躲了起来,后来百官和百姓把舜找出来非要他当天子,舜不得已即帝位。而你杀兄得国,假天子以令诸侯,还敢和尧舜相比?

  宁戚的这个话很厉害,专捡齐桓公的短处说,虽然说的都是实话,可是有点儿夸大其词。齐桓公的话并不是虚言啊,自从他当政以来,诸侯和百姓的确得到了很多实惠,至少是比以前要强,所以姜小白说百姓乐业,草木沾春,也说得过去,并不是自卖自夸的。宁戚却非要呛着来,怎么不爽怎么说,虽然夸大其词,但说得有道理,可这样说无异于找死。果然,齐桓公大怒,下令把宁戚杀了。宁戚毫无惧色临刑长叹: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与之为三矣!龙逢比干是桀纣时的大臣,夏桀和商纣是有名的暴君,他们分别把自己的忠臣龙逢和比干杀了,最后导致亡国,龙逢比干就成为千古忠臣的楷模。宁戚喊这个话有两方面意思,一是说齐桓公是桀纣那样的暴君,二是说自己是忠臣。我们看电视的都知道,电视上有些大臣在临死时也会喊这个话,只要能喊出这个话的一般都不会死,谁想当桀纣那样的暴君啊,对不对。所以,这个话是最后的护身符,一般的君主都不愿意背杀忠臣的恶名,大多选择放人。

  隰朋听到这个话后,赶快求情,劝齐桓公放人。齐桓公我们前面讲过,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胸襟,二是任贤能,而任贤能的前提是必须有胸襟,否则不能容人,也就谈不上任贤能。姜小白的这两大特点再次展现出来,隰朋一劝,他听进去了,不但怒气全消,而且安抚宁戚,说宁戚是佳士良才,说的对。

  这需要多大的度量啊,宁戚可是连齐桓公弑兄的事都说出来了,在君王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忌讳,可齐桓公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予追究。

  宁戚这时候才慢慢悠悠拿出管仲的推荐信,齐桓公一看,你怎么不早点儿拿出来啊,也不会有这一场虚惊了。宁戚说,好的君王要选择臣子,我也要选择明主辅佐,如果你是个糊涂蛋,我死也不会辅佐你。齐桓公很高兴,让宁戚上车,一同出征。

  咱们再看看宁戚见齐桓公的整个过程,这其实就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推销。宁戚首先见管仲,递了求职信,管仲看不懂,好在有瘦婧解围。接着管仲面试,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就写了推荐信。而宁戚见齐桓公,更像是他对姜小白的面试,齐桓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从而网罗了齐国称霸时期著名五大臣的最后一位。宁戚之所以说出非常尖锐甚至有些尖刻的话,是因为非危言不足以耸听,不足以振聋发聩,他要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能从一个放牛人直接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吗?所以这是宁戚非常高明的自我推销的手段。

  收了宁戚以后,当晚,齐桓公营帐中火烛通明,姜小白就在那翻箱倒柜找东西。寺人貂说,老大,你是不是找官服啊,你想现在就封官宁戚,对不对?寺人就是君主的近侍,大多由阉人充当,就是太监。寺人貂就是齐桓公身边的一个太监,他很聪明,看出了齐桓公的意图。齐桓公说,是啊,你快帮我找。寺人貂说,不急,宁戚虽然通过了仲父的面试,但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卫国人,卫国离这里不远,不如派人到卫国查访一番,倘若他真是大贤,您再封官也不迟啊。说的不错,听起来很有道理,持重嘛。可齐桓公说,你知道个屁,宁戚此人跳脱狂浪,不拘小节,连我都敢怼,他在卫国得罪的人还能少吗,风评肯定很差;如果真的派人去查访,知道了他什么不光彩的事,那这个人你是用还是不用啊,用了,就像吃个苍蝇一样恶心,不用,太可惜。你这个鳖娃儿,你想给我找事是吧。寺人貂不敢吭气了。于是当晚,就在灯烛之下,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一起同参国政。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齐桓公举火爵宁戚的故事。

  齐桓公大军到了宋国边境,与陈国、曹国、周国等国军队合兵一处,商议攻宋之策。宁戚说,咱们几国联军,宋国是抵挡不住的,肯定要落败。但我以为,以兵胜不如以德胜,让我去说服宋公投降,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成功。齐桓公表示同意。宋桓公听说齐国派人过来,就问他的大臣兼谋士戴叔皮,戴叔皮说,宁戚这个人是无名之辈,新近才被齐桓公提拔上来,他的口才肯定非常了得,他来就是做说客的,说的好便罢,要是有一句话说的不对,看我引绅为号,就叫武士把他抓起来干掉,宋桓公点头同意,吩咐武士准备。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引绅为号,我们知道有个词叫缙绅,也写作搢绅。搢是一个动作,叫插笏,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长条形的手板,用象牙或玉石制成,也有木头做的,用来记东西的,插笏就是把笏插进腰带里,这就叫搢。绅是束在衣服袍服外面的大带子,可以简单的看成是腰带。戴叔皮说的引绅为号,就是抖腰带,一看见抖腰带就抓人。

  宋桓公这边准备好了,宁戚入见,仍是长揖不拜,御说坐在那也不吭气,也不看他,晾他,先来个下马威,看宁戚怎么说。宁戚冷笑一声,嘿,宋国危在旦夕,马上就要亡国了,还装什么洋蒜。御说一听,马上着急了,宋国位备公爵,为诸侯之首,怎么会亡国呢?宁戚说,请问你和周公谁贤明呢?周公就是指周公旦。宋桓公说,周公是圣人,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呢。宁戚说,你知道就好,周公是圣人,生在周国极盛之时,天下太平,四方宾服,他仍然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如此礼贤下士,以收士人之心。而宋国遭受南宫长万之乱,君臣被戮,现在你的君位并不稳固,外面诸侯强横,争战不休,齐国大军陈兵国门,就算你效法周公,卑躬下士,只怕天下的贤士也不一定来。居然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简贤慢客,就算有名士,也不会跟着你,宋国不擎等着亡国吗?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是周公旦的故事。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分封天下,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国,不久以后周武王死了,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旦就留在镐京辅佐他,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继承国君之位。临行前周公旦告诫伯禽,不可以养尊处优,以为自己是国君就为所欲为,我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犹恐天下贤士不来,你一定要礼贤下士。所以,这是周公旦告诫他儿子伯禽的话。一饭三吐哺,就是说周公正在吃饭,哺就是饭,突然有人求见,周公马上把吃进嘴里的饭吐出来,放下筷子,去见那个人。见完之后,接着回来吃饭,正吃着又有人求见,他又把饭吐出来见客,如此这般三次,吃了一顿饭接见了三次客人,宁可自己不吃饭,也不让别人等,说明周公旦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因公废私,是君王的楷模。一沐三握发也是这个意思,洗个头见三次客,当然这个三并不是真的就是三次,也可能多次,也可能一次,说的是周公对待士人的一种态度。

  宁戚说话很有技巧,先不说齐国的事,先搞定宋桓公再说,举了周公旦的例子。果然,御说被说动了,站起身来,请宁戚上坐,上茶,上好茶,并问宁戚该怎么办。戴叔皮一看宋桓公被说动了,他不想齐、宋和谈成功,就连连举绅,希望宋桓公下令把宁戚抓起来。可他抖得手都快断了,宋桓公看也不看,理也不理。

  宁戚说,现在齐国大军就在城外,周王也派人来了,如果打,宋国肯定要打败,打败了就要签盟约,不签就灭国。不如直接和齐国结盟,免了兵祸,面子上也好看是不是?宋桓公说,齐侯会接受我结盟吗?宁戚说,那怎么不会,北杏会盟时鲁国都没去,不是照样和齐国结盟了吗,而且齐侯还还给他了一块土地。你是到会之人啊,只不过中途有事先走了,齐侯肯定允许你结盟,没有问题。宋桓公想了想,觉得不错,那我应该带些什么礼物进献呢?宁戚笑着说,齐侯是宽容大度之人,厚往薄来,要什么礼物。你要想表示表示,带包牛肉干吧。宋桓公很高兴,就派使者和宁戚一起到齐军中结盟,当然,他不会真的只带一包牛肉干,也有可能是两包……

  就这样,齐桓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宋国,北杏会盟至此真正完成,征宋之役,宁戚当居首功,他刚一上位,就献了一份大礼。

  宁戚是后世宁姓始祖,是齐桓公时期五大臣之一,梦龙兄评价宁戚是桓公一朝的飞熊,飞熊就是姜子牙,可见冯梦龙对宁戚的评价是很高的。后来,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外出伐山戎,讨蛮楚,镇西狄,威东夷的时候,总是将国政委于宁戚,而宁戚除了保证前方供应之外,总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齐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带兵打仗的后顾之忧,功劳很大。他有点儿像萧何,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评定功劳时认为萧何为第一,可见后方之重。

  齐桓公五大臣是管仲、隰朋、宾须无、鲍叔牙、宁戚,可谓人才济济,然而在姜小白身边也不乏小人,其中有三个非常有名,这三个人是谁呢,请继续关注。

标签: 东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