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晚期开始,陶俑开始取代部分活人的陪葬,从山东临淄郎家庄古墓的17 个陪葬坑中有6个陪葬坑用陶俑随葬。这些陶俑形体较小,但有男女之别。男俑多披甲持物,女俑为奴婢、乐伎、舞女等,其姿态动作较为真实生动。在战国时代,陶俑随葬习以为常,但总体上这一时期的俑制作比较粗陋。
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木雕是战国作品。战国时代木俑制作日渐兴盛,尤以楚国最为流行。湖南长沙和湘乡牛形山、湖北江陵、河南信阳长台关、山西长子等地均 有战国木俑出土。这些木俑的主要种类有男女侍从、奴婢、司厨、舞乐和武士俑, 分别为全身和半身像,姿态不一。
一般较注意面部刻画,往往利用彩色颜料对五官进行涂染勾描,服装衣饰也加以彩绘。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木俑雕出宽大的袍袖,有些木俑还在头部加上丝织假发或真人头发,并身穿绢衣,表现出一种模仿真人的意图。比较起来,河南信阳和山西 长子的木俑在尺寸上比两湖地区的稍大,制作也较为细致,人体及五官比例更为准确、自然。
楚墓中的木雕镇墓兽与木俑具有同样性质,是作为土伯偶像而随葬墓中。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2号楚墓出土的漆绘木雕双伏虎鼓架及双鹿角形彩漆木雕,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的彩漆木雕鸟兽座屏和随县擂鼓墩及江陵拍马山出土的彩漆木卧鹿 等,都是极其出色的木雕艺术珍品。
标签: 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