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忘却的记忆!纪念明朝抗日援朝战争胜利413周年(转载)

犀牛历史 41 0

  岂能忘却的记忆!明朝抗日援朝战争413周年

   413年前,也就是1592年(明朝万历二十年)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其中战斗激烈的“泗川之战”、“平壤大捷”以及“露梁海战”谱写了朝鲜和中国明朝将士抗击倭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平壤大捷” 李如松大胜倭寇

   明朝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故决定援朝抗倭。1592年7月,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2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带大部队随后进入朝鲜,拉开了明援朝抗日之战的序幕。由于不熟悉地理,又遭连日阴雨,道路崎岖,戴朝弃、史儒兵败,紧接着副总兵祖承训率5000明军增援,结果在平壤外围中日军埋伏,损失过半,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厄运。初战失利,朝野震动,明神宗 朱翊钧(万历皇帝)大为恼火,急命正在宁夏平叛战场的陕西讨逆军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克期东征。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的儿子,从小就随父生活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对兵机韬略极为精通,又熟悉朝鲜情况。让他做东征提督,算是明神宗的一个英明决断.1593年1月3日,明将李如松率四万三千大军进驻肃川,1月6日,包围平壤,次日发起总攻。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枪不停射击,而李如松则凭借人数和火器的优势强攻,同时以虎蹲炮轰击平壤城,史书载:明军火炮“皆飞达五、六里”,“炮声震地,数十里山岳皆为动摇”,当时负责增援平壤的日军将领大友义统居然被明军震天动地的大炮声吓跑了。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均伤亡惨重,连李如松的坐骑都中弹而死。小西行长所率日寇筋疲力尽,无力再战,连夜率残兵跨过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派兵于后追杀,歼敌六百余人。根据《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大捷斩获倭首级一千六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明军伤亡为796人,平壤收复。李如松乘胜进军,收复了开城。至十九日,朝鲜郡县如黄海、平安、京裁、江源四道一齐光复平定 。

   这场战役明军充分发挥了火炮的巨大优势,日军在日本战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见过大炮,他们的火器是以火枪、鸟铳为主,而明军的火器则以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还有就是日军将领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他们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为了明军火炮的活耙子.

   虎蹲炮:是明代中叶将军炮之一(明代将一些较大的炮封为将军),创制于嘉靖年间。这种炮身长2尺,重36斤,上加铁箍,并配备铁爪、铁绊。发射前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好。每发装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1个重30两的大石子或大铅子压住,射程3000米,用于攻城和杀伤敌密集队形,而日军的鸟铳射程只有五十到二百米之间

   “泗川之战” 朝\明联军大胜倭寇

   泗川市地处朝鲜半岛陆地的南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条狭长的泗川湾,是海外通往韩国首都汉城最便捷的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592年4月14日,日本侵略军从南部海港城市釜山登陆,45天后,占领了战略要地泗川,并向重镇晋州突进。不到两个月,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1597年,朝\明联军抗倭进入决战阶段。明朝调动了水陆大军共14万兵力,再度增援朝鲜,并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倭寇盘踞的三座要塞:蔚山、泗川、粟林。中国援朝抗倭大军的东征军,在中路提督董一元、副总兵张榜率领下,明军分四路向盘踞在朝鲜半岛南部永春、昆阳、晋州、泗川等地的倭寇发起进攻。朝鲜庆尚右兵使郑起龙也率兵2200人与明军组成联军,共同作战。朝\明联军英勇杀敌,势如破竹,连连取胜。1598年9月28日半夜,朝明联军向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要塞泗川古城发起进攻。29日凌晨3时,被围在城里的日寇打开城门企图夺路逃窜。朝明联军击退倭寇多次反扑后,攻进泗川城,日寇守将川上忠实身中36箭而死,六千余日寇被歼,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最重要据点被摧毁后,士气低落,其余10几个据点的倭寇“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越来越多。

   “露梁海战” 日本以失败告终

   1598年8月18日,倭寇主帅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羞愤积郁,终于在伏见城死去,临死前遗命撤兵。1598年11月,倭寇大将小西行长属下的日寇,在朝、明联军的致命打击下企图从海路逃窜回国。逃窜前,为缓兵喘息,小西行长派部下将金银等厚礼送到朝鲜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和明朝水军提督陈瞞营中,希望和谈,遭到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向盘踞在泗川新城一带的岛津义弘求救,于是岛津义弘集结了500艘船,企图冲破朝、明联军的防线,夺路回国。

   11月4日,李舜臣和陈瞞的水军埋伏在露梁津湾一带,当500艘企图从朝鲜运走残余日军部队的军舰出现时,李舜臣将军亲自驾船擂鼓,率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瞞所在的战船也被倭寇军舰包围。年高七十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所驾战船不幸起火,邓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瞞杀出重围,相互救援,李舜臣不幸中弹,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他向儿子说:“战斗激烈,对于我死,千万不要声张。”他还下令说:“把军旗交给宋希立,发号施令,继续擂响战鼓,直到胜利。”

   露梁海战朝、明联军最后获得全胜:击沉日舰450艘,歼灭日军1万5千多人,日军“粮物浮萍,尸体塞海”。 日军彻底战败,日本水军大部被全歼,陆军残部勉强撤回了日本。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明神宗朱翊钧大奖三军,《明史》称此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明朝水师提督陈瞞为纪念并肩战斗的朝鲜将领李舜臣,把其尸体运到当年明朝水军的大营———莞岛郡古今岛,并修建一座“忠武祠”,进行祭奠。为缅怀明朝军队赴朝抗倭,朝鲜也在汉城建立了“大报坛”。

   在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中,共有3万多明朝将士战死异国他乡,为了不忘历史,缅怀朝、明联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业绩,目前韩国政府已决定投资233亿韩元(约2283万美元)修建“历史教育基地”,其中86亿韩元将用于整修朝、明联军烈士墓,增建“纪念馆”、“祭奠堂”等。

   援朝抗日战争中的其它几场战役(其实还有很多战役,本人只知道以下这几场,望各位再补充。)

  1、碧蹄馆大战:

  明军:骑兵3千人(后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

  主将:李如松

  副将: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训,李有异等

  日军:共3万余人

  将领: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胜

  副将:加藤光泰,久野重胜,小河信章,后藤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安东幸贞等

  结果:日军失利,伤亡8000人,明军伤亡2500余人

标签: 明朝统一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