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能否平定后金?长篇解析明末最经典的复辽战术

犀牛历史 59 0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平台召对,向崇祯帝承诺五年平辽。【1】

  而到了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一,袁崇焕被下狱。他的任期只经历了1年半不到。

  那么,如果崇祯皇帝用人不疑,给足袁崇焕五年时间,他能不能实现诺言,将明朝的外患也就是后金彻底平定?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明末史爱好者热衷参与,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百家号众多小编们也各执一词,众说纷坛。

  历史文献是怎么解释的呢?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记载看,直接给出答案的仅有清修史,这个答案就是“袁崇焕说着玩玩的,他自己都不当真”。

  在清修史中,普遍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叩问袁崇焕的复辽方略,袁崇焕漫对聊慰上意。

  然而在明朝人的文献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故事,翻遍明末史也找不到许誉卿质问袁崇焕的任何蛛丝马迹,反倒记载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御史毛羽健叩问袁崇焕的复辽方略,袁崇焕非常认真的地写了一份很长的方案,详细地以五问五答的方式回答了毛羽健的质疑。【2】

  就本导师查到的明朝文献,已经有三处记载,内容高度重合,只有毛羽健,没有许誉卿。这三份记载分别为《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疏》《剖肝录》《山中闻见录》。

  因此,到底是谁在叩问袁崇焕复辽方略?清修史和明末史互相矛盾。

  本导师的看法是这样的。

  1)清修史是100多年后描绘前朝事,以讹传讹的概率比明末史要高很多。事实上,清修史是抄袭一本南明野史《烈皇小识》。南明是一个很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过为了崇祯挽尊而伪造假史诋毁袁崇焕的多处记录。因此,源于南明的记载,其可信度存疑。既然有存世明末文献能够直接否定记载,当视为伪史。

  2)清朝文人明知叩问袁崇焕的人是毛羽健,但袁崇焕信誓旦旦的“五年灭清”,是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清的藐视,极其目中无人。于是,出于取悦清朝统治者,清修史普遍以许誉卿版本的聊慰上意来代替毛羽健,以达到诋毁抗清英雄的效果。

  精确复原后的历史,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毛羽健质问袁崇焕复辽方案,袁崇焕就写了一个方案给朝廷。就这么简单!

  那么,袁崇焕的这个方案写了什么?他到底有没有合理的战术实现他的灭清计划?

  这正是本文要讲解的核心内容,各位百家号小编们,请准备好小板凳、瓜子、汽水,安静坐好,听本导师长篇大论、一一道来。

袁崇焕到底能否平定后金?长篇解析明末最经典的复辽战术

  首先讲解构筑坚城重炮。

  网上流传一个荒谬的观点,说是在关外修建工事,会耗尽明朝的国库。

  这种荒唐的说法,是想当然地将古代筑城想象成现代房地产了。事实完全相反,在关外筑城堡,只需要花费朝廷很少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比起辽东军费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现代房地产的要素是钢筋混凝土,这当然都是真金实银。

  而在明末,在辽东修筑工事,需要的主要材料是木材、石头、砖块、粘土,以及少量的粘合剂,比如糯米汁、鸡 蛋清。

  诚然,粘合剂是需要花额外的钱购买,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因此,需要重点研究的是木材、石头、砖块、粘土这些主材料。

  这些东西在辽东遍地都是,东北在明末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山坡,因此就近取材,就可以得到大量木材和石头。

  砖头也是辽东军自己挖土烧制的,有一份文献提及,后金在宁远之战中,将大量的阵亡士兵,拉到宁远城西的砖窑中进行焚化。【3】

  而这些砖窑炉,就是袁崇焕在修筑宁远工事时,烧砖的作坊。烧砖的主要材料,木材和粘土,也是在辽东到处都是的。

  因此,修建关外工事,所需的主要材料是木材、石头、砖块、粘土,这些在辽东到处都有,不需要额外购买。需要的只是支付工资,将这些材料筹集。

  然而这工资就是辽东军的军饷,朝廷已经支付过了,所以袁崇焕在差遣驻守军砍树烧砖时,并不需要再付一遍军饷。

  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修城用的材料不会让明朝产生额外的费用。

  然而筑城还是要产生额外的费用的,因为筑城是个细致的技术活,这可没有砍树烧砖那么简单,辽东前线的大老粗们是干不了的。

  筑城必须依朝廷调拨班军,这个会产生额外费用。

  分析班军费用,搞清两个问题即可。

  1)正常辽东修城需要多少班军?

  2)班军的饷额是多少?

  第一个问题,是有现例可以参考的,天启七年袁崇焕在锦州筑城,崇祯四年孙承宗在大凌河筑城,班军的规模大约为1万人。【4】

  也就是说,如果袁崇焕不是四处撒网,而是集中兵力占一地修一城,那么一万班军可以支撑他的战术。

  第二个问题,本导师还没有查到具体的班军饷额的明确记载,但可以参考辽东军饷额为1.4两,这是明末最高额度。毛文龙的东江军是按照内地兵的标准0.7两。

  因此将班军饷额按最高的1.4,每年按13个月,每年需支付给班军的饷为18.2两,一万班军需支付18万2千两。

  实际上,在崇祯元年,袁崇焕提到班军的费用是10万,也就是说,其实是按的0.7两的饷额的发的,而且这个班军费用不在480万定额内,需要朝廷额外掏钱。

  至此,袁崇焕的坚城重炮战术中的筑城的费用,已经理清楚。明朝在这一块只需支付一万班军的工资,不超过18万两,当然为了各种激励的赏金,也是少不了的,但总得来说费用有限。本导师查遍了明末文献,没有找出什么额外费用可以让明朝不堪重负的。

  很显然,这个18万的额外支出,比起袁崇焕时代的辽东岁费480万,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比起袁崇焕下狱后,上千万的辽东岁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块则是构筑重炮的费用。

袁崇焕到底能否平定后金?长篇解析明末最经典的复辽战术

  在宁远城上,布置了11门红夷大炮。

  坚城重炮的思路,其实不是袁崇焕发明的,他只是第一个应用这个新战法的军事家。

  明末有一个天才火炮专家,叫孙元化,是他为宁远城配备了11门红夷大炮,让后金遭到重创。【5】

  孙元化不仅擅用红夷大炮,他还是一个铸炮大师。他为明朝铸造了数量十分庞大的红夷大炮。

  崇祯四年,孔有德受孙元化之命援凌,结果却是一路迁延,60天不出山东,叛乱后在登州抢到了孙元化铸造的红夷大炮和西洋大炮,足有320门之多,全部转手赠给了后金。【6】

  320门红夷大炮!如果按照一座坚城11门的布置,可以让袁崇焕武装整整30座坚城,一路从前屯修到后金的老家。不可一世的黄台吉在火炮的射程内会变得非常谦卑和恭顺。

  本导师举这个事实,是想告诉广大百家号小编,虽然铸造红夷大炮需要钱,但因为明朝可以自己生产,因此不是稀缺资源。明朝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持一次性生产大量的火炮,武装整个辽东。

  如果没有袁崇焕下狱,也就不会发生大凌河之败,孔有德也根本没有机会在登州叛乱。孙元化铸造的这320门红夷大炮,交给袁崇焕,可以打得黄台吉跪地喊爹。

  然而,这320门红夷大炮却落到了后金手中,掉转炮口灭掉了南明。可惜了,崇祯识人不明最终自取其辱。

  到这里,本导师已经将坚城重炮的费用问题讲完了。从来就不存在什么耗尽国库的可能性,历史文献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小说家们完全是不看书胡编乱造历史情节。

  接下来,本导师继续结合明末文献讲解袁崇焕复辽战术的第二作战单,机动兵力。

袁崇焕到底能否平定后金?长篇解析明末最经典的复辽战术

  因为袁崇焕在辽东修城推进步步紧逼,后金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筑城战术的实施,必须依靠一支有战斗力的机动兵力,保护筑城过程不会被中断。

  袁崇焕上任后,购买了大约6万匹马,构建了一支较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7】

  尽管只有一年半不到的时间,但显而易见,关宁军的战斗力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大幅提升。

  崇祯二年十一月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千里入援,在京师城下与后金军杀伤相当,解了京师之围。【8】

  能解京师之围,这意味着关宁军虽然还不具备长途奔袭败敌于千里之外的能力,但完全可以保障自家城堡的安全。

  诚然,打造骑兵部队,是袁崇焕二次上任后的主要开销,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因此,本导师认为,尽管袁崇焕上任后,将辽东军费由600余万裁减到480万【9】,但这480万定额,确实是可以支持他的复辽战术的。

  这个战术实施起来效果到底如何?

  历史没有给袁崇焕5年时间。但给了他一年半不到的时间,通过这有限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实施的前期效果。

  本导用精确的明末文献,复原袁崇焕二次上任这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内,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历史过程,以供各位小编们写作时参考之用。

袁崇焕到底能否平定后金?长篇解析明末最经典的复辽战术

  袁崇焕任上一年半不到,将宁远至广宁之间的领土全部收复,并击败来犯金军。

  崇祯元年十月,袁崇焕收复原属广宁道的锦州,并将锦州修成一座坚城,作为锦州总兵祖大寿的驻地。【10】

  杏山、塔山、高桥、右屯等地相继收复。

  崇祯二年九月,袁崇焕将辽东最前线推进到广宁,击败来犯后金军。【11】至此,宁远至广宁之间的领土全部收复。

  事实证明,尽管只有一年半不到的时间,袁崇焕仍然向世人证实了,他的战术确实是可行的。

  本导师的观点如下:

  1)后金虽然长于野战,但面对坚城重炮的战术,也是无计可施的,可谓正中死穴,只要后金无解,灭清就只剩一个时间问题。

  2)坚城重炮战术不存在什么耗尽国库的荒唐说法,这种打法确实比起啥都不干要花钱,但所费很有限,一个人口近一亿的国家,碾压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国,这种战术最适用。

  文献附录:

  【1】癸酉召廷臣及督師袁崇煥于平臺帝慰勞崇煥甚至崇煥銳然以五年復遼成功自許慷慨請兵械轉餉凡吏部用人兵部指揮戶部措餉言路持論俱與邊臣相呼應始可成功帝是之命即出関紓遼民之望閣臣因請撤回王之臣滿桂賜劍賜之帝又出兵科給事中許譽卿論李橒楊述中疏令閣臣定其功罪時譽卿言李橒索金盆于安位致叛御史毛羽徤以橒死守孤城為有功功罪不一遂下群臣議是日賜崇煥酒饌《崇祯长编》崇祯元年七月壬申

  【2】本月十二日,准兵部咨该云南道御史毛羽健题为“恢复虽无期,著数宜蚤定,敬发伍问以质督师,并听圣裁事等”因。奉圣旨:“督师肩任东事,恢复大计自有成画,这□问伍款,不妨往复谘订枢臣,便移文商确逐一登答,事关机重,不得宣传。奏内推避边抚为谁?还督名奏来,该部知道。钦此!”遵抄出到部,移咨到臣,该臣看□□□结十有二年矣。。。《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疏》

  【3】。。。城下贼尸堆积次日又战如昨攻打至未申时贼无一敢近城其酋长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贼死伤视前日更多俱抢尸于西门外各甎窑拆民房烧之黄烟蔽野。。。《明熹宗实录》王之臣疏,天启六年四月辛卯

  【4】設無此不能戰之兵,而禾嘉又不促八千石糧、二萬粸炒于內,則新復之空城,我無所失,亦可以不守,而大壽在外,且可以戰。設禾嘉不散班兵,而并萬餘防兵不散,即□來亦未必頓能成圍。獨萬石糧、萬班兵不敢棄,而防兵又已盡撤,大壽遂不敢不守,然守而非萬班兵,則萬石糧僅足以用,又無奈多此萬班兵于城,而此萬石糧乃不足以食二萬人耳。故急數日之工,而不散班兵,失也;不散班兵,而散防兵,又失也;□將來而促運萬石糧于內,不計二萬人之足用與否,更失也。然非禾嘉之運此糧,則不可一朝守;而非禾嘉之留此兵,則□即久圍而守不妨。《后督师经略》

  【5】○兵部主事孙元化以西洋炮奉有多造之旨疏陈其不必多者有二不能多者亦有二外国每一要口止一铳台安设守铳止二三门若练为行阵别造战铳十数门辅以机器了以远铳量以勾股命中无敌故不必多此器用一以当千其费亦一以当十海外铜铁精良工作诚实每一门尚费千百金追完试放每百门尚裂二三门侈费而难成故不能多澳商闻徐光启练兵先进四门迨李之藻督造又进二十六门调往山海者十一门炸者一门则都城当有十八门足以守矣故今亦不必多其费既十倍而京师工料之贵又三倍厂库钱粮之难又百倍陋规清革之难又万倍故今更不能多又言守关宜在关外守城宜在城外有离城之城外则东倚首山北当诸口特建二堡势如鼎足以互相救有在城之城外则本城之马面台四角台皆照西洋法改之形如长爪以自相救因请以本衔协佐院臣料理夏秋贼来则却之而后归不则安设犄角教练兵将使尽其法而后归 上命速赴宁远与袁崇焕料理造铳建台之策《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二月戊戌

  【6】孔有德等陷登州大城次早遂陷水城總兵官張可大鄉紳原任開封推官張瑤俱死之時張燾部兵降賊者詐稱自敵營逃歸晨叩城求入城中士民不可廵撫孫元化許之於是賊淂混入與中軍耿仲明都司陳光福等謀內應初夜舉火有德等遂從東門殺入元化方在城上引刀自刎不殊賊擁之而去登州道宋光蘭監軍道王徵暨郡縣官皆為賊擄可大自縊於水城楼瑤罵賊遇害妻子皆赴井死城中舊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馬三千匹餉銀十萬紅彛大砲二十餘具西洋砲三百具其他火器甲仗不可勝數及城中金帛子女皆為賊有凡遼人在城者悉授以兵共屠登民甚慘賊遂部署營伍偽授官爵鑄都元帥印推李九成居其位有德自為之副稱耿仲明為都督用廵撫関防檄取州縣餉銀以萬金犒島兵誘令同反旅順營守備陳有時攘臂而起殺周衞二將率眾七八千渡海附之廣鹿島副將毛承祿文龍義子之首也亦率其眾入登從賊與有時並稱總兵二人既同逆賊勢益張《崇祯长编》崇祯五年正月辛丑

  【7】督师尚书袁崇焕疏言:…………实用之于辽者,合四镇官兵共计一十五万三千一百八十二员名,马八万一千六百零三匹…………臣未任之先,通支本折色共银六百余万,今额定正应支本折色四百八十余万,减去新饷银一百二十余万矣。

  对比督师到任之初,辽东的兵马情况,《石隐园藏稿》卷六:<清查辽左军饷疏>有详细记载:

  ……除九边旧饷另疏披陈外,乃若辽左兵马征调……自天启二年始有册报部,大约除班军外额设官兵多不过十一万有竒,马骡多不满四万上下……今则日益不同矣,总计关内外官兵一十三万三千五百八十五员名,马骡二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匹头……

  其中兵增加了两万多,马增加的幅度最甚,至少增加了近6万匹。

  【8】二十日虏薄城下。与袁师杀伤相当。至德胜门满桂总兵战败。城上放炮不能及虏。杀满残兵殆尽。《文文肃公日记》

  【9】。。。臣未任之先通支本折色共銀六百餘萬今額定正應支本折色四百八十餘萬減去新餉銀一百二十餘萬矣帝俞其言優詔荅之 《崇祯长编》崇祯二年八月

  【10】“甲辰督師遼東兵部尚書袁崇煥言全遼二千里總非我有今日虎踞四百里矣則從此日盛日昌固全遼初步也四百里中為城有数十必不可不以往之治遼者治之。。。而錦州原屬廣寧道地方今新復而總鎮居之該衛原設遊擊今改而為參將松山所其属也設遊擊如舊杏山舊為站城設備禦今權設一遊擊駐劄。。。”《崇祯长编》袁崇焕疏,崇祯元年十二月

  【11】义州府尹书目军官丁大己等甜水站至,侦探回告事,闻状启辞,缘大己等随回答官金大乾之行到同站,逢胡人之迎候胡差者,胡差密言,陵巨里之军不利而还,袁经略修筑广宁城池,军兵甚盛,不久有来渡之患。收合诸处之兵,以为城守之计云,而朝鲜亦与天朝合势云云。《承政院日记》崇祯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标签: 宁远之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