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挽澜辽东————明、后金宁远之战

犀牛历史 64 0

柳子虚 子虚乌有之子虚居士

   序

   现在行文从正面描写袁崇焕似乎有些不乎时宜:因私怨而叛明降清的施琅成了人格高尚的大英雄;因利忘义的三藩(原四藩中的吴三桂因种种原因除外)在几百年后,成了其后人引以为荣,促进所谓民族融合的伟人。相比之下,凭一腔热血,督师辽东的袁崇焕,就显得冥顽不灵了。他未能顺应所谓历史潮流,阻碍了民族统一,可堪称中华民族的的罪人。

   但,古语有云:浩然天地,正气永存!

   建州女真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占地而牧,掠民为奴,如遇抵抗,动辄屠城,其行径与当年的“大日本皇军”差不多。这样的行径,这样的势力,如果代表正义?

   袁公崇焕,一介书生,抱必死之心,提偏师守孤城,力抗强敌,终能获胜。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凭的是面对强权不低头,面对淫威不折腰的气节,凭的是一腔正气。

   民族的正气,撑起民族的脊梁!

   孟子曰:威武不能屈!

   书生将军志筹边,

   宁远孤师力挽澜。

   未了家国天下事,

   但留正气人世间!

   在宁远之战过后三百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作为文序,也借以遥祭袁公崇焕和宁远之战中殉国的将士。

   激动过后,让我们来平心静气地看看三百八十年前的那场悲壮而惨烈的宁远保卫战吧!

   一、大战前夜

   十六七世纪的明王朝,已日渐垂暮。皇帝昏庸,宦官窜权,朝政腐败,内有流民之乱,外有敌寇之祸,总之一句话——情况很糟糕。

  女真建州部趁乱起事,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强并女真余部,建立后金政权,并屡败军备不整的明军,攻占大片土地。

   明军战败松懈,将领腐败无能。熊廷履、孙承宗等能臣虽力图振军复土,但终因种种原因,回天乏力。辽东战局对明军愈发不利。

   天启初年(公元1620年),辽东经略王在晋丧师广宁,后金军攻占沈阳、辽阳、广宁等四十余城,兵锋直逼山海关。京师震惊,朝廷上下人心慌慌。时任兵部主事的袁崇焕单骑出塞,考察关外边防,在返京向上级汇报时,说出了“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足守山海关”的壮语。

   从此,袁崇焕的后半生便与辽东联系在了一起。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桑园客家人,广西梧州藤县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袁崇焕不久升任兵部佥事,任职辽东前线。

  虽一介书生,但知边事,通武略,有胆色的袁崇焕很受辽东主将的赏识。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新任辽东经略孙承宗接受袁崇焕的建议,任袁崇焕为宁前道兵备佥事,同副总兵满桂率万余人屯兵宁远。同时驻军锦州、松山、杏山,大凌河,为宁远屏障,建宁锦防线,积极防御。此举使明军防线北进二百余里,大大改善了明军的边防状况。

   袁崇焕到任后,立即整修宁远城防,训练军队,积极备战。整修后的宁远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内置各种火器,城坚炮利,位置险要,为宁锦防线的核心,关外重镇。

  宁锦防线的建成,极大威胁了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急欲攻下宁远,拔下这颗钉子。

   二、独卧孤城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十月,阉党以小错罢免孙承宗,使高第执掌辽东。

   高第进士出身,向来不知用兵之法,只因勾结魏忠贤而得以封此重任。

   高第到任后,立即推翻孙承宗的部署,命令放弃关外城镇,屯兵山海关,消极防御。

   高第的主张受到辽东将领的反对,袁崇焕据理力争,指出:“保关内必须守关外,保关外必须守宁远”。

   高第自恃有阉党撑腰,一意孤行,强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诸镇撤军,放弃粮食十余万石。由于是不战而退,闹得军心不振,撤退无序,军民怨声载道,哭声震野。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趁明军易帅和撤军之机,起八旗精锐十三万,号称二十万,西渡辽河,向辽西开进。

   高第得报后大惧,不敢与后金作战,急令关外诸镇撤军。

   命令传到宁前时,受到袁崇焕的坚决反对。袁崇焕致书高第:“宁前道当以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袁崇焕抗命,要死守宁远。

   高第是个胆小书生,见袁崇焕蛮性发作,不敢对袁如何。关外诸镇,唯宁远不撤。

   当时后金势大,宁前屏障已无,山海关距宁远二百余里,宁远已成孤城。城内守军仅万余人,又不是明军精锐,偏师守孤城,宁远之战一开始就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袁崇焕誓守宁远。

   袁崇焕偕满桂、左辅、朱梅、祖大寿、何可刚等将领招集士兵,誓死守城,刺血为书,传阅将士,更向士卒下跪,激起忠义。全军在袁崇焕的鼓励下,人人热血沸腾,决心死战。

   派同知程维模、通判金启倧肃清内部,查捕城中奸细,尽焚城外民居,迁居民于城中,编入行伍,坚壁清野,以待敌军。

   传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总后杨麒,凡有宁远兵逃回者,一律斩首。袁崇焕本是执掌宁远、前屯的主将,山海关是管不着的,但此时已不管什么上司不上司,职权不职权了。

   最后,在宁远被围城之前,袁崇焕将住在后方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宁远,表明誓与宁远共存亡。

   主将如此,兵士何惧?宁远城由先期的慌乱迅速变为镇定。

   在具体作战方策上,袁崇焕根据明军不善野战和城坚炮利的特点,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固守的方针。在城上设置当时最先进的红夷大炮十一门,“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画地分守,给每个将领明确责任。从后金奸细那里拷问出后金情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二十二日,宁远守城部署安排完毕。

标签: 宁远之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