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系列:博浪沙刺秦是韩国人干的?

犀牛历史 47 0

  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

  一

  在冷兵器年代,刺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除了下毒放火等奇门招数之外,能够接近刺杀目标的,可以用刀剑匕首各种兵器,甚至蛮力。不能接近刺杀目标的,就只能用飞刀飞斧弓箭。

  今天要说的这个刺客很特别——使用一柄超过30公斤的大铁锤远程攻击。

  这就是博浪沙刺秦的历史。

  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19个字提及了这次刺杀事件:“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

  秦始皇只是受了一点惊吓,毛也没少一根,所以这是一次失败的刺杀行动。

  这次行动的策划人是后来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而正是因为刺杀失败,张良躲避追捕,四处逃亡,才偶遇黄石老人,学到了《太公兵法》,后来可以大展宏图。

  这次行动的实施人被称为沧海力士,史书中没有提及他的名字,也没有交代他刺杀行动的命运。

  三

  张良是个官N代。

  从张良的爷爷开始,老张家就是韩国的宰相世家。爷爷张开地,连任三朝宰相,爸爸张平继任两朝宰相。

  按照这个趋势,张良今后也是当宰相的料子。

  但是,公元前230年,张良20岁左右的时候,韩国亡国了。

  宰相梦破灭,强国梦破灭,张良满肚子的仇恨。

  他开始策划一个刺杀计划,刺杀目标就是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刺杀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情报的收集分析、实施人员的挑选、刺杀武器的选择、刺杀时机的把握、撤退路线的计划,等等等等。

  张良散尽家财,满世界寻找能人异士,希望可以一击即中。

  这一找就找到了朝鲜半岛。

  四

  当时朝鲜半岛上基本还是蒙昧状态,但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其中有一个叫濊(读作“会”)国,又叫秽国。

  再具体一点,这个国家基本上在现在韩国的江原北道,也就是韩国准备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庆尚北道再往北一些。

  这个地区在汉朝的时候被划为沧海郡,所以司马迁就用“仓海君”来称呼秽国的国王。

  张良找到这里是有目的的。

  因为韩国灭亡的时候,有些韩国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这里,他们自称韩人,和当地的土著逐渐融合。

  在仓海君的推荐下,张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沧海力士。

  沧海力士可能是韩国人(战国的韩国,不是棒子),也可能是当地的土著。

  五

  秦始皇很难接近,而且保安严密。

  “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执角弓,违者射之,乘高窥瞰者亦射之。”

  谁不听话,格杀勿论。

  既然近身刺杀难度大,张良选择了远程攻击的办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为沧海力士打造了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

  按照秦朝的度量衡计算,当时的一斤差不多是现在的250多克,所以这个铁锤的重量超过了30公斤。

  从远程攻击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类似链球的东西。

  六

  公元前218年,张良得到了秦始皇车队要经过博浪沙的情报。张良和沧海力士早早埋伏,静候车队出现。

  庞大的车队如期而至,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旗帜的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保安人员前呼后拥。

  按照礼制,“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秦始皇的座驾应该是六匹马拉的,但是秦始皇因为多次遇刺,不会提供显眼的目标。车队里所有的马车都是四驾的。

  考虑到秦始皇还可能换乘座驾,短时间判断哪辆车上坐的是秦始皇几乎是不可能的。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张良也不想浪费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他选择了一辆看上去最为豪华的马车,向沧海力士发出攻击指令。

  30公斤的大铁锤呼啸着从高处坠落,把豪华马车砸了个稀巴烂。

  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秦始皇并不在这辆马车上幸免于难。

  七

  张良趁乱逃离了现场,接着又躲过了秦始皇的“大索十日”,继而在流窜到下邳时偶遇黄石老人,学到了《太公兵法》,成就“汉初三杰”的美名。

  而沧海力士的下落,史料上没有提到,是安全脱逃辗转回到朝鲜,还是大战卫士力尽被杀,已经无从探究了。

  八

  一次震惊天下的刺杀事件,成就的是博浪沙这个地方,成就的是张良的名望。

  可是,那个无名无国籍的大力士呢?

  不喜欢电视剧里力战而死的结局,更希望他也能和张良一样顺利脱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才是侠客本色。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