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北京白云观道教传统文化

犀牛历史 41 0

  大家好。北京白云观道教传统文化群建立(官方)

  喜欢中国本土宗教,传统文化,国学。中医,养生,琴棋书画,古玩等等的朋友,欢迎你们的到来。

  群号是35531764。

  北京有一座中国道教极具代表性的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第一丛林的宫观,建於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距今有一千二百五十七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北京人骑驴子逛白云观的习俗,与窝风桥下掷金钱眼,以及朝山时抚摸一下建筑壁上三只石刻小猴等活动来祈求吉祥幸福。至到今日,每年春节观内都举办盛大庙会人山人海,香火旺盛。

    神州大地的历史文物丰富多姿,开放以来,吸引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但到北京观光游客,由於节目繁多,往往忽略了这一大游览胜地,对那些到中国抱着浓厚寻根情结的人士来说,北京西便门外的这座白云观,无疑是一座瑰丽无尽的文化宝库,如果失之交臂,未免是旅游中国一桩憾事。因为,道教曾是民俗文化体系,与中华民族的繁衍有密切关系,发展过程处处留下烙印,炎黄子孙悠悠几千年的许多蛛丝马迹,不难在道教历史里俯拾得到些许的闪亮珍宝。

    在道教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全真派是特殊与重要的主流派,是由北宋陕西王重阳创立,这位宗教宣传家主张万物无私,真功真行双修双全,这种以诚心见性的精神修持,与旧道教迥异不同,较之旧道教长生成仙修持的境界更高,理论更精。还有,全真对儒佛思想兼容并蓄,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使道教理论更为完备,这都是全真派与旧道教的区别与鲜明特征。不过将全真精神发扬光大的是他七位徒弟,尤以邱处机的成就最为显著,并与北京白云观渊源深远,北京人更对他口碑载道。

     道教始于初民时代的巫觋鬼道,深深植根在古代社会与民俗文化之中,这个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色彩缤纷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曾有人说道教不过是儒家学说发展一个环节,以及儒家足以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说法,令人觉得有点似是而非,且儒家亦不重鬼神,而道教却是下层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古代民众意愿和希望的信仰,它犹如永不干涸的海洋,博大精深,保留和蕴藏着许多文化遗迹和丰富信息。

    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许多外国学者亦说,如欲要了解中国,需先了解道教。这些话,我们今天听来似觉得有点玄乎,事实上,漫长历史长河的封建社会里,道教的盛衰起落,却联系和反映出每个朝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科学、艺术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难怪有人说龙的传人,体内流着有道教血液细胞,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道教是继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创立的,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但它的产生有异於其他世界性人为宗教,它是由古代民族部落自发性信仰的鬼道发展而来,原始自然宗教是以鬼神崇拜和巫术色彩为基础,它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一直残存至到现代。道教最早具有教义教理与仪式规范的是东汉张角的太平道,与同时期盛行于巴蜀地区又叫天师道的张道陵五斗米道,这两个是最早最大和影响最广的道教组织,都是信仰黄帝老子之道,供奉老子为道教祖先太上老君。

    太平道、五斗米道是由民间流行的鬼神道发展而来,并实行政教合一的体系,推行平等与一视同仁的便民宗教政治,故信徒极众。初期道教强烈反映人民憧憬和幻想,所以太平道鼓动群众作反的黄巾作乱波澜壮阔,最终还是被官军镇压和遣散的消声匿迹,至於五斗米道张道陵审时度势,能偏安一隅苟存于乱世,建立起世外桃源的吸引很多人入教。原始道教这种追求平等、平均、和平的理想,在道教典范《太平经》载有:天地施化得均,尊卑大小如一,乃无事讼者 ; 以及天之有道,与人共之,地之有德,乐与人同之,中和有财,乐以养人的财物乃天地中和所公有 ; 不许少数人聚独占。道教的这种主张,与当时的闭锁农业经济的封建社会制大异其趣,又怎能见容于地主诸侯呢 ? 由此可知,道家是代表了古代人的愿望和情趣,以及对於现实的不满,而又不屑作同流合污。老子就是着重将他们作出总结与兼并其灭亡教训,借鉴了历史经验的知足者退而可保身,于是创立了道家学说,是一种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生与灭全都是遵循着道的规律而行,人是可以掌握道规律本性,这种理论见解,竟然在二千多年前已经提出,的确是难能可贵。

    我们已了解道家并非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一段,而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系列主干,这个作为传统文化重要支柱的道家思想,不单只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框架,同时它那种直觉认识的方法,更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所不同于西方的特色。

    至于中国道教,源于上古时代的自发性原始宗教,形成于宗教勃兴时期的东汉,作为民间宗教信仰,道教也如其他宗教一样是以神设教,并订立诚约和教仪使人崇拜信仰。中国道教是以道家哲学作为教义与理论支柱,也汲取了佛教形式,更将民俗流传的鬼神信仰、星医卜相方技与阴阳五行术数全都容纳在道教里,称得上杂而多端,成为博大精深、多层次的多神论宗教。

    道教是通过规仪去释放己欲,有异于儒家存天理去人欲,也与佛教教义的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要苦行舍身,追求精神解脱的修持有所不同。道教却是贵生和现实性,是以生存意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对生命永恒生存的渴望能在感情上的极度强化,憧憬得道成仙的逍遥,追求长生与道德形象的充实。道教这种强调生命可贵,认定生命一旦消失就不再重现,所以必须特别珍重,并奉劝世人乐生而非乐死的要恋生、贵生,都是它的特殊本质。

    道教不追求来世或死后,而讲求今世的长生不老,认为人的寿命有限,生老病死也是难以逃避的规律,但是,却可以通过炼养打破它,生命就可以延续与长生。炼养是道教的基本信念,是指训炼和养性的清心寡欲,其方法多达三千多种,可归纳为动功五种静功五种,动功是摄养、服食、辟谷、房中、功法 ; 静功是存思、守窍、内丹、气法、炼神。道教养生主张动功静功结合的性命双修,并通过草药疗病,达到祛病长生的延年益寿。

    道教历史演变多姿,东汉时的早期道教,具有民众结社的性质,以救灾、济贫、疗病和劝善积德为号召,继而是魏晋朝代的鬼仙道教兴起,并以长生成仙作为教则,到了南北朝,仍以消灾劝善与长生成仙为教则,但发展了教会形色的宫观道教,隋唐以后变成了国教化,与封建社会上层建筑融为一体,而民间道教则一蹶不振。宋金元时是中国新道教与旧道教的分水岭,其繁衍和革新,将儒道释医诸家文化密切融汇,兴起了全真道派的创立,而丹学派兴起南北宗,将道教修持方术与宗教素质日益提高,尤以全真派的强化要求体道合真的宗教体验,人与道的合一,认为修道是寻求真实的自我,是向人的自然本性复归返本,与道同一体性,并劝世度人,真正体现道家哲学思想的真谛,展示了中国道教的真实一面。

    道教这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与丰富教义思想,都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感情历史形成的信仰,与传统思维的成果,内容丰富结构庞大,是中华传统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道教是那么的根深叶茂,具有着东方宗教的特色,倘若有人曲解道教是谈神说鬼的信仰与其思想是杂乱无章,或受道教的道术掩盖,认为道教组织漫散不如其他宗教严谨神圣的话,那么,到北京旅游之时,何妨到白云观逛逛,对中国道教的看法相信会有所改变。

标签: 道教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