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诛功臣的皇帝中,刘邦算是比较有名的了。皇位只有一个,开拓者既要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威胁自己,更害怕自己先功臣而去,继任者无法驾驭老臣。
在汉王朝初期,刘邦封了七个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封王之后不久,除长沙王吴芮和赵王张耳病逝之外,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被逼造反,韩王信被迫投靠匈奴,韩信彭越被杀。就连跟随刘邦起义的萧何也是几次下狱。刘邦病危之时,与他最亲近的樊哙也被他下令捉拿问斩。如果不是陈平,樊哙估计也只得人头落地,封爵被消。刘邦的亲近重臣之中,能够不被刘邦猜忌,最终寿终正寝的人并不多,陈平是其中一位。
陈平投靠刘邦之后,得到了刘邦的高度信任,参与了许多军国大事,屡屡为刘邦出谋划策。甚至有许多机密要事都是刘邦与陈平私下里商量的,《史记》上记载,“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知道得太多,对一个臣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可刘邦却从没有想过要诛杀陈平。这又是为何?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应该是陈平的人设。刘邦临死之前,吕后问他“萧何死后,谁可为相。”刘邦说是曹参。那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太刚直了点,可以让陈平协助。为什么是陈平呢?刘邦给的理由是“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在刘邦的眼里,陈平就只是一个谋士,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谋士,让他动动脑子,动动嘴皮子,使些阴谋诡计还可以。要让他堂堂正正地独挑大梁,担当重任还是有些不够的。所以刘邦并不担心陈平会向其他人一样,扯起大旗,拉出一帮人来造反,因为他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于陈平而言,论民心,他不如萧何;论打仗,他不如韩信、英布、彭越;论势力,他就是孤身一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论拉拢人才,他就更不如刘邦了。
此外,陈平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他是以谋士的身份留在刘邦身边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汉室谋划就够了。拉帮结派的事,他根本不会做,他的身份也不太适合。
相对于刘邦的其他手下而言,陈平来得比较晚,他是在刘邦平定三秦,准备东征的时候才来的。他在汉国,除了一个魏无知,没有几个熟识的人,如果轻易地去拉拢别人,成立自己的帮派,不但会遭受刘邦原政治班底的抵触,也容易招来刘邦的猜忌。刘邦让他监军,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才能,还因为他的背景够简单,与刘邦的其他手下没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情徇私的事情不容易发生。当然,如果他对前辈们都恭敬有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他也就没必要千里迢迢跑到刘邦身边效力了,那他也就不是陈平了。
云梦泽之畔,刘邦用陈平的计策成功抓捕韩信,当刘邦要对陈平论功行赏的时候,陈平却说主要功劳不是他的。刘邦问那该是谁的。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引荐,我又怎么能为陛下效力呢?”韩信是刘邦的心腹大患,抓捕韩信对刘邦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能够兵不血刃地抓捕韩信,对刘邦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所以,对于献出计策的陈平而言,他的功劳堪称卓著,刘邦是不会吝惜对他的封赏的。而此刻的陈平却没有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除了报答魏无知的引荐之恩,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为任何人求取封赏,以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