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水浒新传》
前 言
上海松江储同庆(1912—1995)老先生,耗费四十年的心血,三易其稿,特别是手稿在文革动乱中全部毁失后,又以惊人的毅力从头写起,终在一九七五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水浒新传》。它是在施耐庵《水浒传》的故事基础上,通过保留、删减、改写和新添而创作完成的。共四卷,一百七十回,一百七十三万字。于一九八五年由广东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与《水浒传》并行不悖的推陈出新之作。
《水浒新传》保留了原著的三十九回,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二十三。如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等人物的章节和智取生辰纲等故事情节完整予以保留,原著精华尽萃于此。但对新作结构上不再需要的章节和原著中一些枝蔓的衍文、封建糟粕、神魔鬼怪的内容给予删除,如原著开始时的洪太尉放走魔怪、樊瑞、魏定国等人的神功奇能等。然后对原著一些章节,在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构思改写,如清风山、瓦罐寺、蜈蚣岭等。并对原著中的明显错误予以修正。这部分约有四十回,占全书的百分之二十四。最后的百分之五十三便是作者重新构思创作的部分。按照故事顺序,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创新内容:
1.李俊、李立兄弟二人率黑水湖的众渔民进行的反“捕鲤鱼契”的斗争;
2.以项充为首的众海客与官府市舶司开展的反海禁的斗争;
3.以穆弘为首的南方众好汉与朱勔为首的官府展开的反花 石纲斗争;
4.梁山好汉中在朝庭中任过职的军官武将与一些在各地占山为王的好汉联合,与入侵的辽国军队进行的一系列反抗斗争。
5.梁山好汉内部最后因为宋江力主招安而产生的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
纵观全书,改写和创新的比重达三分之二强,《水浒新传》的新,
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新,也是全书最出彩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故事内容更加精彩。在原著精华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部分,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情节,使全书的故事更加精彩。如崔慧娘私放花荣;项莹娘、吴二姐剌杀方权;乐和、孟玉兰智斗花蝴蝶;穆弘法场救张清;董平御教场斗杀辽将;李飞琼、呼延灼,董平、扈三娘战地生情,祝家庄喜成良缘等等。而最后梁山好汉因招安发生的斗争,李逵等惨死沙场,刘唐、阮氏三雄阵亡、宋江私放高俅、林冲自刎、吴用自缢,戴宗刖足、众英雄各归旧寨,卷堂大散等情节更是让人灰心痛恨,扼腕落泪。
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水泊梁山共有一百零八名好汉,但在施耐庵的原著中,真正给读着留下鲜活印象的人物不过二、三十人。大部分好汉的性格不显,形象苍白。比如在梁山坐次中位列在前的关胜、董平、穆弘 、张清等也都只有很少的篇幅,而位居第二位的卢俊义,就更是写得草率,更不用说在地煞系列的众多好汉了。而新传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无论主次人物都力争让每个好汉有小传,有故事,皆能给读者留下比较鲜明的印象。而象穆弘 、董平、张清、呼延灼、燕青、石秀、乐和、郑天寿等人物更是浓墨重彩,让人有呼之欲出之感。
三.故事情节更加合理。施耐庵的原著中有不少情节上的疏漏脱失和不合情理的地方。如卢俊义是位居第二的人物,却在最后才出现,而且是被梁山人用计逼上梁山的,且仅凭吴用编的一首藏头诗,就让卢俊义家破人亡,上了断头台,也未免牵强。并且卢俊义几无作为,难以让人信服。同样,秦明一家人被慕容彦达杀了,完全是宋江等人的阴谋陷害所致,秦明竟然会心甘情原地上山入伙,那秦明岂不就是个是非不分的人。另外晁盖死后,正是大热天的竟不安葬。此外还有不少地理、时间上的错误,如黄泥岗在山东济宁,杨志押送生辰纲从北京到东京,为何会经过?桃花山是鲁智深从五台山到东京时经过的,不应在青州,等等 。而在新传中,卢俊义早在智取花石纲时就出现,之后更与梁山有多次交往,他又不把梁中书放在眼里,这就为他后来遭难埋下伏笔,更趋合理。总之,原著中所有的问题都在新传中得以弥补和完善,
四.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加鲜明。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原著《水浒传》的大主题。但原著中却有不少人(主要是军官武将)不是被官府恶霸逼上梁山的,而是兵败被俘,无奈上山的。如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秦明、黄信等,至于卢俊义、徐宁、朱仝等则是被梁山人逼上山的。这些都无形中对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大削弱。而新传中关胜、秦明、徐宁等虽仍是兵败无奈上山,但更合情理.扈三娘、李飞琼是因情上山.其他所有头领的上山无一不是被朝庭官府或恶霸所逼。这就使新传比原著的主题更加鲜明有力,更加令人信服。
五.重新朔造了几个女英雄。在施耐庵的笔下,《水浒传》中除扈三娘和孙二娘、顾大嫂三个外,其他女性形象都是反面形象,令人憎恶。即使这三个女头领,比起潘金莲、潘巧云的描写来,功力上也是相形见拙。特别是将长身玉面的扈三娘嫁给好色之徒王矮虎,简直是一种恶谑。而新传作者对梁山好汉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原著中一些作用不大的头领从一百零八人中排除,把空出来的位置让给了新增加的女英雄们。作者用极大的热情朔造出了弓箭娴熟,武艺高强的崔慧娘、李飞琼、裴宝姑三员女将和聪慧美丽、身怀技艺的项莹娘、吴二姐五个女性新形象。此外,对武松在孟州城救出的孟玉兰也着力描写,几度出场,并让她与乐和联姻,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六.新传的所有故事内容,都真实地、合情合理地反映了北宋末年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比如反海禁、反花石纲以及抗辽等都是有史实依据可寻的,而《水浒传》里的征辽获胜是完全与史实不符的。至于说招安,更是无法摆脱的历史事实,所以反招安也就应当是合情合理的。就是施耐庵的原著中,也有李逵等人反对招安的情节,并在招安后,当时就“离去了三五千人”。事实也是,一百零八个好汉都是来自四面八方,许多都跟官府有深仇大恨,他们不可能象是一群羔羊,领头羊跳海了,大家也都跟着去跳。新传用了二十一回的篇幅,层次分明地描写了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
七.新传的语言风格与原著保持了完全一致,作者原是学美术出身,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力,是值得称道的。
最后关于电视剧本的改编作一些说明。
一九八五年,我是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水浒新传》,读完后,觉得要比原著更精彩,所以很喜欢。特别是看到作者在后记中说:“知音解味的人总会有的”时,当时就觉得自已就是知音之人。但那时却并没想到自已后来竟会动起改编电视剧的念头。
之所以动起了改编这样大部头作品的念头,是因为当央视将最后一部四大名著《水浒传》搬上了电视后,竟然有人又重新拍摄了《新水浒传》,再次登上荧屏。心里实在不明白重新拍摄的目的和意义。于是就想到了《水浒新传》这部书,想着要是能将它拍摄成功不是更好吗?于是我一时兴起,就开始动笔。由于这是自我行为,没有后动之力,自已也不想太苦累,所以就时断时续地编写,有时几个月也不动笔。这样前后共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近七十万字的初稿。
我是采用分镜头的方式进行改编,以原著的每三回内容改编成一集,共五十七集,在开头和结尾另有”楔子”和”结子”.每集开始时重复上集部分无声画面,另配画外音的方式将上集内容作了简要陈述,。每一集都用工整的八言对仗句作为集名。改编中坚持忠实于原著,只有极少部分因镜头的需要而作了一些删节和修改。如将梁山英雄排坐次前发现的石碑, 改为是由宋江策划,朱仝、雷横暗中操作的结果.这样能更好地刻画出宋江的用心良苦,也比原著的神秘色彩更真实可信.
对自已改编的剧本,有几点自感得意和欣慰,一是我采用的分镜头写法与众不同。我深信用此剧本拍摄,可以省去导演的很多案头工作,甚至后期剪辑也可以很轻松;二是用八言对仗句做集名。这是沿用了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在目前已拍摄成的所有古典名著电视剧中,没有一部能够做到。三是每集开始用画外音简介上集内容的办法既可以有助观众观看,也比较节约时间;此外,我看到其他人的剧本似都习惯设定镜头,而我对镜头的远、近、特写没做规定,一些多个人物在同一场景的对话也没有细分镜头,我认为这是导演和摄像的事,编剧不能越俎代庖。四是另外我还自己谱写了主题歌和二首插曲。
储同庆先生当年动笔时,曾有人说他是顶着石臼做戏___吃力不讨好,但老先生坚定信念,完成了著作.我在动手改编时,却是早料到不会有好结果.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无名小卒的作品,我一介草民,一无社会支援,二无经济实力,想要将剧本搬上荧屏,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好在现在还有网络文学的平台,发帖出去,好也罢,坏也罢,定会有人阅读,我的劳动也就不至于是一场徒劳,因此甚感慰藉.所以坚持改编完成了.也算是出于对储老先生作品的喜爱和人品的敬佩而做了一件自已喜欢做的事情吧!可惜的是, 一九九五年,储老先生辞世,他已不可能知道终有个“知音解味”的后辈将他的倾心之作改编成了剧本,这实在是让人深感遗憾!只有以诗述怀:
四载临屏慢费神,终成一卷未觉辛。
皆因水浒生痴愿,可慰松江已故人?
标签: 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