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
多君媕雅教论心, 文字缘同骨肉亲。
别有樽前挥涕泪, 英雄迟暮感黄金。
使君谈艺笔通神, 斗大高阳酒国春。
消我关山风月愁, 天涯握手金文人。
这两首诗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词》集中的两首诗,都是在描述和抒发文友们
相聚在一起,谈心论艺.诗文唱和.以文结缘.情同骨肉,使人忘愁解忧,令诗人深感这份友情的真挚纯美,如黄金般
的珍贵难得。并感叹在天涯偏远之处,能在一起惺惺相惜.握手言欢的尽是些文人了。当时龚自珍正处在人生的失意
落魄之境,是这些相聚一起的文人诗友间的真挚美好的情义给了他颗失意悲凉的心以无限的温暖和抚慰,使他那备受
挫伤的忧怨情绪在文友们的诗文唱和.饮酒欢歌中都消解的一干二净。
谈起文人间的关系,常会有“文人相轻”之说,这其实是一种偏见,文人间虽有这种相轻相贱的现象,但是他们
之间更有相亲相惜.相敬相慕的特点。特别是在那些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文人君子之间的关系上,更能充分的体现出
其相亲相惜.相互倾慕的特性。他们由于其志向情趣的相同,理想信念的契合,更易相互吸引.彼此欣赏,引为同类,
走到一起,成为肝胆相照的挚友。所谓的“君子之交淡若水”文人君子大都是品质高尚,格调高雅.重情重义之士,
他们的交清表面看来清淡平易,其内质确是无比的深厚.坚韧和隽永,所以又说“君子淡以亲,”龚自珍的这两首诗
是对文人之间相亲相惜和他们真挚.纯粹和高雅友情的最生动形象写照。他们的友谊由于建立在纯粹的精神和志趣的
相投相契的基础上,毫无功利的牵绊和诉求,所以他们之间的情义更呈现出其至真至纯至美至善品质。他们之间友谊
宛如旭日暖阳,能给置身其中的人带来无比温暖.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能充分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他们的这种纯粹美好的情义有时还会升华为一种更高格调和境界的友谊,余秋雨先生把它定义为“至谊”它的通
常的称谓是“莫逆之交”,它的比较诗意的叫法就是“知音”或“知己”。这种友谊虽是无比的纯美,却又极为稀少
,它是两个灵魂之间的高强度的协和和契合,犹如自己的手和心一般的相应自如心意相通。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一点通”。这种关系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也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了。自从他们的“高山流水”故事流传以来,“高山流
水”或者“知音”也就成了这千古至谊的诗意代称和象征。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我想大多数人大概都曾听说过,出
于对那些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读者考虑,我就简单的再把此故事复述一遍吧。
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晋国的上大夫名伯牙是位弹古琴的高手,他的琴声优雅高妙,韵幽意深
他身边人都无法领会其意境。伯牙有次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一处江口停泊,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明月从
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着明月,又放眼着浩渺的江水,他忽然琴兴大发,便抚琴即兴而弹。一曲即终
,忽然发现旁边竟站着一个樵夫装扮的人似神有所思,伯牙吓了一跳,旁边的这位瞬间回过神来对他说道“先生不要
惊慌,我只是个打柴的,路过这里,被先生的琴声吸引,故在此聆听。”伯牙笑着问到“那你说我刚才弹是什么?”
樵夫答曰“您刚才弹的是颜回的曲子吧”伯牙听后十分的惊喜,就邀他过来于之交谈。得知其人名叫钟子期,对于琴
艺十分的精通,于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鼓,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大喜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遂命童子焚香燃烛,两
人结为了兄弟,并相约明年中秋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之际,伯牙如期而至,却没有见到子期,才知道钟子期已病逝
,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墓前又弹了一回《高山流水》后,仰天而叹“知音不在,我鼓琴为谁?”话毕以刀断弦,
从此终生不在鼓琴。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姿纪念。
这是一段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凄美到极致的千古至谊的故事,他们只通过琴声就能心有灵犀,触摸到对方的心声
,又因这琴曲,结为生死之交,这故事令人每每想起心弦就会为之颤动.为之神往。对这种千古至谊的无限向往,也
成了世代中国文人们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又因为这种情缘的可遇不可求性.而可遇的几率又是极为稀少,以至于
成了一些极为渴求这份挚情之人心中的一块解不去的症结。他们可能终生都在寻寻觅觅.望眼欲穿,“梦里寻他千百
度”,但是大多人终难寻到其踪影。他们虽然生活在茫茫的人海中,可是他们【她们】的灵魂却时时感到如同漂泊在
荒野般的孤零苍惶。比如鲁迅身边并不乏高朋满座,可他也曾感叹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提起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大家都认为认为他是一位性情极为乐观.豪放.旷达之人。上至朝臣鸿儒,下之贩夫走卒.乡野老叟,他都能与之处
得来聊得开,无论他身居朝堂,还是被贬谪到海角天涯,它身边大概都不缺聊伴,好像他就是一个从不知寂寞为何物
的乐天派。可是,在他的一首《仆算子.缺月挂疏桐》词中,竟也表述到“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的自怜自伤.如泣如诉的词句.看来他的逍遥洒脱,随缘自
足的乐天派形象可能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他的内心深处也是充满着深刻的无人理解.无人神会的孤寂无依的凄楚感
的,渴求拥有一个能真正于他彼此相知相惜.里相慰相和知音至友。在八十年代曾有一部名叫《知音》的电影,在其
主题歌里唱到:“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觅知音,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
知音最难觅。”这首歌实在是深深道出了历代一些文人欲求知音而难得的无以诉说的怅惘和苦衷。
一般那些具有浓郁的文人情结之人,大多内心丰富细腻.敏感多思.看问题视角独特,不喜欢随俗逐流。而且他们
大多都有些理想.浪漫和唯美化的追求和向往。如果他们的生活经历坎坷多挫,他们就会更显得深沉多忧.敏细易感。
他们很难被一般人所接受和理解,他们一般也很难找到于己心思志趣合拍和协之人,所以他们内心深处大都会蕴藉一
种无以倾诉的孤独寂凉之感,因此他们也就分外渴望能遇到一位能于他志同趣合.意气相投.真正能理解和欣赏他的知
音,能与他心心相应.心有灵犀的知己。他们身边如没有这类知己,哪怕盛友如云,相识满天下,其心灵也常会有荒
凉寂寞之感。有些人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完全忽略和无视身边众多人等,心灵完全会沉浸于对那个自己生命中“钟子
期”的寻觅期待上,尽管这个“钟子期”是如此的缥缈难寻,可是他们总是念念不忘的期待着.遐想着。他们甚至幻
想着他们生命中的那个钟子期可能现在也在苦苦追寻他【她】。他们为此也许曾被命运切切实实的作弄过,摧折过,
可是他们对此的期待从未泯灭过。对这类人人们对其说的好听些可能会称他们是“迷途的羔羊”“追梦者”说的难听
些可能会认为他们是”痴人妄想。”但是人们无论怎么去认识他们,他们都会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期待着某一天某
一刻那个能于他【她】灵魂交融的钟子期的蓦然飘临。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断了这念想,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灵魂的凋
零和死亡,哀莫大于心死。所以他们得永远保持这这份念想以支持着自己灵魂生命的驱动于延续,不至于使自己的心
灵世界彻底的枯萎,荒漠化,以至于活成一副行尸走肉。直到生命的终结,那份念想于他的躯体一起一化为灰土方为
休止。这大概也是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事干”的最贴切的栓释和写照
他们【她们】执念就如同在八十年代的一部日本的电影剧名子叫《知音》的插曲的歌中所唱:“是谁在那遥远地
方,轻轻呼唤我,一阵阵思念缠绵,一阵阵忧伤寂寞。是谁在那遥远地方,悄悄呼唤我,自从我走进世界,这声音就
响彻心窝。我相信,我相信,在这个广阔天空里,一定会有灿烂流星,把黑暗划破,在这茫茫的大千世界里,难以寻
找另一个你,在这茫茫的大千世界里,也难以寻找另一个我。”他们【她们】感到自己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于自己生命
中的那个“钟子期的灵魂和精神世界就如同是被人撕开的一副山水画,只有两半幅画的吻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美丽精彩
世界,否则不论半福画面是如何的奇崛和旖旎,它们也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明代画家黄公望曾画过一幅著名的《富
春山居图》的山水画卷,可是这卷图画不知在何时却已经被人从中撕开,其中一半收藏在大陆,另一半被人收藏在台
湾。如果它们有灵的话,也该是多么的期待有朝一日于自己的另一半汇合团圆啊!
对这份千古知音的期待和寻觅 是历代一些文人终其一生的痴望,是他们心灵深处的最刚性欲求,可是 这又是
一种最渺茫的期待.最凄惶的寻觅,想想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心酸.沮丧.怅惘而又最是无奈之事。有人也许不理解
,认为人只要有心有意,到处都可以结识朋友,要一个“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有什么用?这些人大概永远也不会懂得
这种至谊的真正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如果从纯粹的世俗功利角度上看,也许这类高山流水式知音不会给一个人现实
物质生活带来没有什么实在的利益和用处,但是它却能给人的心灵和精神带来无限的愉悦.温馨.抚慰.美感.自信和积
极向上的力量;使人感到生活的静好.美妙和充满希望,使一个倍感孤寂凄凉的心灵有了依傍.不再犹如同孤魂野鬼般
的四处茫然的漂泊。它能给人生命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使人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钟子期”的无用之大
用。也有人本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和事物的“极而不永”律则而怀疑这种至谊能否天长地久。比如说俞
伯牙与种子期,俩人只短短相聚一次,就幽明永隔了。其实对于这些知音的痴求者看来,他们【她们】当然希望这种
”至谊“的天长地久,历史上这种天长地久的至情之谊也是有的。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管跑之交,如”如马克思
和恩格斯这两位世界伟人之间的伟大友谊.曾被列宁赞颂为“他们的友谊超过了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还有前不久在
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所播讲的《诗歌故人心》节目里的故事中所讲的唐宋时代一些著名诗人文豪之间的哪些动人心魄
.感人至深的至情至谊,他们之间至谊几乎都保持享拥了终生。如果命运不那么慷慨,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份至情无
法天长地久,但是,只要他们曾经切实的享有过,哪怕如流星一样在他们心灵的星空中瞬间划过,他们【她们】也都
会感激命运的厚赐,而在他心空中划过的那道灿烂流光,也将会永远在他心目中闪烁,并化作一股暖流长久的温暖滋
润着他们的心灵。
其实,人们对知音知己的寻求,既然求的是心灵的交融.彼此的相知相和,不妨用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遂
其心愿。比如,当你看到一本书,其内容.思想,情趣,完全与你的思想志趣相合相契相符,就宛如你心灵的回音,
心语的唱和,那你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你的知己.当做你的灵魂至友。每本书都是有灵气的,每本书都是一个灵魂
的自白,你每次翻看它时都如同是在于自己的知己至友在对话交心。再比如,如果你是一位善写文作诗之人,你发出
的诗文被某些读者分外的喜欢和欣赏,并能完全深刻的理解.懂得和领会你在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识,即使有些
不同的观点也,也愿意与你委婉来交流的读者,你也可以在心中把他【她】做为你的知音。这难道不比你在在茫茫尘
世间去茫然的苦苦的寻觅和期待那个“钟子期”更现实一些吗?
应该指出,人如果欲求你生命中的钟子期,还是应该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的,这就是在你的心中一定要有“高
山流水”,如果你心中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毛之地,就不可能会遇到“钟子期”。当然心中有了“高山流水”也未必
就能遇到“钟子期”,这就要靠缘分和机遇了。这都是老天的安排了。对此,既不能太抱奢望,也不能完全泯了这份
念想,遇不到也不妨你对此心向往之,你如果完全断了这份心思,可能你心中的高山就会崩塌.你心中的流水留会断
流,这才人最大的悲哀!
我曾经专门在网上搜听了这支寄寓千古至谊的《高山流水》的古曲,它那深情.哀婉,高远.优雅.如歌如诉,穿
越千年的琴声,一下就击中了我的整个心魄,这真是一种超绝的美感享受和精神洗涤,那种激荡灵魂的美妙感受,用
任何的语言来表白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有了这样的震颤人心的“高山流水”在心头不断的回荡,那对千古之情
的无限向往之情将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如山水一般的永恒不绝。
如今这支琴曲不仅在中国大地流传,它的优美动人的旋律还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流荡,美好的艺术是属于全人
类的。而且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这支已经穿越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古琴曲,现在还飞越出了地球,正在那茫茫的宇宙空
间飘荡。这可不是科幻景象。地球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孤独无依,在一九七七年发往太空
的一艘专为寻觅外星人的名为“旅行一号”探测器上,除了介绍地球上的一些基本风貌及地球人的外貌和特性等外,
还把由中国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说弹奏的这支《高山流水》古琴曲也带上了太空,这就意味着我们地球人要在这茫
茫的宇宙星空间于那些尚未谋面的外星人中去寻觅愿意与地球人交好的“钟子期”了。想想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振奋惊
奇而又感悲壮之事。不要说寻求什么“钟子期”,至今地球人连外星人的影子还尚未发现,如要寻求那个愿意与地球
人交好的“钟子期,”这比在大海里捞针还要渺茫啊!而且还有科学家曾警告过:不要去招惹外星人,我们太不了解
他们,他们有可能会轻而易举的消灭地球人。但是地球人宁愿担这个生存风险,也要去大海捞针般的去寻求那个可能
的“钟子期”,这实在是一种更茫然的寻求,更凄惶的期待。不过没关系,就让它去慢慢的飞,慢慢的觅,只要这支
飘荡在宇宙星空的悠悠琴曲不绝于音,地球人的期待就不会泯灭,哪怕直到地老天荒。
每当晚上我在抬头仰望灿烂的星空时,遥想在那茫茫宇宙深处正有一只《高山流水》的曲子在一路飘荡着寻找知
音,心中就会充满着深深的感动。我由衷的祝愿这支曲子能不负众望,终有一天实现它伟大的历史使命!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任何的真挚纯美的友谊都是人生旅途上最美丽的风景。 如果你在有生之年果真有幸遇到了那
个能与你心有灵犀,心心相应的知音,那一定是你千年修来的福气,那他【她】将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最绝
美的风景,请你一定不要忘了怀着无限的珍惜和感激之情由衷的对他【她】或是你自己说声:在茫茫人世间遇到你,
真好!
标签: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