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识小(10-240)草圣:“趣”虽“急速”而亦遵格式,必须省不失

犀牛历史 58 0

  读钱识小(10-240)草圣:“趣”虽“急速”而亦遵格式,必须省不失度。

  1、卫恒《四体书势•草书》:“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

  按“楷则”正指草书,非云“不暇草”而作楷书,乃谓落笔不苟,足资法范。故“韦仲将谓之‘草圣’”;使下笔必为真楷,何缘被此佳号哉?

  《梁书•萧子云传》:“善草隶书,为世楷法”;怀素《自叙》载颜真卿赠序:“夫草稿之兴,起于汉代。……迨乎伯英,尤擅其美。……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墨迹及拓本皆有此字,疑笔误衍文]楷精法详,特为真正”;字句可参。是不特草书可为“楷法”,抑且得蒙“真正”之目,观文之终始,庶不误会。

  2、草稿为体,本可潦草,然既成专门术艺,而与他三体并立为四,则工拙判分,自不容草率涂抹,如元好问《论诗绝句》所嘲“儿辈从教鬼画符”者。

  怀素《自序》载诗流赠什,赞其驰毫骤墨,风狂雨急,朱遥诗有曰:“笔下唯看激电流”,后来米芾《宝晋英光集》卷二《智衲草书》琢炼愈奇曰:“满手墨电争回旋”;皆状手笔之迅疾、飘忽不滞,此与心情之迫遽、匆促不暇,淄渑宜辨,不可朱紫相乱也。

  方夔《富山遣稿》卷九《杂兴》:“醉眼昏花迷野马,帖书戏草掣风樯”;“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出杜牧《昌谷集序》,以喻“草”时笔势之急,而“戏”又示“草”时心境之闲,分疏明白。

  3、向来论者,不察草书之致用别于草书之成艺,遂多葛藤。如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评草书》:“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而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暇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有意于学此”;高论而非的论。

  虞兆漋《天香楼偶得》释“不暇草书”为“不暇起草”,则言作文而非言作书。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一驳虞说,谓当时草书“体尚未备,习之者亦少,为草书必经营结撰”,稍近是矣。李联琇《好云楼二集》卷一四亦驳虞说,谓张芝此语“明对”楷书而言,因引赵壹《非草书》(按见《全后汉文》卷八二)云:“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私书相与,犹谓就书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以难而迟,失指多矣!”;又似是实非。

  4、夫张芝、“草圣也”,赵壹推为“有超俗绝世之才”者,“不暇草书”之语乃芝自道良工心苦也;至“今之学草书者”,学焉而尚未能,恐仓卒下笔而反失故我,遂以“不及草”为解;李只齐末而不察本尔。

  赵壹言官书、军书“故为隶草,趣急速耳,示简易之旨”,复言草书“其?扶柱桎诘屈?乙不可失”。

  5、盖草书体成法立,“旨”虽“简易”而自具规模,“趣”虽“急速”而亦遵格式,必须省不失度,变不离宗;结构之难,今日犹然,当时“体尚未备”,自必更甚。

  《全梁文》卷六七庾孝威《论书》早言草书“‘己’、‘巳’莫分,‘东’、‘柬’相乱。……贪省爱异,浓头纤尾,断腰顿足。‘一’、‘八’相似,‘十’、‘小’难分,屈‘等’如‘匀’,变‘前’为‘草’”;王君玉《续纂》以“杜撰草书”与“哑子做手势”列入《难理会》门;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自言“草书夸神速”:“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陶奭龄《小柴桑諵諵录》卷上引俗谚论草书曰:“热写冷不识”(明人《金钿盒》传奇第一一折痴哥白:“我的字热写冷不识”);吾乡俚语亦云:“草字缺只脚,仙人猜不着”;此均为初学胸无成竹,而“匆匆”“信手”者,痛下针砭也。

  6、及学之既熟,不失形体,遂讲求骨力风神,已致其用,乃游乎艺,难能进而为巧技。

  《全三国文》卷七四皇象《与友人论草书》:“如逸豫之余,手调适而心佳娱,可以小展”;孙虔礼《书谱》专为草书而发,论书家之“五合”、“五乖”,乖始于“心遽体留”,合终于“偶然欲书”。

  “心遽”非“匆匆”欤?亦即不“逸豫”耳。而“偶然”即“佳娱”兴到也。笔逸不停,意闲不迫,心舒手急,方合而不乖。

  7、张芝“不暇作”者,大匠倥偬则不克尽其能事;末学“不及作”者,结构生疏,忙中易乱,必“失诘屈?乙”之体。

  《唐文拾遣》卷二一蔡希综《法书论》载蔡邕语:“欲书先适意任情,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之毫不能佳也”,是楷隶亦不容“心遽”也;杜甫《戏为双松图歌》:“请公放笔为直干”,《戏题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是画家手可快而心亦不可“遽”也。

  8、盖艺事均忌急就,而草书贵迅捷,作之者易误会为草率,故特标“匆匆不暇”之戒焉。

  《全梁文》卷四八袁昂《书评》:“范怀约真书有力,草书无功,故知简牍非易”,“非易”、成艺之艰难也;赵壹谓草书“易而速”,“易”、字体之省简也,两“易”字不得淆为一谈。

  陈师道《答无咎画苑》:“卒行无好步,事忙不草书;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深得“草”非草率、“易”非轻易之旨。

  黄庭坚《代书》:“遣奴迫王事,不暇学惊蛇”;“惊蛇”即指草书,“迫”则“不暇学”,亦见非率易。

  《宣和书谱》卷一0:“难工者楷法,易工者草字”;宣和两《谱》,谄佞之书,识趣庸陋,此堪为例。

  9、书之楷与草,犹文之骈与散、诗之律与古,二体相校,均前者难作而易工,后者易作而难工尔。

  江少虞《皇朝类苑》卷五0:“谚云:‘信速不及草书,家贫难为素食’,言其难猝置也”;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三九《跋山谷草书<渔父词>》:“家贫不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最是妙语”;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六《七月十五日书》:“‘家贫难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一一今日果然如此,古人可信非欤!”,“难猝置”即张、孙所言“不暇”、“心遽”。

  张拭《南轩文集》卷三五《跋王介甫帖》之二:“例多匆匆草草,此数纸及余所藏者皆然。丞相平生有何许忙迫时耶?”本正心诚意之教申“书为心画”之论,非评王安石草书优劣也。

  10、《旧唐书•文苑传》中记席豫“未尝草书,谓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宋儒居敬,尤检点及乎书法。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三记张观“生平未尝草书”,有句云:“观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宋元学案》卷七五《慈湖学案》记杨简“生平未尝作草字”;《朱子语类》卷一四0论黄庭坚楷书云:“但自家既是写得如此好,何不教他方正?须要得恁欹斜则甚!又他也非不知端楷为是,但自如此写;亦非不知做人诚实端慤为是,但自要恁地放纵!”,盖并楷书亦不许飘扬(任渊《后山诗注》卷三《送苏迨》:“真字飘扬今有种”,注:“真字多患窘束,惟东坡笔墨超然于楷法之外”。

  闲邪之严如此,则工书自为玩物丧志,而草书更征心术不端,故虽羲之父子,当在所不取,何况安石。

  汉赵壹“非草书”,宋儒不啻为进一解,视“匆匆草草”直是人品之玷累,至于书之乖合工拙,盖末而无足较矣。

标签: 草圣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