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芈月传》看战国人物(1)

犀牛历史 23 0

  前一段时间在各大卫视热播的《芈月传》在社会上刮起了一阵战国风,芈月及其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成为人们饭桌上热议的话题。纵观芈月的一生波澜壮阔、步步惊心,历经九死一生终成秦国的太后,当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后——宣太后。此时中国的历史已步入战国中后期,听《芈月传》里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便知此时是一个群英荟萃、群雄并起的时代,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公元前300年上下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一、商鞅变法

  《芈月传》开剧第一个场景便是商鞅出逃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因此不敢留宿,最终商鞅被抓回被车裂。故事没有交代我们的是,商鞅被拒入宿后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王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从而使以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秦惠文王既恨商鞅又敬商鞅的原因之一。

  《芈月传》开剧的这个小小的场景虽然时间短但分量很重,甚至可以说商鞅变法的精神就是贯穿全局的思想主线,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开篇所要说的第一个战国人物——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有时真为魏国感到惋惜与愤恨,魏国那么多顶尖级的人才一个都留不住,商鞅之前的孙膑,之后的范雎、张仪、吴起、尉缭哪一个不是天之与魏、哪一个魏能用之,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为秦所用。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从公元前359年开始,商鞅开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酝酿并实施变法,商鞅变法的最伟大与最艰难处就在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通过军功制为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条向上流通的通道,通过战场杀敌也可以实现家庭及个人的既富且贵,颇具军国主义思想。因此秦国人在战场上打仗是杀红了眼的,被六国人骂为虎狼之师。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的彻底,为秦国打开了成为强大国家的大门,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中国历史走向。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二、真假芈月

  《芈月传》中,商鞅死后,霸王星出现,芈月降临人世,芈月从降临之初便开始了不寻常的坎坷经历,每次在命悬一线的时候总神奇的有贵人出手相救,这些故事情节当然是纯属虚构的了。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芈月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宣太后,宣太后并不算太出名,比起与她同时代的那些人物,宣太后的名气是弱爆了,毕竟在一个男人主导的社会中,能混到像宣太后这样的也实属不易。

  相信很多人在初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一定纠结过“芈”字该怎么读。“芈”姓是楚国的国姓,可见芈月来自楚国这点不假,至于她是不是霸王星下凡、她的生母是谁、她怎么进的秦宫史书并没有过多记载,在《史记·穰侯列传》中对她的记载也仅寥寥数行,原文这样记载“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厓;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厓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穰侯就是故事中的芈月同母异父的兄弟魏冉,寥寥几行话告诉我们如下几条信息可以和《芈月传》里面的情节相对应:第一、芈月又称芈八子,秦惠文王之妾,而至于惠文后,历史上的记载是:惠文后,名魏纾,战国时期秦国王后,秦惠文王之妻,秦武王之母。前334年,惠文后来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称魏夫人,可见《芈月传》里将惠文后一分为二,一个是魏夫人、一个是芈姝,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不存在芈姝这个人,更不要提她和芈月的姐妹关系;第二、武王(魏夫人为秦惠文王之子,名荡)早死,仅在位三年。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惠文后支持公子壮。但在掌握朝中实权的魏冉的支持下,芈月儿子嬴稷继位,即秦昭襄王,前305年,公子壮、惠文后,以及其他的王子们,都被魏冉所杀。看来君位和朝堂之争远比后宫斗争更加血雨腥风;第三、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很显然这两个儿子不是秦惠王的儿子。在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便是高陵君和泾阳君。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色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第四、太后专权,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这是从史书中窥出的芈月的人生轨迹,与《芈月传》里面的芈月相比,显然不是那么美好,毕竟战国时代是一个乱世,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同则苟且共生、异则你死我活。这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定现象。所以说战国时代的人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用今人的目光看甚至有点人格分裂,伟大的人物是这样,那底层的小人物呢?

  三、苏秦张仪

  《芈月传》中张仪比苏秦先出场,而在出道方面苏秦则先于张仪。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周书阴符》,伏案钻研。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待苏秦飞黄腾达、衣锦还乡时,史书这样记载家人的反应: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一前一后家人的反应反映了那个时代最底层民众的心态和嘴脸,嫂子的行为和话语不加任何掩饰,像蛇一样爬在地上赤裸裸地说:“因为你地位高钱多”,通过司马迁简短形象的描述,我们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嫂子何等的神态,就连苏秦自己也不禁感概。世态炎凉,人人争而趋利,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苏秦的命运注定要与燕国紧紧捆在一起,可以说是志得燕国又因燕而亡。起初苏秦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于是,苏秦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离开秦国,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公元前334年,苏秦到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燕文侯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至此苏秦总算踏出了仕途人生的第一步。而苏秦的死与一位女人有关,她就是秦国的公主、后来燕易王的母亲易后,苏秦与易后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后来在私通时被易王发现,易王非但没有介意,反而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这就是一代纵横家苏秦的下场。

  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公元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智激张仪的故事。

  张仪,魏国人,与苏秦为同窗好友、却又针锋相对,一个主连横、一个主合纵,合纵的失败在于六国不能同心,连横的成功在于秦国能勠力同心。张仪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张仪戏楚的故事。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楚怀王听说张仪来,空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到宾馆安排他住宿。说:“这是个偏僻鄙陋的国家,您用什么来指教我呢?”张仪游说楚怀王说:“大王如果真要听从我的意见,就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女子作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向北可削弱齐国而西方的秦国也就得到好处,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楚怀王非常高兴地应允了张仪。大臣们来向楚怀王祝贺,唯独陈轸劝谏楚怀王不要轻信张仪。楚怀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于是,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楚怀王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楚怀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北方的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愤怒,斩断符节和秦国结交。秦国、齐国建立了邦交之后,张仪才上朝。张仪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听说过六里。”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袭击秦国,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又割让两座城池和秦国缔结和约。张仪戏楚与其说是张仪的机灵,不如说是楚怀王的糊涂,张仪深明楚国政治的腐败,楚国虽大但并不强。张仪的连横成功了,但功臣的出路却暗淡了,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便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这一年是公元前309年,这一时期,秦国的一个邻邦正在走上一条军事强国的道路,这个国家将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强劲的对手,没有之一,此时这个国家的君主和他推行的强军政策便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标签: 芈华历史人物简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