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也有“抗洪”

犀牛历史 41 0

  上古也有“抗洪”

  人们对1998年的抗洪记忆犹深,却对上古的大禹治水几近淡忘。“治水”始于帝尧之时,其意义在于我们的先人面对洪水不单单去“堵截”,更重视“疏导”,这才有了鲧(音衮)和禹父子两代的治水,前者“堵”,后者“疏”。结果,鲧治水九年失败,禹历十三年获得成功。于是称禹为大禹,此“大”字,便成了对他的千古表彰。

  关于大禹,《史记•夏本纪》有这样的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顓頊(音专需),……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顓頊之孙也。”看来,禹出身“帝王”之家,只是他的曾祖父和父亲未曾在帝位。到了他这一辈,舜已由尧“禅让”为帝,在“四岳”的举荐下任用其为“司空”,并命他继续其父治水的事业,因之(当然还包括其他政绩)得到认可,成了舜的接班人。而鲧,早在舜“摄行天子之政,巡狩”时,即被处死于羽山。对鲧的处理,用现代眼光看自然“过”了,鲧并未渎职,不过是治水方法不当,过不当死。中间或有别的“过节”,亦未可知。

  关键是,禹接受了父辈治水的教训,确定了疏通的方案,这是一。其二,进行了有效的组织,所谓“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以傅土,行山表目,定高山大川。”这在上古年代,也算一支浩浩荡荡的治水大军了。其三,禹以身作则,坚守治水第一线,“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加之生活简朴,已成为后人的楷模。

  大禹治水,不可不知也。

标签: 上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