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凉诗赏析

犀牛历史 44 0

目 录

  序 言………………………………………………

  篇目表………………………………………………

  正 文………………………………………………

  附 录………………………………………………

  中国历史年代表……………………………

  咏凉诗大事年表……………………………

  凉州历代建置表……………………………

  凉州历代地图………………………………

  诗歌阅读常识………………………………

  篇 目 表

  刘彻 天马歌

  扬雄 凉州箴

  张骏 东门行

  温子升 凉州乐歌

  郭震 塞上

  王翰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

  孟浩然 凉州曲

  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王维 凉州郊外游望

   凉州赛神

   使至塞上

  李白 关山月

  高适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

  岑参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河西春暮忆秦中

   登凉州尹台寺

   戏问花门酒家翁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武威送刘判官赴安西行营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李端 胡腾儿

  李益 边思

   从军北征

   夜上西城听《凉州曲》(两首)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王建 凉州行

  张籍 凉州词三首(选二)

  陇头行

  白居易 西凉伎

  元稹 西凉伎

  杜牧 河湟

  薛逢 凉州词

  王贞白 古悔从军行

  陆游 梦从大驾亲征

   凉州行

  柳淡 凉州曲

  戴良 凉州行

  高启 凉州曲

  丁昂 双塔

  张楷 过凉州

  朱诚泳 陇头吟

  李梦阳 出塞

  高岱 凉州曲

  张恒 凉州词

  许荪荃 武威绝句

   凉州

   凉州紫葡萄

  甄敬 出塞曲

  傅昂霄 凉州词

  叶先 登武威城楼漫兴

  张玿美 莲花山四首(选二)

  凉州八景

  胡釴 凉州

  苏暻 凉州怀古

  杨应琚 凉州怀古

  张翙 凉州怀古三首

   听歌者琵琶(二首选一)

   登靖边驿有感

   梦乡偶城

  沈翔 凉州怀古(十首选一)

  郭楷 登南城楼晚望

   偶过田家

   秋郊独步

  林则徐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洪亮吉 凉州城南与天山别放歌

  张澍 游海藏寺

   忆海藏寺

   凉州葡萄酒(四首选二)

  惜别曲赠家玉溪(美如)孝廉

  陈炳奎 田家杂兴(八首选二)

   凉州怀古

  松涛寺偶题

  兽文石歌

  腊八粥

  清溪

  李铭汉 立夏日偕友人郊游(二首)

  王作枢 过凉州

  李于楷 雪山歌

  段永恩 消息

   登灵均台

  俞明震 宿凉州

  于右任 河西道中

  张维翰 凉州行

  罗家伦 武威途中

  正文

  刘 彻

  刘彻(前157—前87),幼名刘彘(音zhì)。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前140—前87),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期间,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连续向周边国家用兵,拓展了国家版图。多次派张骞等前往月氏、乌孙、安息等地联系,并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元光二年至元狩四年(前133—前119)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连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收复了武威等河西地区,保障了黄河流域、北方、西北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统治思想。谥号“孝武”,通称汉武帝,葬于茂陵。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兮从西极[1],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2],涉流沙兮四夷服[3]。

  简注

  【1】天马:指西域大宛马。徕:同“来”。西极: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

  【2】灵威:威灵,威势。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指本国以外的国家。此处指大宛国。《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3】涉:渡。流沙:指西域地区。金李纯甫《杂诗》之四:“空译流沙语,难参少室禅。”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赏析

  汉武帝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对西汉诗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影响,著名的作品有《郊祀歌》、《帝临》、《青阳》、《玄冥》等,《西极天马歌》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骚体诗。

  汉朝是一个骏马奔腾的时代。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天马故事的记载,史书中说的天马是西域良马的美称。汉武帝出于抗击匈奴的战略考虑,大力发展骑兵。乌孙与汉朝联盟时曾进献良马千匹,汉武帝见这些马神骏非凡,奔跑如飞,兴奋之时称之为天马。后来又得到了大宛国的汗血马比乌孙马更好,因而对汗血马十分着迷。由于大宛国王收了汉朝的重礼却不肯把天马卖给汉朝,还袭杀了汉朝使者,夺取了财富,引发汉朝十万大军讨伐大宛的战争。战后汉朝获得了三千匹汗血马和葡萄种子,汉武帝在大喜之下写下了这首诗歌。司马迁《史记》记载了这首诗题为《西极天马歌》的诗歌。乌孙、大宛皆西域国家,约在今新疆西部、中亚一带。

  全诗四句。首句指诗人对天马到来的欢喜、兴奋之情。天马十分宝贵,又来自西方极其遥远的地方,更显出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次句借天马行程万里来到汉朝,喻指无道的大宛国已归服(有德的)汉朝,并为这次西伐远征战争的获胜自得自誉。三句再借天马来汉写大宛国被汉朝降服是借了上天的神灵和不可抗衡的威力,为讨伐大宛自吹自擂,炫耀大汉王朝不可蔑视、不可欺侮的武力和威严。四句借天马历经万里沙漠来到汉朝,从而使汉朝威名远扬,四方的少数民族无不震慑顺服,抒发自豪不已,踌躇满志的雄主胸怀。

  全诗格调高昂,音节铿锵,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个胜利者、征服者由衷的喜悦之情和豪迈之气,表现出汉朝最高统治者希望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的坚定信念。

  扬 雄

  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人。西汉学者、辞赋家、语言学家。扬雄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但因口吃不能畅谈,作赋慕司马相如。后经蜀人杨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的文学成就,首先在于辞赋,他的四篇大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创立了汉赋的蕴藉风格,是汉赋中十分重要的篇章。他的四言体小赋从内容到形式均比前人有所发展,语言浅近自然,不像大赋多用奇文怪字。后期不好辞赋,立意追踪“立德”而兼“立言”的圣人,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前人常把他和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凉州箴[1]

  黑水西河[2],横属昆仑[3]。

  服指阊阖[4],画为雍垠[5]。

  每在季王[6],常失厥绪。

  上帝不宁[7],命汉作凉[8]。

  陇山以徂[9],列为西荒[10]。

  南排劲越[11],北启强胡[12]。

  并连属国[14],一护彼都[15]。

  简注

  【1】箴:文题的一种,用以规劝。

  【2】黑水西河:黑水,亦名弱水、黑河,主流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发源于祁连山,流经酒泉,进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西河,古称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这里专指山西与陕西的界河。《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指出了雍州的地理范围。

  【3】昆仑:即昆仑山,位于我国西北,主脉在新疆、青海。

  【4】阊阖:传说中的天门,亦指皇宫的正门。

  【5】雍垠:雍,即雍州,古九州之一。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古雍州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区。雍垠,即雍州的领域。

  【6】季王:季,排行第四或最小的,古代把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序,季指少子。这里季王是指最后的皇帝。

  【7】上帝不宁:上帝,天帝。不宁,不安宁。

  【8】命汉作凉:命,使、让。此句是说在汉朝时把雍州改为凉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州刺史部,凉州位居其一,此为凉州之始。

  【9】陇山以徂:陇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北入甘肃境。以徂(音cú):以往。

  【10】西荒:指西部的边疆。

  【11】南排劲越:排,排斥。劲,实力强大。越,古族名。秦汉以前即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有百越、百粤之称。这句是说从南边可以排斥实力强大的百越。

  【12】北启强胡:启,打开。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这句是说从北边可以驱逐强大的胡族。

  【13】并连属国:属国,封建社会作为宗主国的藩属的国家。这里指受汉朝中央政府册封的西域诸国。这句是说联络西域诸国。

  【14】彼都:指西汉都城长安。

  赏析

  扬雄作十二州箴,即《冀州箴》、《兖州箴》、《青州箴》、《幽州箴》、《徐州箴》、《扬州箴》、《荆州箴》、《豫州箴》、《益州箴》、《雍州箴》、《并州箴》、《交州箴》,《初学记》中分《雍州箴》部分为《凉州箴》。箴的本义为针石之针,是医生治病的工具,因此把补缺防患的规戒之辞,就叫做箴。

  “黑水西河”四句写凉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意为:滔滔的黑河水、黄河水泛着银色的浪花从巍峨的昆仑山麓奔流而下,这片被润泽的辽阔、富饶的土地早已被帝王划入雍州。“每在季王”两句是对封建王朝的发展趋势作了符合实际的总结:每每在帝国的晚期,由于政局变乱,帝王总是会失去其先祖们开创的这份雄厚基业。

  “上帝不宁,命汉作凉”二句用夸张写法,意为:由于匈奴的侵扰,使得皇帝常常不得安宁;为此受天命,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进而设置凉州,才消除了汉朝皇帝的不宁之患。“陇山以徂”六句,是“箴”的主要内容。扬雄一生历事成、哀、平、新四朝。这一时期,帝国衰落,外戚专权,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凉州也处在羌胡等少数民族的包围中,它们各个虎视京华。扬雄从西北写到全国,又从全国再回到西北,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上突出了凉州。最后二句是箴言的核心,扬雄认为凉州是京都长安的门户,只要联络西域诸国,就可以拱卫京师。

  此箴言从地理环境描写入手,继而写雍州改凉州的缘由及凉州作为都城长安的屏障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政治大局、军事战略入手,写出了对帝王的告诫和规劝,即箴的核心。

  东汉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发生骚乱和南侵东进,经济一度出现曲折,加上战争旷日持久,造成财政拮据,经济趋于崩溃。为此,在朝廷中曾发生过三次“弃凉”之议。第一次(35年)因陇西太守马援极谏而作罢,第二次(110年)因郎中虞诩劝阻而搁浅,第三次(185年)因议郎傅燮力争而放弃。坚持罢“弃凉”之议的大臣认为,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凉州既弃,三辅为塞,若羌胡席卷而东,长安即陷于夷狄,到时国家形势非常危险。对此,扬雄的《凉州箴》无异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面对危局,从大臣到皇帝都有同样的认识,坚定了他们保卫凉州的决心。

  《凉州箴》四言一句,计十四句五十六言,似属四言诗。《诗经》在汉代,已列为儒家经典;四言诗式,乃为文人所宗。汉人四言,诗体近《雅》《颂》,属庙堂诗歌。《凉州箴》当属此列。汉时的四言诗属庙堂诗歌,绝大多数为服务帝王的政治而作,绝少个人抒情的内容。所以,诗评家说:“汉人学四言,‘谛造良难’”、“太离则失去其源,太肖只袭其貌”(沈德潜《说诗晬语》)。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文人们便很难有创造的自由,也就写不出好的作品。所以,苏轼说扬雄的文章“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直到东汉后期,文人心性渐获解放,四言诗才有了新的面目。

  张 骏

  张骏(307—346),字公庭,晋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前凉奠基者张轨之孙。张骏善于用人,勤于政事,并一直保持与东晋的联系。在他的治理下,河西地区民富兵强,成为当时北中国最繁荣的地区。同时大兴土木,对姑臧城增修扩大。张骏十岁能属文,卓越不羁。有集八卷,《乐府诗集》收录了《薤露行》、《东门行》两首。张骏在位22年卒(324—345),谥曰文公,晋穆帝追谥曰忠成公。

  东门行

  勾芒御春正[1],衡纪运玉琼[2]。

  明庶起祥风[3],和气翕来征[4]。

  庆云荫八极[5],甘雨润四坰[6]。

  昊天降灵泽[7],朝日耀华精[8]。

  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9]。

  鸠鹊与鹂黄,间关相和鸣[10]。

  绿萍覆灵沼[11],香花扬芳馨。

  春游诚可乐,感此白日倾。

  休否有终极[12],落叶思本茎。

  临川悲逝者[13],节变动中情。

  简注

  【1】勾芒:古代传说中的木神,即东方之神。《尚书•大传》卷三:“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榑木之野,帝太皞神勾芒司之。”班固《白虎通•五行》:“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山海经》:“木正,东方木神。”御:治理。春正:正月。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

  【2】玉琼:即玉。玉衡:星名,指北斗第五星,这里指斗柄,也称杓,包括玉衡、开阳(第六星)、摇光(第七星)。纪运:标志运转的方位。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余类推。

  【3】明庶:风名。明庶风,即东风。《史记•律书》:“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

  【4】翕(音xī):茂盛。征:行。

  【5】庆云:一种彩云,古人以之象征祥瑞之气。《汉书•礼乐志》:“甘露降,庆云集”。荫:荫庇。八极:八方最远的地方。《淮南子•地形》:“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6】甘雨:也称甘霖、及时雨,指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坰(音jiōng): 离城较远的郊野。

  【7】昊天:广大无边的天,这里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8226;天文训》:“西方曰昊天。”高诱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灵泽:滋润万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楚辞&#8226;王逸<九思&#8226;悯上>》:“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润也。盖喻德政也。”

  【8】华精:指太阳的精华。

  【9】百卉:百花。敷时荣:按时开花。

  【10】间光: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11】灵沼:池沼的美称。《文选&#8226;班固<西都赋>》:“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12】休:善美,吉庆。否(音pǐ):六十四卦之一,代表不好,坏,恶。此句意谓好坏是有终点的。

  【13】临川句:意谓光阴流逝,不再重复。《论语&#8226;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毛泽东《水调歌头&#8226;游泳》曾用此典。

  赏析

  十六国前期,在北中国还保存着一股汉族军事势力,那就是割据凉州(今甘肃省河西地区及兰州市一带)的张氏家族。张骏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首领。据《晋书》记载,张氏子孙世代“内抚遗黎,外攘逋寇”。凉州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成为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张骏的这首《东门行》,描绘了优美醉人的郊野风光,反映了当时农耕文化的繁荣发达,表达了对中国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的向往,展现了作者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境界。

  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是对姑臧城外秀丽恬静的春日景色的描绘。诗人从五行神之一的木神落笔写起。时逢木神当值,天下皆春。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五彩的祥云笼罩着远方的大地;昨日淅沥淅沥的春雨滋润着四野田地里的作物;今晨,麦叶儿上那晶莹的露珠在朝阳下泛着闪闪的灵光。远远望去,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儿凭借着阳光雨露长势正旺,百花也按时序争相怒放。听吧,飞翔的、或栖在树枝上的斑鸠、喜鹊、黄鹂、黄莺等鸟儿像开音乐盛会一样,相互鸣歌。绿萍覆盖满了整个池沼,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芳香。

  诗人通过简短的七十个字,渲染了一幅清新淡雅、自然和融的春景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如堕春风,神迷春花,沉浸于春声、春色、春光、春景之中,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力与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从而使诗歌这一语言艺术的最佳形式在表现容量上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的最后六句,抒发作者游春的乐趣与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心情。美丽春景实在怡人可乐,不知不觉就到了红日西沉。世界上的善恶美丑是有终结的,小溪总要汇入大河,落叶总要回归大地,虽然(前凉)忠于晋室的志向不变,但时光在流逝,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这季节的变化,还真牵动了我欲做不能,欲罢不休的感叹!“临川悲逝者”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典故,感叹光阴流逝,不再复返。古人有“伤春”情结,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魏晋文士抒情时追求自然状态下的应物感发。所以,诗人游赏春景后,难免不发出“感此白日倾”、“落叶思本茎,临川悲逝者”的感叹。

  张骏既是有所为的国君,也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是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有两处对他予以充分肯定,足见张骏的文学成就非同一般。

  温子升

  温子升(495—546),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人,祖籍太原,东晋显贵温峤后代。北朝著名文学家。北魏孝明帝初,在全国选拔辞人补充御史之职时,他在八百名应考人中名列榜首,一举成名,补为御史。他在北朝极负才名,诗文与当时的文学家邢邵、魏收齐名,时称温、邢、魏为“北地三才”。温子升在军事上也有卓识,曾得孝庄帝及上党王天穆的赏识,封为伏波将军,曾任侍读兼舍人、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等职。后入东魏,被怀疑参与叛乱,下狱饿死。《隋书&#8226;经籍志》著录有集三十九卷,多亡佚。明人辑有《温侍读集》。

  凉州乐歌[1](二首选一)

  远游武威郡[2],遥望姑臧城[3]。

  车马相交错[4],歌吹日纵横[5]。

  简注

  【1】凉州:汉置,由原雍州改名而来,地理范围相当于今西北地区。东汉时治所在陇城(今甘肃省张家川县);后移冀城(今甘肃省甘谷县);三国魏时,移治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武威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置,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山丹县以东一带。

  【3】姑臧:县,汉置。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4】车马句:指车马熙熙攘攘,城市生活繁荣富庶。

  【5】歌吹句:纵横,交错。意谓整天都有歌(舞)乐声响彻街市。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武威”地名写入诗歌的名作。武威,故称凉州。十六国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政权曾在此建都。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温子升生活于北朝,那时军阀混战,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并登上政治舞台,各割据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人民饱受离乱之苦,百姓期盼太平。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温子升平凭一腔追慕昔日繁华、撷取凉州安乐记忆的“郁然特起”的豪情,写下了《凉州乐歌》二首。

  《凉州乐歌》是乐府体裁的诗篇。前两句属实写,写远景,从大处落笔,从视觉角度,写诗人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出关西,渡黄河,越过终年积雪的乌鞘岭,在一片绿色环抱的土地上,远远地看到了一座雄伟的城市,它就是武威郡的治所——姑臧城。姑臧,武威古地名,即今天武威市凉州区一带;姑臧城,即今天武威城。

  后两句属夸张的写实,写近景,从触觉、听觉角度,写远方的游客进入姑臧城,只见香车宝马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在华丽的馆舍酒肆之中,歌声悦耳,羌管悠悠,此处歌歇,彼处舞起;全城到处是歌舞的海洋、商贾的天堂,凉州人沉浸的歌舞升平之中。

  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有别于南北朝诗人沉郁悲凉的哀怨时尚,突显北歌豪放刚健之气。明清之际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温子升《凉州乐歌》类诗作云:“江南声偶既盛,古诗已绝,晋宋风流仅存者,北方一鹏举(温子生,字鹏举)耳”(《古诗评选》卷五)。北魏司空、济阴王元晖业曾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魏书&#8226;温子升传》)。明人胡应麟评论说:元晖业的话“虽自相夸诩语,然子升文笔艳发,自当为彼中第一人”(《诗薮&#8226;外编》卷二)。其作品传至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加叹赏,直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北魏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在今青海省一带),“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子升文也。”足见温子升的诗文在当时影响之大。

  郭 震

  郭震(656—713),字元振,唐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进士出身。唐朝著名将领、诗人,曾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朔方大总管、宰相等职。郭震虽少年雄迈,及贵居镇大将、宰相高位,住处仍极俭约。重视学习,手不离卷,很少有人见其面有愠色。其诗《宝剑篇》(一名《古剑歌》)为唐初七古优秀诗作之一。著有《定远安边策》、《安邦策》、《九谏书》等文集二十卷,已散失。《全唐诗》录其诗二十三首,编为一卷;《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五篇。

  塞 上[1]

  塞外虏尘飞[2],频年出武威[3]。

  死生随玉剑[4],辛苦向金微[5]。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6]。

  仍闻酒泉郡[7],已合数重围。

  简注

  【1】塞上: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2】虏尘:胡虏兵马所至,尘土飞扬。此处指胡虏挑起的扰边战争。

  【3】频年:年年。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汉武帝置武威郡,唐代是凉州治所。

  【4】死生:偏义复词,指生命。玉剑:玉具宝剑。汉刘向《说苑&#8226;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縞舃,立於游水之上。”这句是说自己一生戎马生涯,什么时候都没有离开过玉剑。

  【5】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6】长征:远地征戍、征伐。

  【7】酒泉郡:古郡名,汉武帝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酒泉东临弱水(黑河),北跨长城,南阻祁连,西倚嘉峪,自古是通往西域的关隘和屏障河西的重镇。

  赏析

  有唐一朝近三百年间,唐朝在陇右、河西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为保卫边防和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与吐蕃、吐谷浑、突厥等西北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凉州与突厥、吐蕃毗邻,屡遭侵掠,百姓苦不堪言。大足元年(701),郭震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他深谙边防,在凉州任职的5年中,颇多建树。在凉州南境设和戎城(今武威市古浪县),北境置白亭军(今武威市民勤县东北),控制要道,开拓州境1500余里。《塞上》约作于此时。

  《塞上》是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写边塞战争。此诗以自身的深切体验,描写边关将士的辛劳和郁闷。诗歌的首联写生活在塞外的吐蕃、突厥等少数民族长年侵扰中原,在武威境内,唐帝国和吐蕃连年战争不断。“玉剑”指玉具剑。汉光武帝曾以玉具剑赐征西大将军冯异,命其领兵出征,示负君王之命,肩天下安危。“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意谓出征之人苦不堪言,死生难料,一场血战下来,能活着自然是好事;然而,如果死去,则一切美好都将幻灭,冷铁寒光相罩,身外无物,唯有随身的宝剑不离不弃。至此,凄然之感顿上心头,看着驻守边城的将士慢慢老去,战马也因长年征战而瘦的皮包骨头。“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既是作者的自悯,也是作者在悯人。显而易见,此处用了互文,在久戍边地的军旅生活磨炼中,人马俱老,人马俱瘦。最后一联,诗人从对塞外将士的描写,进行空间转换,将镜头移向千里之外的酒泉作特写:将士们常年出征已经百般辛苦,疲惫老弱,忽然又报来酒泉战事又起,敌我双方已经进行了数轮交锋。

  诗中既写出了征战之频繁、守戍之漫长、战线之长远,也写出了戍边官兵之辛苦,人马之困乏、战争之惨烈,字里行间透露出戍边官兵对战争的厌倦之情,然而却又不得不战。诗中的“频”、“久”、“长”、“仍”、“已”都说明了战争之艰苦与惨烈,反复使用,使读者对战争及战争之残酷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创作此诗时的沉重忧虑感情。另一方面,使读者对这些卫国将士又抱以深深的敬仰与悲叹。细读郭震的诗,不像“可怜无定河边骨”、“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样直白,却于沉悲之处给人以种种启示。

  王 翰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盛唐边塞诗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曾官秘书正字、仙州别驾,后贬道州司马。青年时恃才不羁,性情豪放,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亦擅长绝句。一首《凉州词》把他推向了唐代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三首。

  凉州词[1]

  葡萄美酒夜光杯[2],欲饮琵琶马上催[3]。

  醉卧沙场君莫笑[4],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注

  【1】凉州词:即《凉州曲》;乐府《近代曲辞》名,属宫调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原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泛指整个凉州,即河西一带。

  【2】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3】欲饮:正要举杯痛饮。催:指催饮;或为催促大军出发。

  【4】沙场:平沙旷野,泛指战场。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军营中的一次出征前的誓师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助兴,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清朝人,原名孙洙)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倦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倦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而是一群忠勇报国的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写照。“诗无达诂”,不同的诠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融汇着看,可使此诗的意蕴丰富,美妙无穷。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不朽名篇,凉州也因此诗知名度大增,为今天葡萄(酒)的广种畅销创造了优美的文学氛围。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高祖时已迁居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盛唐诗人,曾官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县)主薄、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尉。少时以豪放任侠著称,好使酒击剑。天宝中,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相唱和,又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其诗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精于文章,工诗,尤善五言诗,其诗多“歌从军,吟出塞”,情致雅畅,意境壮阔,“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传呼乐章,布在人口”。可惜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存六首,其中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被誉为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

  凉州词[1](二首选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2],一片孤城万仞山[3]。

  羌笛何须怨杨柳[4],春风不度玉门关[5]。

  简注

  【1】凉州词:见前王翰《凉州词》注。诗题一作《出塞》。

  【2】黄河句:是说遥望远去的黄河,水天相连,宛如进入云间。“黄河”一作“黄沙”,“远上”一作“直上”。

  【3】一片:一座。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约合八尺。

  【4】羌笛:古代的管乐器,长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因流行于古代羌族,故名。杨柳:即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古词多以此曲调描写别离之情。怨:指吹奏的曲调其情哀怨。

  【5】度:越过。玉门关:关名,汉武帝时置。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当时凉州的最西境。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是丝绸之路要地。这句以春风不度玉门关来比喻唐朝对边防将士缺少关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旨在写边塞之险僻,守边之苦寒。

  诗的首句,描绘的是远景,取象宏大,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辽阔、边塞雄阔、关隘荒凉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雄阔苍凉。“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这里是“一座”的意思。“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句。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四句写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后两句以宽慰语写出幽怨之情,暗含讽刺之意。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不愧被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早年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又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大唐名臣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他的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因此自然、山水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盛唐诗人中别具一格,为当世诗坛所推崇。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多数以田园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大部分是五言诗,冲谈清旷,富于韵味。有《孟浩然集》。

  凉州曲(三首选一)

  异方之乐令人悲[1],羌笛胡笳不用吹[2]。

  坐看今夜关山月[3],思杀边城游侠儿[4]。

  简注

  【1】异方:指异域;异国。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乐:代之《凉州曲》。

  【2】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3】关山:山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有大关山、小关山。大关山为六盘山高峰,小关山平行于六盘山之东,南延为崆峒山。这里代指边地。

  【4】边城:指靠近国界的城市。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边城有余力,早寄从军诗。”游侠儿:古指轻生重义、仗己力以助“被欺凌者”的人。这里指戍边将士。

  赏析

  这是“山水”巨擘孟浩然诗歌作品中少有的一首边塞诗。这首《凉州词》虽无岑参、王维等人边塞诗的雄浑豪迈,却也词气苍然,幽远凄清。诗人听到悲愁的边地乐曲《凉州词》,因而设身处地想到守边将士闻乐的愁思,浮想联翩,创造出一个关山夜月、胡乐盈耳、征人望乡、愁思萦回的境界。

  首句“异方之乐令人悲”,化用“异方之乐,祗令人悲”(李陵《答苏武书》)。羌笛、胡笳是古代出自西北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第二句写再不用吹奏羌笛胡笳,听一听那凉州曲,也总够让边关将士愁思万丈。最后两句写:在静谧的夜里,满目全是荒田野地、风沙扑面,且看那一弯挂在山头的新月,边关将士都已被思乡愁苦所压倒。言外之意,为什么还要用边地的音乐去增添他们的悲哀呢!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伤悲鸣,一股凛然难犯的气概喷涌而出!

  全诗以雄健的笔力,俯视一切的气势描写戍边将士寄情明月的豪情和愁思。诗句不事雕饰,富于自得之趣。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江宁(今南京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一生颇为坎坷。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举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贬龙标尉。安史乱起,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思清绪密,音响疏越,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后世诗评家认为:“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被后世评家誉为七绝圣手。《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从军行[1](七首选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2],孤城遥望玉门关[3]。

  黄沙百战穿金甲[4],不破楼兰终不还[5]!

  简注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8226;平调曲》旧题。原作共七首,这里所选的是第四首。

  【2】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唐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戌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主峰横跨武威及河西走廊。因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3】孤城:当是河西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4】穿:磨破。

  【5】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8226;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赏析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

  这首诗主要抒写了戍边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浑阔的地理描写入手,写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雪山(祁连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青海、雪山、河西走廊孤城、玉门关相距数百里,诗人却将他们组合在一幅画面中,犹如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旨在形容战区之广漠,从而气象浑茫、含蕴丰富地展现了当时西北边塞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二是突厥。驻守武威的河西节度使的主要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激烈,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言壮语。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

  这首诗格调悲壮,充满着昂扬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表达出将士们不获全胜,誓不还家的壮烈情怀。但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表现一种求生入生的悲凉心情,将士们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活着回到故土。如历代诗评家所言:“作豪语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诗别裁》) “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贤清雅集》)“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唐人绝句精华》)

  李 颀

  李颀(690?—751?),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省三台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遂辞官归东川。诗以五古及七言歌行见长,七律也有佳作。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风格豪迈洒脱,特别是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曾受其影响。《全唐诗》中有其诗三卷,约120多首。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

  南山栽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2]。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3]。

  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4],长飙风中自来往[5]。

  枯桑老柏寒飕飀[6],九雏鸣凤乱啾啾[7],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8],黄云萧条白日暗[9]。

  变调如闻杨柳春[10],上林繁花照眼新[11]。

  岁夜高堂列明烛[12],美酒一杯声一曲。

  简注

  【1】觱篥(音 b ì l ì):古代竹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汉时由西域龟兹国传入凉州。《北史&#8226;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觱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2】龟兹(音 qiū c í):古国名,汉西域诸国之一,位于天山南麓(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又作鸠兹、屈茨、归兹、屈支、丘兹等。古龟兹国王治延城。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冶铸、酿酒等也较发达。有文字,擅长音乐。

  【3】凉州胡人:这里指安万善,唐代著名音乐家,生卒不详。唐代安氏,先世为月氏族,源于西域安息国,数代定居凉州,出过许多名人,因有“凉州胡人”之说。

  【4】世人句:是说一般人虽能听懂,但不易理解其中奥妙。

  【5】飙:暴风。这句是说歌调在空中随风飘荡。

  【6】飕飗(音sōu liú):风凛冽的样子。

  【7】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8】渔阳掺:鼓曲名。亦称“渔阳掺挝”。刘义庆《世说新语&#8226;言语》:“尔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9】黄云句:(曲调忽而变为“渔阳掺”,)感觉眼前出现一片风沙弥漫(黄云)、天昏地暗的景色。

  【10】杨柳春:即《杨柳枝》,古代乐府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

  【11】上林:古宫苑名,这里指上林苑。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西汉司马相如有《上林赋》,极言其侈。

  【12】岁夜:除夕。最后两句是诗人从音响的陶醉中,又回到现实生活里,除夕的夜晚,美酒与这优美的音乐伴我度过除夕,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

  赏析

  这首诗是写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觱篥,既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出觱篥之声优美凄清,闻者悲凉,如泣如诉,是一首文字与音乐最佳结合的上品。

  前六句先叙觱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还用夸张的笔调,突出描写了演奏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为转折关系,是全诗承起之句。此两句言:虽然世人只知道听之(音乐)却不懂得赏之,但是觱篥之声(所承载的深意并没有因此湮灭)依然存在于浩瀚的风中。李颀有三首描写音乐的诗歌,他较少从正面着笔去描写器乐演奏,更多的是通过艺术想象,选用天地万物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和多种物象,比喻和描摹变化多端的器乐声响。诗的中间八句写觱篥之声多变就是如此。“枯桑老柏寒飕飀”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种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针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宛若百道飞泉流经山涧,这些音响像秋天的世界,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忽然更作渔阳掺”四句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以视觉写听觉,表达受众的审美感受。末两句写作者从美妙的音响陶醉中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顿时感到时值除夕,身处异乡的孤寂凄苦。

  音乐听之有音,视之无形,然而客观上存在着音乐艺术的形象性。在盛唐诗坛,把难以名状的音乐描摹得如此生动具体,不仅可闻可见,而且可感可触,李颀是第一人。这种表现手法为后来的白居易、李贺等诗人所借鉴和发展。李颀在描摹音乐时,不仅以鸟兽树木、飞泉流瀑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以“黄云蔽日”“繁花照眼”来比喻音乐的阴沉和明快。结尾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音乐和美酒的喜爱之情。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一)

标签: 历代名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