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现状

犀牛历史 36 0

  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中,真正深入到了历史教学的第一线,深刻的接触了一些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每个学校都开设了,课程内容设置上也逐渐在缩减,使得这门课程更加实用。

  这个是必然的,我国教育改革逐渐面向的是实用。很自然历史这门课程也在这个大趋势之下,也走向了实用。而剔除了以往历史课程中的距离现实生活中较为远的部分。课程更加贴近现实。

  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 学生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课下和学生的交谈中,很多的学生对历史课表现出兴趣比较的淡薄,历史在以后的社会经历中根本就用不上。对待历史课的态度不是很认真,评价历史课只要背诵就能掌握,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去认真的学习。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在临近考期的时候,临时突击一下。历史课堂上也很少有同学对这门课有太多的关注,老师只管讲你的,我该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似乎这根本就是不是课堂。

  二、 学校不给予太多的重视。历史课是被挤占比较多的课程之一,大多数情况之下安排在历史课之前的课都是语数外等课,这些课都很容易拖堂,自然被占用的时间就在历史课堂上相应的减少。如果学校有什么活动的话,占用的时间也是集中在历史课等认为不重要的课的课堂时间。其次就是历史课在课时安排上也属于较少的一类,一周也就在一到两课时。很多时候学校组织的考试,历史是不作为考试的。

  三、 老师对历史课也不够重视。很多的老师认为,历史不被列为升学考试的科目,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认真的学习。

  四、 社会对历史课的评价是没有多少用途的课。对于社会需求来说,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

  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现在的教育拥有功利性,等级性和科举性

  教育过分注重现世,忽视理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现世观是在封建等级意识、科举意识的残余土壤中滋生的。从小就给孩子造就了强烈的功利意识、等级意识等氛围。受教育的功利意识特别鲜明,在很大程度上,功利意识成为了孩子勤学苦练的精神支柱,教育的现世观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赚钱”台阶,受教育注重“实惠”,实用注意很大程度上变成受教育的“心理指挥棒”和“地下指挥棒”。这其实都是相同的本质:注重现世,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等。

  二、教育体制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有很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局限在了应试教育上。在与很多老师在交谈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提倡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上根本不知道素质教育应该从那里入手,素质教育就如空中楼阁一样不可触摸。自然而然的只能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那就局限了课程的选择,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就更加的边缘化了!

  三、学校在为升学率而奔忙

  现实条件下的教育评价机制,对学校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就是一个升学率高的肯定就好的学校,那么这个学校的生源就好,那么成绩比较差的学校就被边缘化了,升学率不高的学校也就被边缘化了!为了高的升学率,学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在压缩一些被认为不重要科目的课时。

  四、办学在逐渐的经济化

  在市场经济社会的趋势下,学校也在追求经济利益。那么经济效益从那里来呢?从学生那里获得,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招生就成为了途径之一,其次就是提高学费。那么这些途径和手段如何实现呢?这就和升学率挂钩了,为了好的经济效益,学校就会在教学上下工夫,剔除一些不必要的、不作为考试科目的课程,加大考试科目课程的课时。

  五、考试科目的设置不尽合理

  考试科目的设置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根本就不涉及历史。自然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历史,很少就有人进行过多的关注了。为了能升到一个较好的学校,为了功利,就把历史排斥在视野之外了。

  六、社会功利取向的误导

  近代以来,尤其是建国以后,政府和社会只重视理工科的培养,很少在人文学科上投入的过多。那么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一些人文学科的不被重视。历史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是不是历史就应该被抛弃在黑暗的角落呢?

  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一个人文性的社会。更多关注的是人文学科的建设。有人在归咎诸多社会问题的时候,认为是制度造成的。此外,人文学科的不被重视,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一方面原因。

  国务院最近出台了一个关于出游精神文明的条例,禁止不文明行为带出国门。为什么会造成我国出游人员不文明行为的泛滥呢?很大程度上我们在学校教育的时候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省略了这么一个环节。

  如何改变历史课程的尴尬处境还是需要决策层的思考。

标签: 初中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