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与圣经中创世是同一的,前者更像宇宙大爆炸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是道教中的元始天尊,实际上也是儒家敬仰的皇天上帝,还是佛教拜的最高对象。上天或者上帝就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宇宙间万物都是来自于祂,即由祂而生。盘古开天地与上帝创世,都说明了这个道理。从而,一个拟人化创造天地万物的神话故事,在这里就变成了科学的客观生成规律。不过,从故事描述过程和方式来讲,盘古开天地过程,更像当代科学家提出的宇宙形成过程,即“宇宙大爆炸”。盘古开天地与圣经中创世是同一的,但与西方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为了自己私利、靠生殖创世,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五历纪》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全部记载如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来,这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被广泛引用,并加以演绎。例如,南朝《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睛,怒为阴。” 唐朝《艺文类聚》:“ 盘古死后,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星,肌肉为田土,发须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甚至身上的跳蚤虫也因风所感,化为黎虻。”明代董斯张《 广博物志》:“盘古之君,……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明代周游《开辟衍绎》:“天地合闭……就象个大西瓜,合得团团圆圆的,包罗万物在内,计一万零八百年,凡一切诸物,皆溶化其中矣。止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亦溶化其中。合闭已久,若不得开,却得一个盘古氏,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祥云;下半渐低为地,亦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地下为石,星石总是一物,若不信,今有星落地下,若人掘而观之,皆同地下之石。然天下亦有泉水,泉水无积处,流来人间,而注大海。”
《创世纪》1:1-25对上帝一周内创造天地万物的过程作了如下记载: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盘石开天地与上帝创世两种创世观,是同一的,虽然方式各有侧重(盘古的侧重于体力劳动、上帝的在脑力劳动等),但实质是相同的。这种同一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主体上看,无论是盘古开天地还是上帝创世,在整个创造天地万物过程中,其主角只有一个神即盘古或者上帝,祂们皆在混沌形成时就已经存在。就是说,相对于受造物来讲,盘古或者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二)都是在混沌中创造天地万物的。圣经记载的上帝与中国的盘古一样,在遥远的太初时代,天地还没有形成,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到处混沌一片,里面漆黑,没有东南西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黑暗与极端困难的生活环境,制订了一周的工作计划,利用其神灵的大能,创造了天地万物。
(三)从无到有,天地定,万物生。盘古或者上帝从混沌中利用其道,从无到有,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万物,并使万物在宇宙内井然有序。这个被用来创造万物的规律、真理就是道,也就是太一或者元一,神灵为其载体。神不是客体,祂是“从无”创造了世界。“从无”这个短语意味着,在盘古、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没有任何已经存在的事物,也没有与祂们创造世界所需的质料。神在创造世界时并不依据于任何质料,而是利用自己的道,“从无”中创造世界。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说:“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道是初始,先于天地,并自始至终而存在。道生天地,然后生万物,是万物之本。盘古和上帝在创世过程中,都是先创造天地,然后再造地上万物的,并让万物生长在天地不同的地方,各归其类。《创世纪》说:“在耶和华上帝造地和天的时候,地上还没有田野的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出来,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种土地。但是,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整个土地的表面。”“耶和华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土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好作食物。”(创1:4-6,9)天空与土地,是万物生长的基地。《易经》第一卦天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上天乃整个事物之根源。孔子在为《易经》所撰《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道者,万物之所出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庄子. 渔父》)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各种物类失去了道就会死亡,获得了道便会成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达生》)虽然道无形无象,但它却是天地万物之本,“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清静经》)。道不仅是万物产生的本原,而且也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宇宙首先是有了道,然后由道产生了天地,天地定位后,万物方能产生、生存,故天覆盖万物而地载万物,万物离开天地就不能生存。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高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河流,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天地运行,四时更替,演绎着万物成长的过程,生生不息。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到蓄养,物使万物成形,环境之有利形势使万物能顺利成长,所以万物莫不遵循道的规律。对各种事物来说,不遵循上天之道,就必然灭亡。
(四)造物主创造天地万物都是为了人。根据圣经,当上帝创造完天地和一切动物、植物后,才开始实施其最伟大、最神圣、也是最后一个的创造计划,即造人这个万物之灵。在盘古开天地神话里,虽然没有说祂造人,但明确地指出,为了人类诞生、生存、发展准备一切美好的条件,盘古在创造完天地后,以自己身体化为美丽环境和一切动植物后“死了”。不管怎样,盘古和上帝都是基于对人类无私的爱,为了人类的幸福才创造天地万物的,创造的先后秩序也体现了这一目的。神把祂创造的万物都交给了人类,《创世纪》1:26-29说:第六日,“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动物。’上帝就照着他的形像创造人,照着上帝的形像创造他们;他创造了他们,有男有女。上帝赐福给他们,上帝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这地,治理它;要管理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和地上各样活动的生物。’上帝说:‘看哪,我把全地一切含种子的五谷菜蔬和一切会结果子、果子里有种子的树,都赐给你们;这些都可作食物。至于地上一切的走兽、天空一切的飞鸟,并一切在地上爬行的,有生命的动物,我把绿色植物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里,人被视为万物之灵,是“天地之心”,在天地人宇宙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这是人的基本定位。什么是人?人活在现世(即当下)才称为人,其前世、后世都不属于人了。《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地生成万物,而人是万物之灵。《礼记.礼运》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是天地万物的心。《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东汉时《白虎通义.三军》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者,天之贵物也。”天地所生万物之中,人是最尊贵的。《说文》曰:“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这与圣经的观点相同,即:“神藉着真理给我们生命,使我们成为他所造万物中最宝贵的。”(雅1:18)为什么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尊贵的呢?对此,儒家代表人物作了回答,孔子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礼礼.礼运》)作为人,体现了天地的造化(德性)、阴阳的交合、神间的交会和五行的灵秀气息。所以,人是天地之心,是万物中最为杰出的。荀子曾经把天地万物分成四类,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即:第一类水火,有气但是没有生命;第二类草木,虽有生命,但它没有知识、没有智慧;第三类是禽兽,有认知方面的功能,但是它没有义,实际上是指禽兽没有礼义廉耻所确立的伦常关系;第四类就是人了,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故最为天下之贵重。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是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并称为天地人三才。可以说,在整个天地人(神鬼)体系中,人居于中间,人是灵性动物,没有人,谈论其它就毫无意义。所以,儒学始终以现世的人为考察对象和侧重点,也正因此,它不可能有人死后的来世(凡宗教主要是靠来世吸引人,所以不能代表现世的“人”),这样才在现有古代文化中唯一有资格被称为世俗人文文化的。因此,盘古或者上帝创造天地万物都是为了人类,这在儒家思想里得到了最具体、最系统的理论阐释。儒家崇拜创造天(天空)地人的上天(上帝),同时将人类在天地间的位置预定得非常崇高,其对人的这种定位,就决定了其终极关怀是在“此岸”即人间成圣。中国古代甚至有人宣称,生而为人就是最大的幸运。正因为如此,儒学尤其强调人与禽兽的区别,强调人性的尊严与高贵,重视人的自尊自重与自强自立,以达到理想中的至善境界(仁的境界)。甚至认为:“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人能与天地并立而三,故有天、地、人“三才”之说--即宇宙体系--这便是古代中国人既信神又自信的精神依据。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实质。
除了上述外,盘古开天地与上帝创世还有其它相同之处:一是盘古开天地与上帝创世都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创造了天地。盘古开天中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表明天与地分开;上帝创世说中也只提及了“上帝把光明与黑暗分开”,“在水与水之间要有苍穹将水分开”,天地形成的“事情就成了”。因此祂们所进行的都是分离工作。二是强调最初的造物主及其与万物人类之间的血缘关系、化生关系,等级关系则是建立在自然血缘关系之上的。盘古(上天)、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人只是天地人三才之一,与天地并列,这就说明造物主在所有受造物之上,掌控着天地人。正是基于这种关系,儒家把敬天纳入人伦体系中,并在人伦体系中居于首位,主张要象孝敬父母那样事奉上天;圣经中的上帝把人类视为自己子民,并要求人象爱父亲那样爱祂敬畏祂。三是开天地过程充分表明了神具有崇高至上的道德情操。盘古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了美好的世界,这是最典型的最伟大的最彻底的无私奉献。从此,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不断激励、培养着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圣经中描述的上帝创世,表明上帝把人类当其子女疼爱,基于这种无私的爱而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供人类居住、生活。
在当代,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是经过大爆炸形成的,这一理论非常接近盘古开天地观点。“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消除无明业障,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标签: 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