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部本草《万物》到第一次本草集成《神农本草经》②

犀牛历史 54 0

  从第一部本草《万物》到第一次本草集成《神农本草经》②

  冲虚子

  现选择133枚简中部分意思比较明确者分析如下。

  1、W001是被整理者认为的第一枚简。补上缺字后是:“天下之道不可不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智(知)也。”正因为“万物之本不可不察”而将此批汉简命名为《万物》。W001这句话历来被视为《万物》的总纲,其含义我们将在了解了全部医简后再做分析。

  2、W002简包含两句话。第一句说的是紫参,就是人参。蓡,通葠(shēn),指的是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说文解字》说:“蓡,人蓡,药草,出上党”。当然,和现在的党参完全不同。当时的党参是正儿八经的人参,即五加科人参,后逐步灭绝,现在的党参非参类,乃泛指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管花党参、球花党参、徽毛党参的根。两者的成分也完全不同,人参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成分,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现在的党参的活性成分是党参炔苷(lobetyolin )。用人参的什么,比如根茎、枝叶等,治疗辟(癖)病,由于缺两字,不能确定用的人参的什么部位。癖病,需要说说。《黄帝内经素问》没有癖病的内容,《灵枢经水胀第五十七》在阐述肠覃何时,说:“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瘛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癖的意思和《万物》是一样的。如果认为癖乃痞,那《素问》和《灵枢经》均没有这个内容(冲虚子注:《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里有“其病体重,胕肿痞饮”、“胕肿,痞逆寒厥拘急”、“痞坚腹满”句,但由于冲虚子坚信七篇大论非《素问》原文,故不予讨论。) 在《神农本草经》里,人参并没有直接治疗癖的功能,治疗癖的有芍药、附子、甘遂、巴豆等,取其破坚集聚的功用。《本经》里还有“淡澼”,可能是痰癖的通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人参刚开始就是“蓡”或字形近似者,可能不是“参”字。“参”或许只指代参宿。《说文》的解释告诉我们,到汉代许慎撰写《说文》的时候,人参的参已经用成“参”了,“蓡”成为过去的用法。无论是在汉末及三国时期的《吴普本草》还是齐梁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里,人参的参已经不用“蓡”这个字了,尽管还增加了数个如鬼盖、血参、土精等地域特色明显的别称。

  3、W002的第二句说的是石韦。说石韦和燕屎合起来治疗癃病。冲虚子在之前曾经介绍过癃病。《武威汉代医简》第九简介绍的很详细:“石夅出石,血夅出血,膏夅出膏,泔夅出泔,此五夅(汉简之列出了四种,冲虚子注)……”这里是根据小便的形状做的定义,如小便时排出结石的叫石夅,即尿结石;小便时排出血的叫血夅;小便时排出软块状物的叫膏夅;小便时排出浑浊液体的为泔夅。周一谋先生根据本书增加了女子夅一种,即发病于女子身体的小便困难或疼痛的叫女子夅。《灵枢》、《素问》里都有癃病一词,张仲景《伤寒论》里只称淋症,而不称癃症,其实,古代癃、淋不分,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北周时已有明确的五淋说法,即:“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保留了石淋、膏淋原本从小便形状命名的病症,而气淋、劳淋、热淋则是从病因角度命名的。(详见拙作《药不瞑眩,厥疾不廖(上)》,公众号“非阴阳五行”)和《万物》时间差不多《五十二病方》里有20多个治疗癃病的治法,其中也有用石韦的,如第185枚简说:“石癃,三温煮石苇若酒而饮之。”意思是对尿结石一类的患者,把石韦放入酒中,煮三遍服用。《万物》里没有对癃病做详细的分类,说明对此病的认识不如《五十二病方》,自然也就比《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要早得多。当然,这两本著作不是一类,《万物》可归为本草类,后者则是方剂类,角度不同,内容自然取舍不同。《神农本草经》说石韦:“味苦,平。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左革右庶),生华阴山谷。”说燕屎“味辛,平。……破五癃,利小便。”由此也可以分析出《万物》这里说的癃病可能是腹中胀痛而不能下排的病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几百年之后,本草学家们在总结前人的成果时,是有《万物》作者的影子的。据已故的我国著名药物学家谢宗万先生研究,《万物》中的石韦和现在使用的中药石韦相同,应用也都一样。(见谢宗万《关于汉简<万物>中药物基原的思考》,载自《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12期 ,第67-70页)

  4、W003简中的石番目前认为可能就是石帆,是柳珊瑚的石灰质骨骼,《本草经集注》说:“疗石淋。”《本草拾遗》说:“煮汁服。主妇人血结月毕,石淋。”本简可与W002缀合,和W002相承接。但本简说的用石帆治疗遗尿,就是像孩童尿床、甚至成年人憋不住小便一类的病,而不是石淋。石淋是小便时便出石粒、沙粒的病,同时小便困难(疼痛)。本简治疗的是控制排尿,两者是相反的。或者本简的石番并不是后来的石帆,这个还需要再研究。W021和W030简的背面说的都是石番,说用石番和彘膏(野猪的脂肪熬制的油膏)合用治疗某种病。这两种药物配伍,当是先将石番冶碎,和猪油膏混拌到一起,这样的药一般是外敷到患处用以治疗如浮肿、溃烂等皮肤病的。和《本草拾遗》说记载的“主妇人血结月毕,石淋”,差距还是极大的。如果从文字排列角度看的话,石番一般都紧跟着石韦,说明在作者心里二者有某种共同点,这也让我们对石番是不是柳珊瑚的石灰质骨骼产生疑问。

  5、W004简也是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服用梓树根汁可以强壮身体。梓(学名:Catalpa ovata G. Don)是紫葳科梓属植物,乔木,高可达15米。果实(梓实)可以入药,做利尿剂使用;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药,《本经》记载:“味苦,寒。主治热,去三虫。华、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易养三倍。”可称得上是古代的“肥大壮”。但没有用其根汁强壮人的身体的说法。现在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古时候似乎主要在北方,《本经》就说:“生河内山谷。”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东西。然《说文》云:“椅,梓也。”“梓。楸也。”三国时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一书中也说:“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曰梓,梓实、桐皮曰椅。”所以有人认为古代梓、楸是不分的。(见董源《<万物>中部分植物名称古今考》,载自《中国科技史料 》1995年04期 ,第77-83页)梓的果实即“梓荚”也可入药,见W076简。至于用梓荚和莎根配伍治疗什么病,由于竹简的损坏,看不到内容了,着实遗憾。莎根,据谢宗万先生考证,为莎草科莎草的块茎,入药的叫香附或香附子。(见谢宗万《关于汉简<万物>中药物基原的思考》,载自《中国中药杂志》 2001年12期 ,第67-70页)

  第二句话说,服用一种叫马胭的药,(或使用一种叫马胭的物件),潜入水中而不会被淹死。胭,通咽,咽喉。如果顺着《万物》整理者的解释思维,就是口含着马的喉管(杀马后取出其喉管)的一端,另一端伸出到水面,这样潜在水里就不会被淹死。如果这样解释,那就和药物没有关系,就是万种事物之一了。

  6、W005简说用贝母可以治疗寒热,可谓是比较原始地对贝母的认识。《本经》说贝母:“味辛,平。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生晋地。”本简还有一句“操案已折也”,是治疗骨折的办法,把骨折的部位固定到一个平面的木板上,以加快愈合和保持原体形。

  7、《万物》中关于服用乌喙(乌头)及乌头和蟾蜍配伍的医方共有4处,一部分是说服用乌头可以让马或人善驱(益走)的,W005简的背面、W006简W032简以及W060简。W032说的人:“服乌喙百日令人善驱也。”在W005简的背面和W006简,都记载了一项几乎相同的内容,就是乌头和蟆(蟾蜍)配伍用于治疗一种叫“癤”的病。癤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冲虚子查了当代国医大师的医案,没有发现一例用到乌头和蟾蜍治疗皮肤病的,说明这样的配伍并不一定合理。再以乌头的使用为例,“服乌喙百日令人善驱”,并没有什么道理,如果和《五十二病方》对乌头复杂的使用相比较的话,《万物》还处在医学发展的襁褓之中呢。

  8、在W008和W018两简里,都记载着用鱼和黄土配伍治疗痔疮(W008缺字,补后应是痔疮)。有趣的是《五十二病方》也有用鱼治疗痔疮的医方,不同的是,后者不仅明确了鱼的种类是鲋鱼(即鲫鱼),配伍的也不是黄土,而是青蒿、干姜、冶桂等药物。为什么是鲋鱼呢?《本草拾遗》说:“头主咳嗽,烧为末服之。肉主虚羸,五味熟煮食之。鲙主小儿大人丹毒,水谷不调下痢,亦主赤白痢及五野鸡病。”五野鸡病就是五痔:牝痔、牡痔、血痔、脉痔和肠痔。从《万物》到《五十二病方》再到唐代的《本草拾遗》对鲫鱼可以疗五痔的认识是承续的。再说说黄土。《五十二病方》里使用过灶黄土,和灌青、甘盐一起治疗白癜风(见《五十二病方》第115行)。《万物》没有对黄土做进一步的细分,如何和鲫鱼一道治疗痔疮也没有说明。(待续)

  (注:文中凡木运特别注明的《万物》内容均引自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万物》,载自《文物》1988年04期;《神农本草经》内容均引自尚志校注的《神农本草经校注》,学苑2008年版。)

标签: 神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