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历时33年为何最终会失败?

犀牛历史 56 0

  说起清末洋务运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虽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对于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运动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积极地引进西方的军事设备和机器进行国家的自救,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手段,真正地实现中国的自立和富强。这场前后33年的运动伴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18世纪中后期,当时的英国正经历着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并且争夺生产原料资源,英国决定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英国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而林则徐却进行禁烟运动,这直接导致了英国向中国发动带有侵略性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仍不满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法国随之加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还与美俄签订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1883年,法国对中国发起侵略,中国获得胜利,清政府却在1885年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导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出现于东南沿海的时候,清朝君臣只习惯性地称他们为“岛夷”,对他们的情况毫无了解。魏源在1842年编撰出《海国图志》,并且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相关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加之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天朝大国的梦幻泡影破灭,国人逐渐认识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深刻意识到武器及思想的落后,同时,长期以来受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主张中国应当学习并且利用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技术。

  洋务运动, 又被历史上称为是中国的“自救运动”和“自强运动”。运动为落后的、封建的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开始创立各种工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洋务派首先以“自强”为旗号,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建成汉阳兵工厂,由于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接着以“求富”为旗号,李鸿章在河北开平建立开平煤矿以辅助军事工业,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这也是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同时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在北京的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技术人才。

  洋务运动虽然积极寻找解决富国强兵加快中国近代化的办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清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朝的顽固派是一批对当时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其代表人物如慈禧太后、大学士倭仁等。他们顽固守旧,不愿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他们思想落后,曾经外国人在上海修了一条铁路,顽固守旧派却认为火车巨大的声响会惊动祖宗,清政府最终出钱赎回铁路并将其拆毁。

  古代中国一直实行科举制,但出现了考试内容僵化的弊端,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 对考试内容更是大加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学习内容局限,不易创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尽管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但它目的依旧是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维护封建体制。洋务派他们既是近代技术和工厂的创办人,也是工厂发展中的蛀虫和最终摧毁者,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注定了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

  西方列强也不情愿将真正优秀的技术传授给落后的中国,否则将无法继续“任意鱼肉”,而洋务派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点。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使一批学生学习了西方先进思想,产生新的思想,从而使这些人反过来也更加不满中国现状,产生了资产阶级意识反对封建主义思想。

  长期以来,对这次洋务运动评论褒贬不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拯救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但洋务运动打开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之门,迫使人们面对中国落后的事实,并打破了封建统治者沉醉的天朝美梦,为启迪人们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虽然我国近现代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中国前进的步伐却从未停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历时33年为何最终会失败?

标签: 洋务运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