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茶余——诗 诗人及其他

犀牛历史 42 0

   诗的起源,一般说来有两种。一是为了祭祀而作,也就是学院派;一是在劳动中的劳动号子,慢慢形成的,也就是“哼呦嗨呦”派。其实这些分歧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二者之间是互相脱离,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到现在,作诗填词,已经成了人们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和祭祀,劳动号子毫无关系了。

        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一是远古时期,好像没有什么诗词留下。即使有,也是从一言,两言,三言过渡到四言,在诗经中也得到体现。四言诗就比较完整了,代表作就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首,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但他并不是最原始的。这个诗经其实是由几千篇诗歌中挑选出来的,其中夹了不少孔夫子的私货。在此之前之后,诗这一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简单的来说。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芽、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这首简单而朴素的句子,恐怕是我们所能查到最早和最可靠的作品了它大概是“神农”时代所作。而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

  其实作诗和小孩子学说话有些类似,先只能吐一个字,如:妈 ,啪,以后才会连起来说:妈妈,怕怕(爸爸),再以后能说的越来越多。作诗也是一样的,先从两言开始,以后逐渐增多每句诗的字数,以表达越来越多的内容。《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 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之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诗经开篇“关雎”,其实写的并不怎么样,比如一开就这么说:河里有两只鸟关关的叫着,是在求偶;这个漂亮的姑娘,应该娶过来作媳妇啊。以后又写到:求之不得,碾转反侧。也就是说,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半夜睡不着觉。于是做计划:像这样漂亮的姑娘,要用音乐来哄她,要用编钟的声音来让她高兴。虽然写的不是很好,但做人的境界还是很高的。不像现在的二世祖们,看见一个女人就灌醉了或下药,然后“轮流发生性关系”。

  再看“硕鼠”。大耗子,大耗子,别吃我的东西,你吃了好多年了一点好处都没给我,老子不干了,老子搬家了,搬到别的地方,哪里没有你这个大耗子,那里就是乐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于是有“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的诗词留下来。也不像现在,都是大耗子搬家,把捞到的东西都搬到别处去了(移民)。

  像这样的文学作品如若投到现在的编辑那里,肯定被塞到桌子底下的字纸篓里,绝不可能发表。而在“诗经”,我们只好磕头。

  至于楚辞,是和诗经几乎平行或还要早一点的另一个系统,虽然也有编入诗经中,但他还是另一系统的文学作品。简单说一下,从图腾上看,楚国(长江流域)崇拜的是“凤鸟”(羽人),而中原(黄河流域)是“龙”,至于有没有“兮”倒是次要的。这个已经超出诗的讨论范围,不再赘叙。

  诗经之后,便到了乐府。乐府大约是五个字一句的,为什么要用五个字呢?是因为五字一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表现出来的东西要比四个字一句丰富的多。例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类漂亮的诗句,用四言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四言诗当然也有写得美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但它的美在于这些诗句所组成的整个境界。如孤立起来看,那么,无论“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都不见有太突出之处;不像“澄江静如练”或“余霞散成绮”那样,每个孤立的句子都给人以较强的美感。

  五言诗大约是在汉初时兴起的吧,在汉初,经历了“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化,这样四言诗在新的语言形式下,表现力就大大折扣了。并且,书面语总是晚于民间口语的,在大量的民间口语歌谣的冲击下,汉代开始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两个字为一拍的话,五言可以组成两拍半,并且在那半拍的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诗歌的变化和美感,一开始大约是乐府。较早的“采莲”: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以看出,是近乎顺口溜的东西,以后慢慢成熟,有了“木兰辞”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即使现在,这篇作品水平也是很高的,相比之下,“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 这样的作者,真的应该“自挂东南枝” 。

  但五言诗真正成熟应该是“建安七子”时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指的就是当时的五言诗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一直到晋朝以后五胡乱中华,除了几个时期几个人如竹林七贤等,几乎都是以五言为主,可以说隋唐之前,虽然说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但很少,基本上是五言诗的天下。即使是唐朝,其实也是以五言诗为主的。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隋朝很短,直到初唐,七言诗开始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经过初唐,中唐,一直到晚唐,七言诗才确立了它的地位。较优秀的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七言诗字数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唐代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成为主要的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这里值得说一说的是李白,此人才华横溢,思维开放,在句式,韵律上不拘一格。如“蜀道难”,开篇就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从三言,到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中间再杂以八言。在此前尚未见有人如此写过。

  从“初唐四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流派。出现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王维、岑参、高适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其代表作出名的有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三吏三别”等等。中唐时期诗人,也是各有成就。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李贺,韩愈、柳宗元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中唐时期的白居易,自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等。

  晚唐诗人著名的有:李商隐、温庭筠 、杜牧等。其代表作出名的有李商隐《锦瑟》《无题》杜牧《江南春》《清明》等等。在唐朝有一段时期是以诗作为官员录取依据的,似乎诗作的好,处理公事的水平也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篇题为《阿房宫赋》的政论文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骈散结合,观点犀利,气势恢弘,用词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确实非同凡响,造成一时洛阳纸贵。杜牧凭此篇文章身进进士第五名,曾担任刺史,到现在大概属于省部级地位吧,至少也是地市级一类。他是正经的官二代(爷爷杜佑曾任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乃是当朝驾部员外郎,正六品。)官二代的基本素质普遍高于富二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在任时主要精力都放在歌楼妓馆。终日沉迷于绮楼锦槛、红烛芳筵,围着风月场里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写了一大堆淫词艳曲。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一个原本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被后世称作风流诗人。   特别是在扬州任职期间,杜牧是各大青楼妓院的常客,VIP白金卡终身会员。每天一下班就往红灯区跑,经常夜不归宿,上班总是迟到,工作时萎靡不振,以至于他的顶头上司扬州节度使牛增孺忍无可忍,专门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要他检点行为,注意影响。

    但杜牧只略微收敛了几天,本性难改,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会所里的小姐姐们都喜欢他,因为这位杜领导不仅出手大方,而且完事儿之后还喜欢给别人写诗,好多地方都挂着他留下的诗词墨宝。

   你们看看他都写了点啥?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一白遮百丑,我们杜秋娘宝宝素颜不化妆也比你们好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连13岁的未成年少女都不放过,简直禽兽不如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你看,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完事儿从来不会扭头就睡,我们一起看星星,多浪漫。

    在洪州任职期间,杜牧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上认识了当地名妓张好好。

   张好好当年只有13岁,色艺双绝,素来仰慕杜牧的才学,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当时杜牧刚到洪州不久,尚未娶亲,准备安顿好了就给张好好赎身。

   没想到,夜长梦多,沈传师的弟弟抢先一步,横刀夺爱,将张好好纳为小妾。  杜家与沈家乃是世交,沈传师官位也比杜牧高,杜牧有苦难言。

  几天后,杜牧收到了张好好送来的分手诗: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都怪你,不早点来娶我,以后咱俩就别再见面了。

  杜牧悔恨不已,含泪回信:其实我不想对你恋恋不舍,但为什么让我辗转反侧?就在这一刻,全世界伤心角色又多了我一个,我心如刀割。  

  故事并没有结束。

   世界是如此的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五年后,在洛阳东城一家酒店里,杜牧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没错,就是张好好。

  此时,她已被丈夫抛弃,流落在民间以卖酒为生。生活的艰辛早已让张好好失去了昔日的容颜,对,变老了,(其实才十八岁,高中生而已)变胖了,变丑了。

   物是人非,杜牧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回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

   诗写得很长,笔调缠绵旖旎,万般凄楚。虽然不是杜牧最好的作品,但却是杜牧流传下来的唯一墨宝,价值连城,目前,长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为什么现在的嫖客写不了这么好的诗,写不了这么好的字?

   因为我们再也遇不到张好好这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的青楼女子了,遇到的全特么是:大爷,明儿再来呀!

  当然,作为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牧除了那些风月诗词之外,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比如《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比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比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比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比如《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些差不多都是我们上学时候学过,并且要求背诵的。  杜牧留存下来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很高大上很正能量的对不对,为什么在你们眼里就只有那几首淫词艳曲?

        据《新唐书》记载,杜牧自觉大限将至,临死之前,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一生所写的诗词文章搜集起来,精心挑选分类,仅留下十之二三,其余作品全部付之一炬。   跟现在的朋友圈一样,你所看到的,不过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那些展示给公众的伟岸形象,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或许才是它的真实全貌。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还有王维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是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派。

  同时,唐人在诗的运用上也是别出心裁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对应张籍《酬朱庆馀》做了唱和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乍一读这两首诗,还以为是一对恋人的艳情之作。后来作者朱庆馀把最初为《闺意》的题目改为“近试上张水部,”为何呢?

  原来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官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诗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已经无以复加。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这不过是挂一漏万,未收录的还不知有多少。

  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到了宋朝,作诗已没有了出路,文人们怎么办呢?这时,“诗余”也就是“词”开始登上舞台。

标签: 诗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