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乙己的长衫到日入近万——年轻人别再躺平了!

犀牛历史 50 0

  近来一则“夫妻摆摊日入9千”的新闻冲上各大平台热搜,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质疑多有不信,在相互报道下更是催促查税款问题,随后又曝出义乌当地税务部门跟进的消息,舆论一时哗然。

  在随后某媒体关于此事“相信与否”的投票里,“相信”的一栏竟后来居上,成为最多选项,与原始讯息标题“日入九千,网友质疑”格格不入。看来还是网友“眼红”了,看着人家挣得多,就立马“相信”起来,质疑的都少了?其实不是大家眼红,羡慕妒忌恨,是感到被深深侮辱了——被侮辱不是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挣得没人家多,而是你根本拿大家当傻子嘛!”编这条新闻的人估计自己都不信,还指望大家信?或许人家是根本无所谓你信不信,人家不在乎。这才更激起人们的愤怒。

  不过既然让大家相信,那我们信了,还是好好查查吧?

  如今这夫妻俩(应该是?)是真假两面,都讨不得好了。是真的,那补税,肉疼。是假的,作假,如此“名声”,生意是难了。不过也有网友为其支了一招——可以成为网红然后直接进阶到带货,这才是这年头核心科技啊。

  要我说现在为了不让年轻人“躺平”真是操碎了心,又是”捡垃圾月入过万“又是”摆摊日入9千“,连孔乙己都给搬出来要给人家脱了长衫,真是煞费苦心啊!但你们好好想过没有,到底是年轻人因为懒惰而想躺平,还是因为不断固化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少的机会,动辄被侵犯的权益以及不断曝出的不公事件。别为了流量装傻,埋汰弱者谁不会,软柿子谁不敢捏啊!

  就说孔乙己,是他不想脱那件长衫?那件长衫是束缚?那是旧时代文人在面对激荡社会变革时的无力感,你可以说他固执,就像他认为自己仍保有操守。

  问题不是出在那个需要抨击的旧社会?不然当初我们的先烈们起来干嘛呀?现在用孔乙己来暗讽当今,你们是想干什么呀?居心叵测啊。

  孔乙己要是活到今天。知道你们这么埋汰他,他也只是笑笑,来二两黄酒。说。孔乙己他说:

  北极的鲶鱼一天换几件衣服呀?周公子的制服好不好看啊?

  因此,并不是大家不够努力,也没有不支持实体小摊,更不是嫉妒每一个勤奋努力的个体,但刻意营造出如此的“励志”案例实在倒胃口,何况如今的实体行业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摆摊也不是和摆的,摆烂都不容易更别说摆摊了。

  我在的小城有一条类似吃喝玩乐的假文化街,当地算是比较知名的所在了。现在的情况基本就是,隔十天半月去,总有新开的店——不用多久,又消失的那种。情况不新鲜,似乎也更普遍。往日不停加班的工厂人去楼空,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接连资金链断,教培行业哀鸿遍野,新东方市值大幅缩水,海底捞关闭了300余家门店……前几年新闻里的一幕幕终于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那种不闻世事,专心于自己的生活,“闷声发大财”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已经被新时代的浪潮拍打着,裹挟在新的历史里了。

  随着房地产泡沫可能崩塌的危机和实体行业的一再遇冷,有人终于感叹兴奋着——能将房地产这个蓄水池的资金,投入到实体行业了,这必将重新振兴实业,实现工业4.0的跨越式发展。总之,他们的意思就是,我们又赢了,大赢特赢。

  这点真不得不佩服人家,明明身处寒冬,他们却能给你描绘出春天般的温暖。想的就是比咱远。毕竟马屁股很温暖,多拍拍总能沾着点热气的。而实业,光有热气没用。

  对实体业冲击的一大因素是网购的崛起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至于网购为什么兴起,还不是成本低,省去了一大波中间环节和杂费。要是成本相差无几,谁不愿意开个实体店呢。

  路边小摊,但凡有点辙,开店的成本下去了,有几个愿意大冷天在寒风里摆摊,还得时不时警惕制服天团的突袭。

  还有就是前文提到的税收。如果是高税收,就意味着商家要从其他方面不断压低成本,那些年屡屡曝光而如今鲜见于报道的地沟油毒大米,说白了还是需求产生供给。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违法的借口,只是若成本压得不能再压,无论如何也不能挣钱,还要往里赔钱时,关门也就成了最不坏的选择。开得久,有口碑,讲良心,又有什么用呢?情怀不能当饭吃。

  如今的地沟油毒大米是鲜见报道了,问题肯定是在不断解决了,这就是完善市场监管的结果。商业它需要如此正常的环境与活跃的市场,要解决好实业问题,就得遵循市场规律,同时给企业降费减税,减少市场壁垒。当好看门狗,多服务,少瞎管,比什么都管用。

  给小摊贩,多点容忍,多些服务,多加规范,其他也就别管了,用不着去造新闻宣传人家多励志,人家不励志也不行呀!我们想躺平也没机会啊!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