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秘史,长孙无忌改太宗遗诏,废杀吴王李恪,自己也难得善终

犀牛历史 36 0

  长孙无忌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他经历三朝,辅佐李世民父子两人开创了大唐盛世,可他的权欲之心太重,也最终不得善终,

  作为凌烟阁二十四贤臣中的第一人,长孙无忌在秦王府时就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助手,玄武门之变前夜更是他帮助妹夫下定决心杀死太子建成,囚禁父皇李渊,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也迅速得到重用,但长孙皇后却不愿意让哥哥掌握大权,她认为自古以来外戚掌权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极力劝哥哥适可而止,有妹妹的劝诫,长孙无忌只能压制自己的权力欲,但随着长孙皇后的病逝,他的权力之路再也没有了掣肘,他开始搅入了太子之争。

  魏王李泰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太子李承乾则不断犯错,他的娈童称心被杀,让他恨极了父亲,加上弟弟的步步紧逼,也让他铤而走险,决定仿效父亲,也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但最终东窗事发,李承乾被废,

  这让长孙无忌看到了机会,他对李承乾和李泰两位外甥都不满意,因为这两人年长,府邸都有自己的人马,无论谁当了太子,将来长孙无忌都会靠边站,所以他属意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晋王李治,虽然房玄龄等大臣都推崇李泰,但最后李世民权衡利弊,违心地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此后唐太宗的身体状况不佳,贞观十七年后,长孙无忌已经当了朝廷的半个家,而李世民对他也是无比信任,

  在《唐宫秘史》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也侧面反映了长孙无忌的熏天权势,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移驾骊山养病,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都随驾前往,在骊山,李治私会武才人,被唐太宗撞破,这让病中的李世民勃然大怒,瞬间病势加重,清醒过来的他下旨废太子李治,让吴王李恪速来骊山,

  可传旨官拿着圣旨根本没有出行宫,就被长孙无忌扣下,并且严密封锁消息,病重的唐太宗等了几天没有见到吴王李恪,最后传召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命他们立吴王为太子,然后带着无尽的遗憾驾崩,但长孙无忌却对褚遂良说,这是皇帝临终前的乱命,我们不能听,随后扶立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这个故事虽然不是史书上所载,可也是假中有真,实中有虚。因为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就开始阴忌李恪。

  当时的吴王李恪是太子诸子中最年长的,所以高宗皇帝对他还是非常倚重,永徽二年他被封太子太师,可以说他是在权力上李治制衡长孙无忌的一枚重要棋子,但在权力倾轧前,李恪还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无忌利用房遗爱诬告吴王李恪谋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恪在长安宫内被缢杀,

  此时的长孙无忌再也没有制衡,他成为当朝第一人,连皇帝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为了控制李治,长孙无忌又给无子的王皇后过继了一个儿子李忠,随后在他的拥立下,李忠成为了太子,此时的唐高宗也已经年近三十,在皇位上却如同牵线木偶,对于这位跋扈的舅舅他早就不满,特别是他召回在感业寺的武才人后,两人的矛盾更是开始升级,

  为了打击长孙无忌,唐高宗先是废去王皇后,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可长孙无忌以武氏侍奉过先帝为由坚决不同意,这让甥舅二人彻底翻脸,随着秦王府文学馆的老臣许敬宗的投诚,和司空李蹟选择站队在高宗一边,让李治有了底气,公元659年,长孙无忌以谋反之罪被发配黔州,不久后唐高宗又赐了一道白绫,长孙无忌的权臣之路被彻底终结。

  自古以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最为危险,无论是伊尹周公,还是后来的霍光都和当时的君主关系不佳,长孙无忌没能急流勇退,想要操控已经成年的皇帝,等待他的只有身死族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