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53年到1367年,张士诚的路是怎样的?张士诚为何败于朱元璋?

犀牛历史 242 0

1364年,随着陈理的投降,朱元璋对于陈友谅的残余势力的清扫结束,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以陈友谅的失败告终。陈友谅一代枭雄,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朱元璋可以专心对付东吴的张士诚了。

张士诚的路,从私盐贩子起家,1353年,张士诚联合了自己的弟弟以及其他人,总共18人,歃血为盟,杀了邱义,并且冲入了当地富裕户的家里,开仓放粮。

众多盐丁推选张士诚为首领,拉起了起义队伍,成为元末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354年的高邮之战,元将脱脱率领队伍围攻,张士诚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元顺帝下诏把脱脱解职,元朝大军群龙无首,张士诚趁此机会,击溃了元军,守住了高邮。

后来张士诚占据了苏州一带,但是张士诚的路不太顺利,此后接受了元朝的册封,但是他的部队没有解散。

1363年九月,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残余势力斗争的时候,张士诚自立为吴王,搞了一套领导班子,这时候的张士诚的势力范围是比较大的,可惜此人没有在最强盛的时候,选择稳固自己的实力,反而放纵自己的部队享乐。

在元末这个乱世里,注定就只能有一个人胜出。

1364年正月,在李善长、徐达等人的簇拥下,朱元璋即位吴王,并且设置了百官。1364年二月,陈理投降,朱元璋接收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占据的地盘,回到南京。

1364年七月,徐达攻克庐州,八月,朱元璋的部队收复吉安,于是去攻打赣州,等到了九月,攻下了江陵,十二月,徐达攻克了辰州。

1365年,徐达继续进攻,攻克宝庆,常遇春攻打赣下,就在朱元璋的部队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朱元璋以后的心理影响很大的事情。

他的侄子朱文正谋叛降张士诚。

朱文正和朱元璋的关系,其实要比李文忠和朱元璋的关系亲近,更何况在1363年的洪都之战中,朱文正率领洪都士兵坚持了85天,在朱元璋的心里,发生这事之前,他对朱文正是很看重的。

根据史料的记载,据说叛变的原因是:

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餙,又怨上不先封己,前所对上者皆诡辞。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派人责备朱文正,哪想到,朱文正害怕朱元璋对自己下手,谋叛降张士诚。

朱元璋亲自去了南昌,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亲侄子,竟然谋叛,朱文正仓皇出迎,朱元璋看着朱文正,问出了心底的疑惑:“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朱元璋落泪了。

当他把朱文正带回南京后,本来他想杀了朱文正,马皇后劝住了他,最后朱文正被囚禁在桐城,直到朱文正死去。

一代勇将,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他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荣华富贵,灰飞烟灭。

这事对朱元璋出了一个难题,以后他还能信任谁?这个问题困扰着朱元璋。

处理完这事,战争还在继续,朱元璋又攻占了安陆等地。

1365年十月,朱元璋下令讨伐张士诚,这时候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南到绍兴,北到济宁。

朱元璋征讨的策略是这样的:

上欲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先进攻了张士诚的淮水流域的诸郡,大概时间是从1365年十月到1366年四月,等到淮东平定后,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中心地区,也就是江南地区。

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了征讨张士诚的檄文,檄文里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简单来说,主要是聚首凶徒,诈降于元朝,畏手畏脚,谋害杨丞相,占据江浙后,十年不贡,而且谋害元朝的达识帖木儿和普化帖木儿,以及诱降朱元璋的大将。最后凑足了八条。

这篇檄文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在朱元璋看来,诈降于元是张士诚的罪,一方面又说谋害元朝的达识帖木儿和普化帖木儿也是张士诚的罪。

其实这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心理的变化。

1366年七月,淮东诸郡已经平定,针对下一步的讨伐张士诚的计划,朱元璋开了个会。

朱元璋说:“朱元璋居住在姑苏,侵占我们的地盘,不能不除,诸位有什么好的计策?”

李善长回答:“以臣的观点看,虽然张士诚势虽屡曲,但是他兵力未衰,土壤肥沃,百姓富裕,而且积蓄丰富,一时之间恐怕很难能迅速攻占,适合看情况而定,徐徐图之。”

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不现在除掉张士诚,恐怕后患无穷,而且他的地盘日益减少,长淮东北之地,已经被我们所有,为什么不攻打呢?更何况张士诚败像已经显现,还等什么呢?”

徐达说:“张士诚现在骄傲自大,正是上天欲让他灭亡的时候,他的部下李伯昇等人,干的龌龊事不胜枚举,虽然兵多,但是已经消磨了斗志,沉迷于富贵中,他的那些谋士们,也属于目光短浅之辈。臣愿意率精锐之师,讨伐张士诚,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对于徐达的这种说法,朱元璋非常欣慰,于是就准备择日攻打找攻打张士诚。

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伐张士诚告祭大江之神,誓师征讨张士诚,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0万征讨张士诚。

朱元璋告诫士兵:“攻破城池的时候,禁止烧杀抢掠,张士诚的母亲的墓在苏州城外,不要侵扰。”

对于此次战役,朱元璋非常重视,他叫来徐达和常遇春,自己手下的这两员勇猛的战将,看看他们对于此次战役,有什么好计策,应该先攻打哪里.

常遇春的想法是直接攻苏州,苏州攻破,其他的地方可以不攻自破。

朱元璋对常遇春说:“湖州的张天骐,杭州的潘原明,是张士诚的左膀右臂,如果先攻打苏州,苏州危急,这两位会全力来救援,很难取胜。不如先攻打湖州,让其疲于奔命,当羽翼被斩掉,苏州就变成了孤城,那时候打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攻破城池不在话下。”

常遇春还想坚持他的看法,想按照他的计策打,朱元璋又说:“如果攻打湖州失利,我来承担责任,如果按照你的策略先攻打苏州,如果失利,你来承担责任。”

至此,常遇春就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作战计划就这么定好了。

他们先攻打的湖州,张天骐失败,张士诚率领士兵来救援,又败于皂林,九月,李文忠攻打杭州,十月,常遇春击败张士诚于乌镇,十一月,张天骐投降,李文忠攻下杭州,周围诸郡都悉数拿下。

朱元璋一步步蚕食了张士诚的地盘,张士诚的地盘所剩无几。

朱元璋对于张士诚采取的是围困的策略,既然已经打到最中心了,苏州城总有粮草缺乏的时候。

1367年六月,被困多日的张士诚,想要突围,但是突围失败,张士诚士兵淹死很多,包括张士诚的队伍里有个号叫“十条龙”的勇将,也被淹死。

已经投降的李伯昇派人劝张士诚投降,张士诚听到来人的一番话后,内心有所动摇,沉默良久,最后说你先休息吧,我再考虑考虑。”

张士诚坚持不投降,朱元璋部队的进攻也在继续,九月,徐达和常遇春的士兵攻破城门,一路攻到了内城。

张士诚见大势已去,他回到王宫里,而他的妻子刘氏,驱使张士诚的群妾和侍女自杀,刘氏自己也自杀。

而张士诚自杀未成,后来被押到南京,在被押送的路上,张士诚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了,到了南京,竟然自缢身亡,享年47岁。

随着张士诚的死亡,朱元璋征战的路上,就剩下最后一个对手了,那就是元。这一路,朱元璋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是,他走到了最后,也走到了决战,他还要再坚持一下,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