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遗体为何被送到这里?当地人对遗体动手动脚,只为求此物?

犀牛历史 69 0

1967年10月17日凌晨,在萧索中浸淫着寒意的北京,61岁的公民溥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文史资料专员在人民医院病故。公元前210年,也是在一个凌晨,中国第一位帝王带着太多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嬴政的身后留下了绵延两千年的所谓“龙气”。

两千年后,无论是清帝逊位还是伪满洲皇帝被俘,这一息“龙气”的余韵仍或浓或淡地游弋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但随着这个已经被称作“公民”的溥仪生命体征的结束,“龙气”的余韵似乎彻底终结了。

国人崇尚躯体的入土为安,封建帝王更是如此,任何一位皇帝都是在世时就择地营建好自己的“万年吉地”。早在1915年,溥仪虽然已经逊位,但根据民国政府的优待条款,逊清皇室为溥仪选定了清西陵。

然而1967年已经时过境迁。10月19日溥仪的遗体根据法规火化,甚至没有举行告别仪式。在遗体被送到八宝山等待火化期间,尽管当时整治空气的温度低到了近乎结冰的临界点,然而,附近村民在得到消息后,还是聚拢在周围,竞相去摸遗体,无它,试图以此求“龙气”。

旷世怪才辜鸿铭在清廷算是搞洋务的,但民国后仍留着辫子去北大上课,面对着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傲的北大学子们都沉默了。

溥仪的“龙体”被火化后的骨灰,宗族和家属也需谨慎对待。据他的遗孀的李淑贤回忆:对于骨灰如何处理,周总理作了明确指示: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或由家属选择在革命公墓或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家族和亲属都不可能考虑土葬。20日商定把骨灰寄存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骨灰堂。

1980年5月29日全国政协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在这里举行追悼会还有他在政协的同事王耀武、廖耀湘两位国军中将。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悍将如果天上有知的话,也应该没有太多遗憾了:回溯几千年历史,和皇帝在一起开追悼会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95年的1月26日李淑贤获准把他的骨灰入葬河北易县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该陵园是由旅居海外的张世义先生在崇陵西北兴建的私营商业性公墓,为提高陵园知名度,张世仪经过不懈努力,劝动了李淑贤迁葬溥仪的骨灰。

据说此举遭到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反对,但法律规定,妻子作为第一亲属具有决定权。作为史上唯一无谥号、庙号的公民皇帝,溥仪是不幸的;作为史上经历最复杂的“帝王史终结者”,他又是幸运的,毕竟,他的一生验证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而停滞。

溥仪在世的岁月,出演了一部电视剧,剧名和主题曲都是《像雾像雨又像风》,雾霭中,演绎了一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过程;溥仪离去的世界,上映着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下,正在谱写一首春色旖旎的抒情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