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总政委,人生曲折多舛,特殊时期选择自杀

犀牛历史 52 0

前言

他是红四方面军军史上最年轻的总政委,与搭档徐向前一起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天纵英才竟然没有被授衔,甚至在特殊时期选择自杀,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一、中山大学高材生

图|陈昌浩

陈昌浩出生于湖北省一个小村庄中,家中略有薄田,是村里少有的富户,为了光宗耀祖,陈昌浩幼年时期就被父亲送到私塾念书。

陈昌浩天资聪颖,聪慧异常,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他总能举一反三。

没过多久,清政府覆灭,私塾教育也逐渐被公立小学所取代,陈昌浩又被家长送到小学。

直到1924年,他考入南昌高等师范学校。

小学与大学不同,农村与城市也不同,来到武昌的陈昌浩在羡慕大城市的繁华时,也接触到了小地方压根接触不到的革命思想,自此,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五卅惨案”发生后,陈昌浩利用自己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工人运动。

就这样,陈昌浩一面学习,一面参加革命活动,直到汪精卫发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以及革命群众进行屠杀,陈昌浩也被悬赏通缉,无奈之下,陈昌浩只得放弃学业,转而化装成农民进行地下革命活动,躲过一次又一次抓捕。

1927年9月,由于陈昌浩学历高、表现积极,党内派遣他前往苏联学习,陈昌浩接到消息后立刻动身,年底才到达莫斯科。

陈昌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怀着浓厚的革命激情,刻苦学习,他在克服了学习俄语的难关后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这里也免不了派别分歧。

图|徐向前

由于陈昌浩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担任共青团支部局宣传委员,作为王明的直属部下,陈昌浩被他的学识所吸引,因此,在辩论会上毫不犹豫地支持王明,这次的意外而为让他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顺风顺水。

1930年夏,由于某些不可抗力因素,中山大学停办,已经毕业的陈昌浩等人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回到国内。

出国留学两年,身份自然发生改变,在博古的介绍下,陈昌浩正式转正,成为共产党员,并且在土地革命时期被派往鄂豫皖地区,与张国焘一起成为了中央局委员,而张国焘是王明的追随者之一。

因此,陈昌浩理所当然地支持张国焘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支持是有限的,在大是大非面前陈昌浩分得清。

二、并肩作战

1931年11月,鄂豫皖红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被任命为总指挥,陈昌浩成为总政治委员,那一年,陈昌浩刚刚25岁。

自红四方面军成立后,由于蒋介石政府一时抽调不出兵力,为了扩大根据地面积,红四方面军选择了进攻黄安城。

黄安是敌人距离鄂豫皖根据地最近的一个国民党重要据点,且守城的69师战斗力并不强,经过红军多次袭扰后,守城士兵士气低落,但是城内防御体系完整,一旦强攻不下,很有可能将孝感、麻城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吸引过来,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拿下黄安城,成为徐向前和陈昌浩头疼的问题。

为了集思广益,徐、陈二人多次召开军事会议,终于确定了“长期围困、逐步削弱”的作战方案。

于是,在11月10晚,围困黄安城的战役开始了,经过一个月的激战,红四方面军粉碎了敌人两次正面进攻,并且决定在12月22日晚攻城。

陈昌浩在22日白天亲自乘坐飞机到达黄安城上空扔炸弹、散发宣传品,骚扰敌军,搞得敌军军心不稳,以此保证晚间攻城的顺利进行。

这是徐、陈两人配合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不过,他们并没有被这次的大胜冲昏头脑,而是更加严谨治军。

1932年初,蒋介石准备向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次他准备从皖西入手,而六安则是蒋介石军队进攻苏区的第一站。

图|宣传鄂豫皖红军胜利的电报

当时驻守六安的正是徐向前与陈昌浩的部队,为了保证“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徐向前在六安独山镇召开由师、团长参加的军事会议。

会议上,徐向前分析:“六安苏家埠是敌人在皖南的前哨据点,敌人以苏家埠为中心,一共布置了六个旅十二个团,而我军最高目标就是在地方武装的掩护支援下,将六安等来犯之敌全部歼灭。”

徐向前的计划不可谓不冒险,面对强敌,作为中央代表的张国焘动摇了,甚至不同意向皖西的敌军发动进攻,这时候,“三人组”中的两人意见相左,陈昌浩的表态至关重要。

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陈昌浩身上,只听他坚决地说:“我同意徐总指挥的意见,率军东进,进攻皖西。”

对此,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徐总的意见,可战争开始之后,蒋介石突然调兵增援被红四方面军包围在苏家埠一带的国民党军,张国焘见敌人来势汹汹,兵力较大,竟然又提出了撤掉包围的建议。

张国焘毕竟是党中央代表,他的意见对不少将领产生影响,为了稳定军心,徐向前找到了陈昌浩,在陈昌浩的动员下,各级将领斗志昂扬,最终夺取了整个战争的胜利。

在这次战争中,我军共歼敌35000余人,俘虏敌军总指挥和5名旅长,和包括11名团长在内的20000余人,获得了鄂豫皖红军建军以来最大的胜利。

对于这场胜利,许多老同志都说:“没有陈总政委的支持,就没有苏家埠大捷!”

三、命运多舛

图|毛主席与张国焘

红四方面军虽然在鄂豫皖地区节节胜利,但是面对国民党大军压倒性的进攻,也不得不暂避锋芒,为了保存实力,红四方面军按照中央指示开始了长征,并奉命与中央红军汇合。

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红军长征应该北上,但是张国焘竟然意图南下搞分裂,为了避免红军内耗,毛主席只得指挥中央红军北上,暂时与红四方面军分开。

张国焘在率军南下途中遇到不少挫折,陈昌浩与徐总借此机会劝说张国焘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才是唯一出路,并且手下将领也多是相同打算,张国焘也看清了现实,最终踏上了北上之路,在陕北与中央红军成功会师。

当时三大主力六万余士兵齐聚陕甘宁苏区,给苏区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军委决定从红四方面军中抽调三个军、共计2.2万人,成立西路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

根据中央指示,西路军主要目的就是西渡黄河,打通新疆与苏联的交通线,方便获取苏联物资,可没想到,西路军出师不利。

1937年3月,由于西路军孤军远征,再加上民情地形不熟,在奋战四个月后以失败告终,两万余战士最后只剩下不足四千人,面对这样的大败,徐、陈二人决定离开部队亲自前往中央汇报工作,部队中的事情由李先念等人指挥。

在返回途中,由于陈昌浩胃病复发,无法前进,徐向前只好带着警卫队先回陕北,等到陈昌浩康复回到陕北已经是一个月后,那时候延安正在进行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批判,而陈昌浩在表面上一直都是张国焘的支持者,因此,他被免除一切职务,并接受了近一年的审查。

一年之后,陈昌浩被分配到中央宣传部工作,从原本的方面军政委到现在的宣传部干事,这样巨大的落差让陈昌浩险些坚持不住。

心情不好,身体自然也不好,1939年8月,陈昌浩胃溃疡严重,经中央批准,陈昌浩在爱子的陪伴下前往苏联治病,那时候正好周恩来手臂受伤需前往苏联治疗,陈昌浩就搭乘周总理的专机前往苏联,开启了他在异国长达十三年的凄苦生涯。

图|长征

起初,陈昌浩在克里姆林宫医院治病,在病情日渐好转后住进了共产国际疗养院。

没想到1941年6月德军的突然袭击让陈昌浩被迫自谋生路,直到两年后,陈昌浩才被苏工中央找到,并请他在出版局从事翻译工作,这才让陈昌浩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

陈昌浩在出版局翻译了大量共产主义书籍,为中国革命者提供了精湛的马列主义读本。

虽然在苏联生活稳定,但陈昌浩依然想回到中国,为此,他多次向国内写信,希望组织同意他回国,可是这些信如泥牛入海,不见回音。

1952年4月,陈昌浩终于接到了中央同意他回国的通知,回国后的陈昌浩继续从事翻译工作,可是低调工作的他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嘲弄。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一向踏踏实实埋头著述的陈昌浩被冠以“张国焘错误路线主要帮凶”的罪名,遭到“红卫兵”无休止地批斗,为了不遭受屈辱的对待,1967年7月30日,陈昌浩在家中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离开人世,终年61岁。

结语

在陈昌浩自杀13年后,他的名誉得以恢复,可是在北京八宝山陈昌浩的墓穴中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骨灰盒,他自杀后就连骨灰都没有留下,如果没有张国焘事件,以当时陈昌浩的地位,十大元帅中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只可惜没有如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