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甲运动的导火索是马克龙提高燃油税,但是仅仅是导火索而已,其真正的原因在于法国的体制已经僵化,已经无力面对法国即将面临的危机。
法国虽然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近25年,法国的财政收入从未平衡过,仅在2017年,财政赤字低于欧盟设定的3%以下,与此同时的是法国公共债务已经达到法国gdp的97%,2007年法国总理菲永上任时名言“我管理着一个财政上处于破产边缘的国家,我管理着一个25年财政从未平衡的国家,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
所以从法国整体利益角度,削减财政赤字,达到财政收入平衡是法国政治家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法国的几任总统都前赴后继的为财政平衡而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在2007年右翼政客萨勒齐上任后,修订税制提高法国企业的竞争力,修改法国法定工作时间35小时制,降低员工福利,对养老金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促使法国人多工作,为法国多创造财富,同时降低福利,减轻法国政府的负担。
但是萨科齐的改革措施在法国引发轩然大波,2019年1月29日,法国工会号召法国人抵制改革,总共250万人走上街头,萨科齐的支持率很快跌到不足三成,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总统。
继任萨科齐的是奥朗德,作为传统的左翼政治家,其政治理念是偏向于劳工阶层的。但是即使是奥朗德,在法国如此严重的财政赤字面前,也不得不推进劳动法改革,试图让法国人接受最高46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安逸已久的法国人再次集体反对,全国爆发各种骚乱,使奥朗德接任萨科齐成为法国历史最不受欢迎的总统。
无论右翼政客萨科齐还是左翼政客奥朗德,执政的核心任务都是确保法国的财政平衡,其执政措施都雷同,重点都在促使法国人多工作少拿福利上。但是左右翼都失败,这才有了马克龙以非左非右的姿态登上法国总统的宝座。
马克龙鉴于萨科齐和奥朗德黯然退场的下场,已经不在奢望在劳动法上下手,促使法国人多工作了,只是试图在燃油税上作文章,一是增加负担,促使法国人工作,二是提高增加燃油税可以提高财政收入,已解燃眉之急,三是提高燃油车的使用门槛,促进新能源车的发展,为法国未来做准备。但是依然遭遇强烈反对,马克龙的结局大概率会等同于萨科齐和奥朗德。
从萨科齐、奥朗德的执政过程可以看出,法国陷入一个怪圈,在国家财政危机面前,法国人却不想多工作,只是把想促使法国人多工作的总统赶下台。如果法国财政问题不能得以改善,酿成全国性的危机会使每个法国人深受其害。
了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怪圈,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法国人工作量这么少依然是发达国家。在近代,法国作为仅此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的国家,积累到大量高利润的企业,使法国人可以用极少的工作量来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人过惯了舒服的日子,就会越来越渴望舒服,正所谓奢入检极难。
法国的政治制度又促进了法国人贪图享乐的思维。政客以福利吸引民众投票上台,后来的就有样学样,使法国人工作量越来越少,但是财政开支却越来越大。黄马甲运动的参与者就有20多年未工作却能保持安逸生活的人,其秘诀就是靠获取福利。
在新千年后,随着金砖五国的快速发展,使法国传统优势行业逐渐失去竞争力,造成大量失业人口,提高了福利支出,使法国财政收入减少。另外,大量的外来移民也给法国财政带来更大的负担。财政负担加重,收入却不见增长,其结果就是债务水平年年提高,所以法国的左中右翼政客的共识都是想方设法恢复财政平衡。
在几十年的氛围下,法国人已经不愿意多工作,谁提多工作谁下台。但是作为法国政治家,是需要对法国负责,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法国陷入深渊。所以膨胀的民意和现实的政客产生直接冲突,其代价就是萨科齐和奥朗德的下台。
马克龙若步入后尘,未来法国政治家是否有决心推动法国变革已经成为未知数,法国僵化的体制已经无力解决问题。
对于法国的抗议民众,可以说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也可以说是为自身合法权利而抗争,只是雪崩之日,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不会有任何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
这一切都类似于二战前的德国,在经济凋敝,财政困难,民意汹涌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民选的政客无力解决经济问题,最终使希特勒登场。凑巧的是,马克龙的竞选对手勒庞,有法兰西的希特勒之称,也许离勒庞女士上台就只差一场经济危机了。
讲到这里,其思路已经很清晰,法国的现状是由政客收买民众导致的思维惯性,金砖国家崛起断了法国财路。如果没有金砖国家的发展,法国人还是可以安逸的过日子的。所以随着中国的发展,未来发达国家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事件。这也是为什么有评论说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