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犀牛历史 152 0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逻辑性的,很简单的道理,懦弱并不等于弱。所谓弱是干脆就打不过,说白了就是菜鸡,而所谓懦弱是能打而不敢打。一个是实力问题,一个是勇气问题,南宋的实力没有问题,他们被诟病的是缺乏进攻的勇气。在建国之初南宋的军事实力就不差,更不要说已经修养百年的宋末时期了,而且如果不是出了贾似道这类逗逼,南宋可能坚持的时间会更长。

绍兴初,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时合内外大军十九万四千余,川、陕不与焉。——《宋史·兵志一》在南宋初期,就拥有近20万大军,而《宋史》则判断,这还不包括四川和陕西的军队。另外绍兴年间的军队数量应该远超此数,因为无论张俊、韩世忠、岳飞、王燮都会收拢义军,这部分义军是不计入统计的,这样的军事实力绝对不能称为弱。拥有这样军事实力且屡次击败金军的情况下,南宋却采取了割地、称臣、供岁币的方式议和,这就只能称为懦弱。没有收复失地的勇气也就算了,连和对方平起平坐的勇气也没有。老朽说句难听的话,连末期的清政府都不如,人家好歹是被暴打一顿后才会签不平等条约。

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到了南宋末年,这种懦弱依然维持着。1235年窝阔台全面南侵,被打退,1236年又分三路进攻,又被打退,到了1239年宋军甚至已经收复了被攻占的襄阳地区。可是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南宋上下就没有想过开始北伐,一直被动防御苦挨打。蒙古被打退了就回去修养一段时间,回来接着打,这样的仗打到最后是一定输的。

到了1259年,连蒙古大汗蒙古都死在钓鱼城下,蒙古内部为争夺汗位大乱。这已经是最好的时机了,贾似道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趁着这个机会,和蒙古议和了,他TM的居然议和了!就这样忽必烈从容返回北方继位称汗,一边与南宋谈判议和,一边整合内部。直到1267年忽必烈再次出兵,八年时间里南宋没向北方派一兵一卒。作死到这种地步,蒙古不赢都不好意思了。

1273年苦守了六年的襄阳再次被攻破,这时候的南宋还能调集13万大军出战应敌,可谓是兵精粮足,要知道同样是王朝末期的朱明,连5万的机动部队都没有了。可贾似道这个逗逼居然弃军而逃,13万大军就这么被蒙古给全歼掉。南宋这才大势已去,再不可挽回。

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如果以人来比喻的话,南宋孱弱的从来不是体魄,而是心灵。这个人没有出动出击的勇气,被欺负了就还两下手,甚至连手都不还,然后拿出点钱给流氓买平安。于是流氓就反复的过来欺负他,因为知道无论输赢都有好处,直到把这个人彻底打死。

所以对这个问题老朽的回答是,但凡南宋但几分进攻的勇气,别说抵挡蒙元50年,就是100年也能挡,甚至挡在黄河一线,挡在长城一线都不是没有可能。正是因为朝堂的懦弱,一直被动防御,才只守了50年就崩溃掉。哀其不幸,但同样也怒其不争。

标签: 南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