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南宋怎么做才能抵御蒙古入侵?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南宋怎么做都是无法抵抗蒙古铁骑的,因为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南宋不可能置身事外,无所作为。
但既然灭亡了,说明南宋做的还不够。本来蒙古灭宋就有一定的偶然性,如同蒙哥死在重庆钓鱼城一样充满着各种可能。
要说南宋怎么做才能抵抗蒙古入侵,按照现代的看法,可做的地方多了,因为南宋的硬伤很多,而且只要从某一方面根本扭转过来,南宋就可能避免覆亡的命运!
但是历史要实事求是,即回到当时的情境去分析。比如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是长期存在的,且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这是南宋朝廷无法改变的。很简单的事实:文臣长期处于决策顶层,他们如何又能做出抬高武将地位,有损自己声威的愚蠢举动?
所以,只能从南宋的决策失误等来找补,因为这是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事物发展走向的,例如:
1、归正人的安置再就业问题。
直到今天也是这种状况,即能走出国门,或者能在灾难中达到自保目的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贵,也就是有过人之处的人,在南宋的时代,归正人应该就属于超出常人的人。
他们可能是收到排挤的高官武将,可能是走投无路的豪门富商,最次也是见过世面的市井平民,总之他们知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也能想办法从当下的不利环境中转移到可能的美好世界里。所以大量金国、西夏等政权的人南下来到南宋。
如果此时的南宋可以有大唐前期的宽广胸襟,兼收并畜,胡汉并用,势必可以给当时的朝廷带来诸多新鲜血液。归正人的到来绝对不只是抵抗力量的充实,因为长期在敌营生活,他们对敌人的情况一定比对面的南宋要清楚很多,合理利用,这是比数万精兵更有价值的财富。
试想,如果能留住刘整这样的汉军水师将领,那么忽必烈将在更长的时间内无水师可用,待到蒙古大军强弩之末,胜负真未可分也。
2、抵抗重点的再规划问题
南宋的抵抗重点当然在北方,但是是西北的四川盆地?还是中部的襄樊?还是东部的江淮?
都很重要!
因为蒙古大军一直以来都不是重点进攻,而是大撒网式的全面进攻,所以南宋每个战场都非常吃紧。
而此时,蒙古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一个巨大的战略包围,即从西夏-青藏-再到大理的大迂回作战。当蒙古人发现从北方三个点打不下南宋时,他们就想到了迂回包抄,这对于南宋而言是致命的。
其实早在更早的孟拱时代,就曾预见到蒙古可能的进攻路线,因此他在南宋境内构筑了三道防御线,东西延伸,三条线一直从秦岭淮河到广西一线。可谓滴水不漏。
然后蒙古出招,先是消灭西夏,然后是招抚青藏,再消灭大理,从此南宋陆地上的出路被彻底阻断。
然而就在这么危险的关口,南宋的主力仍然在北方战场,尤其是襄樊战场,忽必烈甚至用了五年的时间和南宋军队交战,最后这里也成为南宋覆亡的起点。
如果南宋能够合理分配兵力, 在西部留下足够的兵力牵制蒙古大军,北方的压力就不至于这么大,而且如果西线能够依靠地形等优势击败蒙古,南宋的出路也许还能更乐观一些。
最后,南宋能够经营台湾乃至南洋以图东山再起吗?答案是可以,但是很难!因为当时的台湾以及南洋属于未开化的地带,先前中原王朝虽有移民,但是以国家形势的垦殖基本没有,所以不可能像两广云贵这样的条件进行游击作战,这种条件就类似于秦始皇开发前的岭南,其经营难度可想而知!
标签: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