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七十七期】(军事系列第506讲)
宋朝有10万匹马为何还严重缺乏骑兵?1206年6月14日南宋颁布伐金诏书,六天之后,出兵北伐金朝,最终惨败。
南宋并不缺少军马,只是严重缺少战马。
南宋的大部分时期,国内仍然有数万匹军马。
然而,军马和战马并非同一个概念,甚至可以说不是一回事。
首先,我们要解析一下中国民间养殖的牲畜问题。
在中国古代,养马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承受的。
其实不要说古代,就看看抗战时期的上世纪三十年代。
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北,养牛、养骡子、养马的比率大体是6比1比1。
山西的养牛、养骡子、养马的比率大体是10比3比1。
而华北四省平均的比率为6比2比1。
为什么华北农民养马会如此之少?
主要还是成本问题。
牛对于饲料的要求并不高,麦秸、高粱杆、粟杆都可以满足,每年需要大约3000斤。
马对饲料要求较高,不吃麦秸高粱杆,一年还需要3600斤以上。
而华北的农业结构决定了马匹的饲料匮乏,养牛比较实惠。
同时,马匹是比较娇气的,比较容易生病。
相比起来,无论骡子、牛还是驴子,都要比马好得多。
古代缺乏有经验的兽医,牲口一旦生病往往就只能宰杀。
马肉比较难吃,很少有人愿意购买。即便有人卖,也卖不出几个钱,农民要大亏特亏。
久而久之,华北地区养马的农民是比较少的。
农民的马不能算是军马,却也能客观说明华北地区尚且不适合养马,环境更差的南方就别说了。
再看,军马和战马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引进了全世界优秀的马种。
最终,日本选择使用高大的阿拉伯混血马、英国混血马用于骑兵作战,而顿河马、蒙古马则用于军马,主要用于拉车和背负物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主要是战马要冲锋陷阵,要求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负重能力,比较好的耐力。
骑兵必须追得上敌人,打歼灭战。
一旦作战不利,骑兵要求可以迅速逃走,速度慢了是不行的。
古代即便是轻骑兵,身上的各种装备总重至少也有几十公斤,加上骑兵自己的重量,马匹负担是很重的。
如果是重骑兵,一套铠甲就50斤以上,有时候马匹也要披甲,马匹力量小了直接就被压死。
至于耐力,骑兵作战很少有一次冲锋就胜利的,往往需要在几天内连续激战。马匹没有良好的耐力,很容易体力耗尽无法使用,甚至直接累死。
战马的选择面是很窄的。
南宋虽然有数万匹马,但只是军马,不是战马。
军马本质同民间的马匹没有大的区别,不能编组骑兵作战,只能用于运输军事辎重。
南宋常用的滇马,普遍高度只有1.1米,比驴子也大不了多少。
这么弱的马,除了拉车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作用。
另外,即便有了优秀的战马马种,还存在一个训练问题。
战马一定要从小严格训练,包括放养锻炼体力、耐力和速度,还需要让其在压力下服从命令。
大家也许不知道,马匹的胆子很小。
萨沙有个朋友,很喜欢骑马。一次骑马走在很宽的路上,突然草丛里面窜出来两条狗,正在互相追逐。
这马匹受了惊,将他直接甩在地上。
我这个朋友摔得半死,半天爬不起来,好在没有骨折之类。
教练说,这种情况很危险,很多人直接摔成瘫痪。
他们马场严格禁止猫狗进入,不知道这两条狗又是怎么钻进来的。
连狗都怕的马匹,没有严格训练就根本没有办法作战。
电影《投名状》中,为什么刘德华要给马匹蒙上眼睛再冲锋?
两军对冲期间,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战马,一看到有危险就会本能地退缩。
太平军的骑兵没有蒙马眼,马匹直接停下来不跑了,被刘德华他们杀得七零八落。
训练和养育优秀的军马,一定需要宽阔的草场。
南宋不具备这种大面积的草场,甚至连放羊都不行,每年要从金国进口大量的羊。
在隋唐之前,中国的华北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草场。这主要是人口不是很多,鼎盛时期不过几千万。
而宋神宗时,全国在籍人口约一亿一千余万,不存在什么荒地了。
没有大面积的草场,想要大量训练、养育战马根本就不可能。
最初北宋并不缺乏战马,马匹是可以购买的。
比较适合养战马的地方,就是北面的蒙古草原,以及西北青海、甘肃、宁夏这些地区。
北宋的经济繁荣,可以用大量货物同少数民族交易,购买大量马匹。
据《宋史》《资治通鉴》等记载整理,宋太宗和宋真宗时代,马匹数量为20 万匹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战马。但到宋仁宗时期,马匹就降到 10 万匹,几乎腰斩。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马匹只剩下可怜的1万多匹了。
为什么会这样?
花钱买马也不可能了。
辽国统一北方以后,切断了北宋和蒙古草原的马匹贸易。而契丹人愿意卖给北宋的马匹,通常都是质量很差的劣马,不能作为战马甚至军马使用。
原本还可以从西北买马,买来的马匹质量还相当不错。
宋钦宗时期,王襄上奏说:“盖青唐之马最良。”最优良的战马产自西北青唐(今青海西宁)。 “凡马所出,以府州(甘肃府谷)质量为最。盖生于黄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种,出环(甘肃环县)、庆者(甘肃庆阳)次之。”
随着西夏的崛起,切断了北宋向西北购买马匹的最后一条线路,也就彻底无法可想了。
至此,南宋自己养不了大量战马,又无法购买,自然是严重缺战马的。
没有战马,就不能大面积编组骑兵。而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很难面对北方强敌占据上风。
北宋的军队要么干脆没有骑兵编制,要么就是有骑兵却没有马匹。
淳熙十二年(1185),“建康府驻札诸军今年三月二十二日教阅,人队披帯官军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八人,战马二千匹。按本司兵帐,见管兵四万六千二百九十六人,马六千三百七十匹。数目大段不同”。也就是,骑兵部队应该有6370匹马,但实际上只有2000匹,缺了高达4000多匹,缺额非常极端。
即便是岳飞等人编组的精锐骑兵部队,马匹也只能满足百分之七八十的要求,这已经相当了不起啦。
同时代的北方骑兵大军,往往骑兵一人有几匹马,差距非常巨大。
金国灭亡北宋的几次战役中,都依靠骑兵为核心力量,在河南大平原肆意驰骋、穿插。
在这种地域作战,步兵至少训练和装备稍弱,几乎成为骑兵猎杀的可怜虫,不要说作战,步兵连逃跑都非常困难。
北宋的步兵防御阵地,被金国骑兵集团冲得七零八落,哪里还能不败呢?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标签: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