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当年就有明眼人指出:这个秦桧绝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杀了金国看守”跑回来的,而是金国给打点好行装礼送回来的。
而且根本就没有人“看守”秦桧,要说看守,那也是怕他喝酒不尽兴中途退席——金国将领对秦桧简直赶上曹操厚待关羽了。
《皇宋中兴四将传》记载,完颜宗弼(金兀术)对秦桧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给秦桧倒酒的,都是宋徽宗宋钦宗的老婆和女儿们,秦桧在酒宴上神采飞扬,纵论南宋山川地理,奔走的宋朝皇室女性在一旁屈膝下跪忍气吞声。
要说秦桧在金国那可是混得风生水起,成了达官贵人争相结纳的“香饽饽”,金国另一权贵、六部路都统、元帅左监军、鲁国王、金太祖完颜旻的堂弟完颜昌(挞懒)“亦厚待之”(秦桧给他当过“随军转运使”)。完颜宗翰(粘罕)更是把秦桧当做难得的人才推荐给了金国皇帝:“其言皆验”,意思是秦桧出谋划策料事如神,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于是在宋徽宗宋钦宗只分到 十五倾土地,自耕自食养活老婆孩子的时候,秦桧每天跟金国高官把酒言欢,连点残羹冷炙也没有分给前主子。
话题回到当年南宋大臣对的怀疑上来:当初,何樐、孙傅、司马朴和秦桧一起被金人“拘禁”,咋就单单跑回来一个秦桧?从燕山府到楚州三千里长路漫漫金兵与豺狼虎豹出没,手无缚鸡之力的秦桧居然一路顺风;秦桧自己也说有宋将因为眼红他随身携带的大量财物而要杀他,可是又有谁见过一个“逃亡”的人还能大车小辆地拉着金银财宝跑的?
这些疑点,不但南宋大臣看得清楚,宋高宗赵构也看得清楚,但是他们只敢怀疑而不敢动秦桧一根汗毛——这摆明了是金国派回来的公开身份的间谍(这让笔者想起了大使),杀秦桧不就打了金国的脸?这金国的报复谁受得了?
秦桧不是逃回而是派回,这一点金人自己写的史料中有详实记录:金国通直郎、秘书省著作、骑都尉张师颜写的《南迁录》,那里面至少有两次提到金国是怎么挖空心思把秦桧“送”回北宋朝堂的。
这个张师颜应该说与宋朝有大仇:“先臣(古代指代做官的父亲)顺昌为南宋刘锜所败。”但是他写的《南迁录》是不被后金(清朝)承认的,因为那里面记载了很多秘闻和金人被蒙古兵暴打的史实。
张师颜的《南迁录》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金国君臣在朝堂上讨论怎么对付蒙古骑兵的时候,拿秦桧举例子:
当时金国已经打不过南宋了,更不要说面对成吉思汗的马刀了,经常被围城痛殴,以至于“城中遗民不能去者,为其啖食无余,见妇人肥美者,必以献之上将充食焉。”连金国皇帝都要靠吃城中的女胖子才能活下去,只好光着脚向上天祷告,乞求蒙古人退兵,全没了围困汴梁时的耀武扬威。
被围在城里的金国君臣开始争吵怎么能让蒙古大军退去,这时候直学士院孙大鼎(很奇怪金人都取汉人的名字,或者他们本来就是汉人)还吹呢:“我们的战斗力是不如北兵(蒙古兵),但是比南宋还是强大的,可以拼一拼!”为了说服其他大臣,孙大鼎开始举例子:想当年我们打赵构的时候,先立了张邦昌的“楚”,后来又立了刘豫的“齐”,都没好使,最后还是忠献王(一说为完颜宗翰,粘罕,但是粘罕谥号“桓忠”而不是忠献,倒是秦桧死后宋朝给过这个谥号)主意高,把秦桧放回去当卧底“既不可以威服,复构怨之已深,势难先屈,欲诱以从,阴纵秦桧以归,一如忠献王之所料。” 最后金国君臣争论的结果,是成吉思汗占的金国地盘全归成吉思汗,金国每年再送上牛、马、羊各二万,银绢二十万——看着眼熟吧?当年金人就是这么欺负北宋的,果然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蒙古大军得了地盘和财帛牛羊,就放回了被他们抓去的金国大臣赵子宣、张元应,这时候轮到金国君臣怀疑了,就又拿秦桧出来说事:现在跟当年的宋朝一样,是个多事之秋,这俩小子被放回来,不是像我们派秦桧去宋朝那样当间谍吧?(北兵陷执官吏不知其几多,不知其存亡,传闻戮辱囚苦,皆是求死,独此二人忽然逃归,情态张皇,气貌不改,恐未必非敌之间?)
为了佐证这赵子宣、张元应不可靠,金人还翻出了陈年档案,找到了派遣秦桧之前金国人的谋划:想当年(金太宗天会八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我们大金国考虑到宋国君臣正上下一心想找我们报仇,我们想止住他们的攻势,但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主动求和面子上又过不去。这时候。鲁王完颜昌(挞懒)想了一个高招:派一个抓来并已经投降的宋朝大臣回去用大话吓唬他们,然后让他们向我们求和,我们先是假装不同意,最后假装勉强同意,这样我们就能敲诈很多利益(我佯不从而勉强以听,或可以定)。这时候忠献王就说了:这件事我想了三年了,也就一个秦桧可以承担这个任务,“我喜其人,置之军中,若纵之归国,彼处喜慷慨说事,必是得志,惟此人可济吾事,更须恩结其心。”
结果真的像忠献王说的那样:“顺昌之战,刘锜欲径进,而召刘锜。商虢之战,岳飞欲径进,而召岳飞。终于杀岳飞、废韩世忠、张浚,贬赵鼎,而南北之势定。”
金人在引经据典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逃”回来的大臣,一定要认真甄别,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危亡!
标签: 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