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河南淮阳岳飞观前游人排队打“秦桧”的新闻,其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打,手够不着,就朝秦桧跪像上吐口水。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隔几天就要对秽迹斑斑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进行清洗护理。
这样的景观恐怕在各地的秦桧跪像前都不鲜见。毕竟,恨秦桧,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共鸣了。人们有多爱岳飞,就有多恨秦桧。在小说评书中,他迫害忠良,他卖主求荣,他见风使舵,他恶贯满盈……他的身上几乎汇聚了我们对一个奸臣的全部想象。
史书中的秦桧,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对他的恨,到底冤不冤呢?
年轻时也曾反对议和首先,奸臣不是天生的。秦桧也一样,年轻时,他一度看起来像个忠臣的苗子。
秦桧26岁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一年后,金兵进攻汴京,索要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秦桧慨然上书,言兵机四事:
一、 金人贪得无厌,只能答应割燕山一路;
二、 金人狡猾奸诈,不能放松军事守备;
三、 应召集百官讨论如何组织誓书措辞;
四、 在城外设馆安置金使,不能让他入城和上殿。
但是当时金兵的态度十分坚决,坚持要宋割地,否则就攻取汴京。朝廷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其中有七十人同意割地议和,有三十六人不同意,而秦桧竟然是这三十六分之一!朝廷派秦桧做割地使,秦桧三次上章辞职,说:“此行专为割地,与臣开始的议论相矛盾,不符我的心愿。”
汴京破城后,徽、钦二帝被留在金营,留守的大臣唯恐灭族,不敢不听金人吩咐,准备立张邦昌为帝,此时,身为御史台长官的秦桧说出了他一生中最硬气的几句话:
“割两河地,恭为臣子,今乃变易前议,人臣安忍畏死不论哉?”
“桧尽死以辩,非特忠于主也,且明两国之利害尔。”
“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
为此,秦桧还得罪了金人,被掳到了金营。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意外?但这确实是“黑化”之前的秦桧。
重返朝廷,人设大反转
然而,人设反转发生在三年后。
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突然从金营回到了宋廷。
按秦桧自己的说法是“杀金人监己者”,夺舟而归。不过,多数朝臣都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和秦桧一起困在金廷的宋臣非他一人,凭什么单就他一人平安归来?有史料称,秦桧跟几个金朝实权人物交情不错,“盖桧在金廷首昌和议,故挞懒纵之使归也”。可是,就算是金人放他回来,也总该留个人质吧?可秦桧的家眷居然一个不落地回来了。仔细一想,确实有些蹊跷,这也是一部分人咬定秦桧是间谍的证据。
更蹊跷的是,秦桧这次回来,完全变了个人——他开始极力主张议和,并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纲领,即让南宋与金朝划江而治,而这正好迎合了宋高宗赵构的心意。
宋高宗得到他后高兴得夜不能寐,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一年后又升他为参知政事。
得势后的秦桧,开始继续黑化——
他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向各级府衙索要珍宝。每年腊月生日时,各州县送的寿礼达数十万,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的相府都应有尽有,富可敌国。
在秦桧专权的十八年里,他架空皇帝,堵塞言路,迫害忠良,宠信奸佞,对于异见者,一律进行残酷迫害,就连他曾经的领导兼恩人赵鼎,也被秦桧贬到海南绝食而亡。
当然,最引人愤恨的,还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迫害致死(《揭秘岳飞之死》文章链接)。尽管对于迫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尚存争议,但毫无疑问,在这起千古冤案中,秦桧的罪责无可推卸!
篡改历史,企图掩人耳目
秦桧做了这么多孽,大概也是心虚的。
在岳飞被冤死的第三个年头,秦桧向宋高宗上书说:“是非不明久矣。靖康之末,围城中失节者,相与作私史,反害正道。”他害怕自己的滔天罪行被民间记录,于是向宋高宗请求从此禁绝“私史”。
对于同样心虚的宋高宗来说,此策正中下怀。于是,一场焚书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比如,北宋司马光撰写过一部纪实笔记叫《涑水纪闻》,在反“私史害正道”的运动中,司马光的曾孙不但不敢承认他曾祖父的著作权,还被迫交出了《涑水纪闻》的大部分原稿,并惨遭焚毁,而后世所流传下来的只是该书幸存的一小部分;学者李光,不仅本人遭到秦桧的迫害,还祸延所藏图书。其家人在秦桧的威胁下,不得不把家藏的万余卷图书尽数焚毁……
为了树立自己在历史中的正面形象,秦桧一方面焚毁私史,另一方面还操控官史——他任命自己的儿子秦熺以秘书少监的身份负责修国史。
要知道,秦桧独霸相位将近十八年,但中间有几年时间被弹劾罢相。在他第二次上位后,他指使儿子将他罢相以来所有的诏书章疏,但凡涉及到自己的内容,悉数修改或焚毁,此外,大量日历、时政记录都不知所踪,而此后的记录全部出自秦熺之手。据统计,秦熺进献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日历》多达五百九十卷,其中有多少水分,恐怕只有这对父子心里清楚。
秦桧打着“私史害正道”的幌子,妄图控制舆论,掩人耳目,可是他忘了——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历史的真相总会借助各种方式和渠道流露出来。无论他如何费尽心机,都无法逃离臭名昭著的命运!
秦桧有多招恨?
数百年来,秦桧遭到了无数人的唾弃和憎恨。
岳飞冤死风波亭后,据说临安有一商贩深感愤恨,就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秦桧之妻)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中炸,并取名为“油炸桧”。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便争相购买。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简化工序,直接把两条面缠绕起来油炸,成为现今常见的炸油条。至今仍有些地方把油条称为“油炸桧”或“油炸鬼”。
在岳飞被害的第九年,有个叫施全的殿司小校,携刀藏在秦桧上朝的必经之路上。见秦桧路过,便径直冲上来行刺,结果未中被捕。从此之后,秦桧每次出门,都带着五十名执长棍的保镖。
秦桧死后,他的坟墓更是成了很多人的泄愤之地。元代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以快意,谓之“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代时,人们在岳飞墓前种了桧树,然后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清朝乾隆年间,有秦桧的后人中了进士,在殿试时,乾隆皇帝见面就问他,“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此话当真?”把这位考生问得羞愧难当,后来他到了西湖岳飞墓前,写下一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连秦桧的后人都为有这样的祖宗感到丢人……
直到现在,但凡有秦桧跪像的地方,都会饱受“摧残”。尽管秦桧不惜禁绝私史,篡改正史,以图身后名,但历史还是以它自己的方式让世人永远记住了秦桧。
标签: 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