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历史爱好者而言,两宋可谓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期,宋代的文化、艺术、经济和政治制度都达到了封建史上的一个巅峰,但如此辉煌的一个王朝,最后却毁于异族入侵,实在是令人惋惜。
北宋的灭亡确实是有点“作死”的感觉,公元1114年9月,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拉林河誓师伐辽,辽金战争爆发。
女真人当时仅为辽国边陲的一个蛮荒部落,但统一后的女真部却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连败辽军,以至于需要辽天祚帝御驾亲征。但即便是皇帝出马,辽军面对女真人仍是一路溃败,而此时辽国内部又发生叛乱,天祚帝被迫退兵,于是整个辽东很快便落入女真人之手。
此时辽国的灭亡已初显征兆,而置身事外的北宋突然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从山东乘船前往辽东与金国结盟,共同抗辽。
其实从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双方一直是保持和平,辽国皇族也非常崇拜汉文化,两国每逢大事之际都互派侍者庆贺或吊唁,按理说北宋不应该在辽国背后捅刀子。
但是宋辽之间就是塑料姐妹情,宋人对《澶渊之盟》并不满意,因为这个条约使北宋政府放弃了燕云十六州,这片土地可让北宋王朝碎碎念了几百年,一直都想拿回来,可无奈打不过辽国,只能咽下这口气了。
因此在看到辽国后院着火后,北宋立即就沸腾了,准备连金伐辽。不过对于伐辽之事,北宋内部也有反对之声,如太宰郑居中就表示:“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
郑居中的意思很明白,他认为宋辽签有盟约,不应该去主动挑衅,即便是不出手相救,也不要落井下石,等着他自己灭亡就可以了。
但包括郑居中在内的反对之声很快就淹没在了满潮文武的兴奋之中,大家都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地区最好的时机,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北宋与金国达成了《海上之盟》,决定共同伐辽。
连金灭辽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宋军废柴般的战斗力让金人彻底看清了北宋的实力,于是在灭辽后不久就兴兵南下,于公元1126年制造了惨烈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有多惨?这个真的不忍细说。北宋的王公贵族无不沦为奴役,公主妃嫔也都成了金兵的玩物。由于太过于屈辱,南宋的史书上对这段历史记录的非常粗略,这在相对独立客观的中国史学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史官们根本没法下笔,当时可没有速效救心丸,搞不好写着写着就是气得心梗了。
靖康之耻,公主皇妃纷纷沦落风尘
鉴于金人把事儿办得太绝了,宋人十分仇恨金国,恨不得把金人撕成碎片。南宋从孝宗年间起也高过几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直到蒙古的崛起才给宋人看到了复仇的希望。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当年徽宗作死景象至今还历历在目,南宋又怎么会轻易重蹈当年的覆辙呢?南宋政府明白的很,辽国再不济也比金国强,而金国再不济也比蒙古强!所以面对着蒙金战争,南宋还是非常克制的,没有在金国背后捅刀子。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南宋的克制并没有换来金国的安分,金宣宗在蒙古人那里受了委屈之后,转头就想从南宋那里找点安慰,结果还没等南宋落井下石,金国反而是茅坑里打灯笼——找起屎(死)来。
蒙古对于宋金之间的仇怨是了如指掌,于是成吉思汗多次派人前往南宋,商议联合灭金之事。而南宋对于蒙古也有所耳闻,宋宁总采纳了真德秀的建议,在蒙金之间选择了中立,但是停止了对金纳献岁币。
南宋停止缴纳岁币的举动让金宣宗十分恼怒,在权臣术虎高琪的怂恿下,脑子发热的金宣宗决定南下伐宋,这让宋金之间彻底撕破了脸。
此次宋金战争,金军先胜后败,顺势惨重,逾发地削弱了金国国力。而南宋虽然克制了仇恨,没有对金国穷追猛打,但对金国的国运已经越来越不看好了。
金宣宗时金国的疆域
宣宗死后,金哀宗继位。鉴于宣宗时期的处处树敌,金哀宗在上台伊始就立马修复与南宋的关系,积极联络一切抗蒙武装。但此时金国已是积弊难返,尤其是在三峰山之战惨败之后,金军主力尽失,南宋政府感到金国已经要完了。
此时南宋名将孟珙认为金国的覆灭已成定居,如果坐视金国灭亡,那么南宋不会得到一点好处,反而会给予蒙古人日后南侵的借口。事到如今,不如干脆联蒙灭金,这样也可以多分些地盘,为以后抵御蒙古入侵增加更多的防御纵深。
从孟珙的建议中可以看出,当时南宋君臣对于蒙古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可以负责任的讲,南宋政府十分重视北宋灭亡的教训,在整个蒙金战争中,南宋政府在心中是绝对支持金国的。可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金国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南宋,反而试图入侵南宋,导致宋金关系彻底破裂。
但即便如此,南宋政府仍然没有配合蒙古人夹击金国。当然,由于金国在军事上的接连失败,南宋也不敢轻易支援金国,以免给蒙古人留下口实。
不过当得知金国开封失守后,南宋政府认为金国已经彻底没救了,于是采纳了孟珙的建议,与蒙古共同出兵,合围金国最后的根据地蔡州。1234年,蔡州城被蒙宋联军攻克,金国灭亡。
标签: 联蒙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