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从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出卖给契丹之后,契丹人就成了悬在中原王朝头上的达尔摩斯之剑,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面对草原帝国的天然屏障,没有了燕云的中原王朝等于是门户大开,草原帝国是想来则来,想走则走,正应了那句话,"丢燕云必祸中原"。
石敬塘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深受其害,他们心心念念的就是收回燕云。其中后周世宗柴荣雄才伟略,御驾亲征,一举收回了三州之地,然而天妒英才,待他正要趁势收复十六州中最关键的幽州之时突患重疾,没多久就因病去世,宋太宗赵匡义两度北伐,然而因战略失策、战术失当,都无功而返。
燕云十六州分布图
宋朝被迫和辽国订下澶渊之盟,由此获得了和平,但是燕云之地却始终是宋朝皇帝的心病。徽宗继位之后,正逢女真人崛起,于是徽宗皇帝为了收复燕云,主动和女真人缔结"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灭辽之后,女真人却成为了宋朝更大的敌人,很快就引来了“靖康之耻”,赵家天下只剩半壁,北宋成了南宋。南宋却又搞"联蒙灭金",最后还亡在了蒙古铁蹄之下。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南宋为什么就不吸取北宋的教训呢?
二帝被掳
一、 南宋与金国之间的矛盾1、 金国给南宋带去的耻辱
金国当年在攻破汴京、俘虏徽宗和钦宗后依然没有收手,女真铁骑一路撵着高宗跑,逼得高宗一度逃亡到海上,因为整日受到惊吓,高宗还落下"隐疾"。在南宋君臣的齐心协力下,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阵脚,保住了半壁江山,并且和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
对于南宋来说,这些已经是"奇耻大辱"了,南宋还得向金国称臣,每年还得给金国二十多万两白银和二十多万匹绢。只要有点羞耻心的南宋人,内心都会有对金国的仇视之心。这种情况下,北伐金国,向金国复仇就成为了南宋君臣心心念念的事情(像秦桧这样卖国求荣的除外)。此时,想让南宋上下理性地对待与金国之间的关系,简直不要太难。
隆兴北伐
蒙古崛起之后,南宋朝堂之上关于"联金抗蒙"的声音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就多次上疏皇帝,强调南宋和金国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建议皇帝选择与金国交好,宋金一起,共抗蒙古。
结果消息一经传出,在临安城引起了巨大轰动,据史料所载,以黄自然、徐士龙等人为首的太学生们叩伏在皇宫门前,请求皇帝杀乔行简以谢天下。虽说乔相的思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但是更多的人想要的是雪耻。这就好比,如果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给揍了一顿,并且还被抢走了他几乎所有的家当,这个时候你让他和欺负他的人去精诚合作,他岂能轻易接受?
蒙金战争爆发之前的形势
2、 金国的"取宋抗蒙"之策
南宋臣民虽然很想灭金,但是对于是否和蒙古结盟,其实也挺谨慎的,毕竟之前"联金灭辽"的教训还是挺深刻的,不然也不会拖那么久才做出决定。这里面起到推动作用的反而是金国。金国上下总把南宋看得很轻,处处皆以南宋的宗主国自居。
金国在蒙古的兵锋之下被迫迁都汴京之后,金国皇帝派使节出使南宋,目的就是让南宋不要和蒙古结盟,但是金国皇帝的姿态却高的离谱,他要求南宋无偿向金国提供100万石的粮食,以充军用。南宋也没有说一口回绝这100万石粮食,就在边界和领土上提出了一些要求,结果金国方面根本就不愿意和南宋方面谈。
蒙金战争爆发后的形势
金国方面的一番表现让南宋方面恨上加恨,就找了一个"战乱阻隔"的借口停了"岁币"。金国心想一个南宋也敢这样对自己,既然南宋不给,那就自己去取。金国皇帝除了留下部分防御蒙古的军队以外,几乎把国内军队抽调一空,用来攻打南宋。
结果让金国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女真人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宋人也不是靖康年间的宋人,金军大败而归,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就算南宋不帮金国,能保持中立,对于金国来说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然而金国却想着"取宋抗蒙",不仅让自己本来就没剩多少的家底再受损失,还把南宋向敌人那边推。
宋金战争
二、 联蒙灭金纯属无奈之举1、 蒙古的"震慑"作用
铁木真在建立大蒙古国之后,主动断绝了与金国之间的臣属关系,并接连发动了三次对金国的战争,当时金国的人口是蒙古的40多倍,军队是蒙古的10多倍,所以铁木真也没想着一次就能灭金,他第一次主要是摸底,结果金军很不经打,西京都被他轻松拿下,不料他被流矢所伤,不得不退军休整,第二次就打出了野狐岭大捷,消灭了金国数十万的生力军,第三次就攻占了金国的中都,最后止步于金国的关河防线。
他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把金国打得喘不过气来,而南宋却从高宗到宁宗的三次大规模北伐都无法让金国感到痛,两相对比之下,蒙古军的战斗力给南宋君臣带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野狐岭之战
金国在南迁之后,铁木真从全盘考虑,只留下他的爱将木华黎和少量军队来继续蚕食金国,而他本人带着主力军团准备西征。待他西征告捷之后,他再次派出大军伐金,为了避开关河防线,他准备向南宋借道,从四川向金国背面进攻,但是南宋没有同意,一气之下的铁木真干脆不搭理南宋了,直接让军队强行从四川过路,南宋的四川守军不可避免地和蒙古军发生了战斗,结果南宋军队惨败,如果不是铁木真突然去世,也就没有后面"联蒙灭金"的事情了。
4年之后,继位的窝阔台再派使节入宋,要求借道,结果使节意外被南宋的四川守军所杀,怒火中烧的蒙古军准备先攻占四川再说,南宋方面看情况不对,就向蒙古妥协了,并且还给蒙古军队补充了不少的粮草物资,蒙古军也因此把恢复了一些元气的金国再次打到谷底。蒙古军这两次借道的作为未尝没有"震慑"南宋的意图。
蒙古军的需要“借”的道
2、 此时之蒙古非彼时之金国
完颜阿骨打在发动对辽国的战争后,虽然数败辽军,但是他并没有绝对的信心来彻底灭了辽国,所以当时不仅仅是宋徽宗寻求和金国结盟,金国上下也希望富庶的宋朝加入到战争中来,让辽国形成两线作战的局面,增加灭辽的胜算,同时减少金国在灭辽上的损失。
换句话说,当时的北宋在金国眼里还比较有分量。结果到了南宋需要考虑是否联蒙的时候,蒙古就不像昔日的金国了。虽说蒙古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南宋表示出结盟的意愿,但是铁木真从攻打金国开始,就是一帆风顺。
强大的蒙古军
野狐岭之战还未开打的时候,南宋方面有一位叫余铮的大臣在出使金国之后,回来就对皇帝讲蒙古人很厉害,甚至比女真人当初崛起的时候还要厉害,金国上下对于蒙古都颇感无力,并且他还说金国的形势很危险,有灭亡的趋势。
所以,就算南宋不联蒙,蒙古灭金也是时间的问题,这就导致蒙古对于是否联宋远没有昔日金国之看重。对于南宋来说就不一样了,如果因为联金抗蒙招惹了蒙古,那么蒙古必然会对南宋采取相应的行动,四川的那两次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
勉力支撑的南宋
结语"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在性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二者都是为了消灭一个敌人,然后迎来一个更强大的敌人。然而,南宋并非不懂得吸取北宋的教训,一切都是不得已。首先,金国自身没有给南宋提供“联金”的条件,反而还发动对南宋的战争;其次,蒙古的强大让南宋不得不思考金国灭亡之后的事情和独自抵抗蒙古的问题;最后,自古就是弱国无外交,南宋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给自己增加实力。
"联蒙灭金"起码能够短期内不会和蒙古爆发战争,另外,如果南宋军队在灭金中的表现比昔日灭辽要好,或许可以让蒙古稍微有些忌惮,从而让南宋上下有时间来进行抗蒙的准备工作。所以说,即使南宋最后还是被蒙古所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正确看待"联蒙抗金",不应全盘否定。
参考文献:
《金史》
《宋史》
《蒙元帝国》
《续资治通鉴》
《大金吊伐录》
《三朝会盟汇编》
标签: 联蒙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