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处于重大历史转折点的,运气不好的受到外部自然环境考验的封建王朝。
为什么说明朝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呢?因为明朝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中国从努力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那么明朝就是中国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如果转型成功,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力就会极大的增强,也就不会出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百年国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中国在明朝时期正在转型呢?第一,从经济方面看。中国虽然从总体上仍然是小农经济,但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就意味着中国出现了新兴的社会发展动力。如果资本主义萌芽的力量超过小农经济的力量,那么中国就会率先实现经济上的转型。但是在各种封建因素的制约之下,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其力量远远弱于小农经济。也就是说转型的经济动力不足。第二,从政治方面看。当时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秦朝建立就出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明朝时期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这种制度在这个时候,对整个社会是起一个阻碍作用的。并且这种阻碍是整体性的阻碍。中国的思想、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这种制度的严重阻碍。也就是说转型的政治阻碍太大。第三,从阶级力量方面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后,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只不过是市民的力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强。但这种增强有限,从整体的阶级力量来看,市民的力量远远低于地主阶级的力量。力量达不到,自然不能变革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就是说转型的阶级力量不够。第四,从思想方面看。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的是忠君爱国,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然如此新事物的产生从思想方面就没有基础。也就是说,当时具有儒家思想的农民和地主阶级都对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持一种敌视的态度。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认同,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举步维艰。那也就谈不到整个社会的转型。要知道一切的基础与动力是经济。或者说是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当时也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的新思想,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许多批判君主专制及儒家思想的杰出人物,但这些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旧有的阶级和思想;虽然他们对儒家思想和专制制度进行批判,但是他们的目的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而不是进行批判的否定!也就是说,在思想上仍然是守旧的儒家思想一家独大。也就是说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不稳。第五,从科技发展方面看。中国的科技被称为传统科技,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为小农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小农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到了明朝时期,中国小农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对科技的要求降低;加上明朝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科技失去了创新性,以至于中国传统科技逐渐的落后于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之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过程中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其近代自然科学也是快速进步。中国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相比远远落后了。没有科技的支持,社会的转型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科技的支持度不足。
为什么说明朝运气不好呢?因为明朝的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内忧方面:政治越来越腐败,皇帝和士大夫的冲突越来越多,宦官干政现象严重,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人民起义越来越频繁。这种腐败与起义累积起来,就逐渐摧毁了明朝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说内部环境不稳定,这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建设。致使社会的变革速度越慢。使中国从领先西方几十年到落后西方几十年。这几十年的延缓导致了中国100多年的沉沦。外患方面:少数民族对明朝政权的军事攻击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对明朝的打击最大。并且后期蒙古族也加入了对明朝打击的行列。没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社会转型也无法进行。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及外部的社会环境是进行社会转型的保障。而明朝恰恰没有这个内外的保障。
为什么说受到外部自然环境考验呢?明朝遇到了世界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小冰河时期。在此时期中国的气温明显下降,粮食产量明显降低,并伴之以旱灾,蝗灾,瘟疫等等。使原本已经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彻底激化。使明朝政府无力平定内忧与外患,导致了最终的灭亡。
总之,明朝虽然没有完成社会转型的任务,但是他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体上是一个各方面处于缓慢进步状态的封建王朝。
标签: 明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