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1405~1433)年间七次大规模的远洋航海,跨越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是当时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航海项目。
七次下西洋郑和在七次远洋期间,到过三十多个国家金额地区,郑和第一次航行从福建出海,到占城向爪哇方向南航,之后再次在爪哇三宝垄登陆,再次航行到三佛齐旧港,期间还去剿灭了陈祖义等海盗,又向苏门答腊、满次加、锡兰、古里等国。1407年10月2日郑和的第一次航海结束,回到明朝。1408年10月13日郑和开始第二次航海,前往古里,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巴里等国,第二年回朝;第三次1409年10月郑和从太仓出发,从海上出使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第四次1413年11月出海,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第五次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孟加拉),1422年9月2日回国,朱棣就是这年死的。1430年1月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郑和死在了印度西海岸古里。之后明朝再没有出海。
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记载非常的多,明朝编年体史籍《明史》许多处都有关于郑和下西洋和从海外带来的朝贡团队,另外郑和下西洋时候的翻译马欢也留有著作《瀛涯胜览》,此书记录了郑和下西洋时马欢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海路线、地理、政权、风土人情、语言为等等。
另外明朝茅元仪的《武备志》中记载了郑和航海图,又叫《茅坤图》,传言郑和的航海资料全部被毁,这份航海图据研究应该是郑和航海时发放给船员使用的,因此真实度比较高。
以下是部分《郑和航海图》(一共44张22幅图):
标签: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