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是明朝官方组织的壮举,本身带着目的性,却不是为了开疆拓土,与哥伦布等人的殖民掠夺完全不同。郑和,本姓马,名三宝,具体经历不详,洪武是被阉割入宫服侍燕王朱棣,又称‘三宝太监’,历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
一、郑和七下西洋目的
燕王朱棣皇位得来不正,打进南京后,没有见到建文帝朱允炆,有人说葬身火海,也有人说趁乱逃出海外。
朱棣为坐稳皇位。不得大开杀戒,将建文旧臣连根拔起,迁都北京。同时派心腹郑和出海暗访朱允炆。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海外,以示中国富强。郑和出海首要任务是寻找朱允炆,次要才是宣扬明朝国威。
二、郑和之后,为什么停止?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郑和奉命七次代表明朝出使海外。
郑和出海,每次动辄万人,大小船只成百上千,中间也曾清剿过海盗陈祖义,也打击过对明朝不敬的番国。
很明显,投入巨大,收益甚少,虽然诸多番国派出使臣向明朝表示臣服和向往,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每次明朝不得不赏赐大量财物,反而给明朝带来负担。
耗费大,没有收益,亏本的生意谁还做,何况明朝自给自足,以天朝大国自居,对海权也没意识,所以郑和以后就此放弃。
三、七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列出十五不征之国,明显是朱元璋为防止后继之君滥用武力、穷兵窦武所做的决定。
这不代表明朝不喜欢开疆拓土,而是以武力为后盾,本着以德化服众的原则,通过与列国和平友好交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构建以明朝为中心实现世界大同的目标。
郑和七下西洋,也肩负着传播华夏文化,宣扬中原文明,直接促进中外和平交流,商业贸易发展,如果不是后来实行海禁,明朝也不会败的那么惨。
同一时期的哥伦布等人,典型的刽子手,靠殖民、掠夺各地,到处烧杀抢掠完成财富积累。
明朝重视陆权忽视海权,郑和七下西洋也是被动进行,得不偿失的行动,短时间内让世界认识大明,虽然有莫大的好处,却没能将其转化为利益。
标签: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