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为什么被罢官?
答: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被罢官,一般解释是,魏忠贤弄权,贪功,故意排斥走袁崇焕,独吞大功。这种套路,其实在孙承宗卸任辽东经略时已出现过一次了。比如,问:孙承宗守辽,后金不敢进逼,为什么被罢官了?普通的解释就是,孙承宗得罪了魏忠贤,被魏忠贤在天启帝耳际边大讲坏话,孙承宗没法在辽东呆下去。
先说一下,魏忠贤的确就是明末一大奸铛,人渣,败类,几乎没干过什么好事,祸国殃民。但孙承宗、袁崇焕离任下课的锅,魏忠贤却不能背。
简单说一下孙承宗下课的缘由。
孙承宗出任辽事之初,雄心勃勃、满怀豪情。
但到了任上,很快就觉察到自己才能有限,才难堪任。
公元1580年到1644年的近64年时间属于“小冰河期”,气温偏低,极地冰川增加,降雨量减少,内陆干旱,作物歉收,大明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彼时最佳做法,就是收缩战线,以守为正着。
孙承宗上台,一斥前任王在晋退守关门的作法,大力扩军,砸巨资打造自己心中的“关宁防线”,从八里铺到锦州修“四十七城堡”、“台”数百座,工程浩繁、宏大,耗费庞大。
孙承宗的战略思想就是,只要将防线延伸到后金的地盘,把房子修到后金的家门口,凭着手上的十几万兵力,就必能解决辽东问题。
可是,他这么一搞,不到一年时间,庞大的开销就逼得朝廷财政接近透支。
对这种恶劣态势,当时的工科给事中方有度直言不讳:“即今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向西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孙承宗把防线修到了宁远、锦州、大凌河、右屯,有人盛赞他“收复”了这许多地方。
但是,这些地方,根本就是后金主动放弃了的。
当初努尔哈赤攻陷了广宁,考虑到女真人人口太少,不容易消化这广袤的地域,就挥挥衣袖,施施然打道回府了。
一句话,孙承宗铆足劲“恢复”的失地,全是后金不要的地盘,而辽东问题已成明帝国财政的“尾大不掉之患”。
孙承宗欲罢不能,咬着牙将防线从锦州延伸至右屯,再由右屯之又向三岔河挺进,眼看就要拓展到三岔河以东的耀州城下了。
三岔河以西的地盘,后金都不要;耀州,后金可是要的,他们正在柳河东岸修筑耀州城池,不过,施工才刚刚开始,城墙才砌一丈高,里面兵马不足三百。
说起来,孙承宗任辽事以来,还没和后金打过一仗,饱受朝内廷臣诟病。当他侦知耀州只是个半成品的低矮小城,而且兵寡,毫无防备,就决定以狮子搏兔的精神打一仗,建立自己以武力收复失地的光辉形象。
悲摧的是,这一仗,孙承宗玩砸了:鲁之甲、李承先二将战死,总兵马世龙所部数万人明军一哄而散,其中淹河者,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更可怕的是,这一败讯引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辽东明军自萨尔浒大战以来,将士多为惊弓之鸟,十二万人一下子逃散了六万多,只剩下五万八。这逃散的六万人中,有一些是在三岔河直接溜号的,但有更多是在大凌河、松山、宁远,甚至山海关就跑路了的,军心之败坏,实难堪一战。
这种情况下,孙承宗只好灰溜溜下台。
看,孙承宗的下台与人家魏忠贤无关吧?!
事实上,孙承宗在天启二年八月走马上任,仅仅一个多月,就深感自己干不了这个事,在当年十月就毅然上交了辞呈,主动要求离职。而到柳河惨败前,他前前后后所写的辞职申请书有近二十封!可惜天启帝对他信心满满,一直没同意,是通过这场惨败,看清了他外强中干、虚弱无能的本质,才批准他卸任回家。
下面正式说说袁崇焕下课的原因。
宁锦大捷并非什么“大捷”,就算是真的“大捷”,也与袁崇焕无关。
袁崇焕时为辽东巡抚,负责对后金战事,但他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出来的临阵怯敌、谋略失当、守土无方,让人大失所望。
蓟辽总督阎鸣泰对这场大战的评价是:“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河南道御史李应荐弹劾袁崇焕说:“袁崇焕假吊修款,设策太奇,项因狡虏东西交讧,不急援锦州,此似不可为该抚。”
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自己也很知趣,引咎辞职。
天启随即批复:“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
“袁崇焕暮气难鼓”的表现在哪儿呢?
袁崇焕“以修房子来收复失地”的战略思想和孙承宗一脉相承。
他受孙承宗的指派,把宁远城修得又高又大,非常雄伟。
这,也就激怒了努尔哈赤。
孙承宗拍屁股走人后不久,即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倾后金十万精骑大举攻打宁远。
与柳河之战中明军一溃千里不同,袁崇焕表现得很无畏,坚守宁远不撤。
虽说存放在右屯的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距宁远二十里外的觉华岛上三万余军民被屠;宁远以东全部屯、堡的“房谷”烧成白地;河东堡、笔架山、龙宫寺、觉华岛的粮食付之一炬;觉华岛周围两千余艘战船被毁,但袁崇焕毕竟守住了城池,还呈上了一份不俗的战报:“宁远捷功奴夷首级二百六十九颗,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献俘报可。”
最终,在兵部尚书王永光的倡议下,宁远之战被定性为“宁远大捷”,袁崇焕本人先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随后又加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
而在宁远之战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努尔哈赤攻城并未显败象,却突然匆匆收兵。个中原因,是东江毛文龙乘虚直捣努尔哈赤的老巢沈阳,使其不得不放弃了对宁远的攻击。
由此可见,“宁远大捷”,应该也有毛文龙的一份功劳。
“宁远大捷”过后八个月,努尔哈赤背患毒疮,不治身亡。
袁崇焕故意和皇太极议和,目的是趁议和之机修筑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三城。
毛文龙在宁远之战中的背后捣乱,让皇太极深深地感到,此人不除,终成后金腹背大患。于是,也一本正经地和袁崇焕议和,借议和为名,稳住宁远一线的明军,放手剿灭毛文龙。
袁崇焕的宁远城遇上了危难,毛文龙能奋然而起,从背后发力,给后金以重创,及时地化解宁远正面战场的危机;而当后金以倾国之师扑向毛文龙、扑向视中国为宗主国的朝鲜时,袁崇焕却见死不救、拒绝发兵相援,眼睁睁地看着毛文龙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眼睁睁地看朝鲜被后金打趴、打服,最后倒向后金的怀抱,让人遗憾。
毛文龙和朝鲜被难,天启帝和众廷臣不断催促袁崇焕从宁远方面进军以牵制后金,但袁崇焕却以修建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三城为借口,自称三城修好,就可以收复全辽。
但是,当后金料理了毛文龙和朝鲜,调头驱赶在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三地筑城的明军, “明之大凌河及小凌河驻兵,弃城遁走”,即袁崇焕以牺牲东江和朝鲜为代价所经营的“三城”转瞬间就丢失“两城”。
镇守锦州的是总兵赵率教,此人是个硬汉子,坚守不退,据城坚守。
皇太极鉴于赵率教的火力太猛,便放缓了攻打锦州,而通过围困锦州来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准备将明廷发来的援军悉数歼灭于野战中。
原先,袁崇焕拼命地修挖城池,修城墙,有人问他,你这样修啊修,修出来的都是孤城,如果后金派大军围困这些孤城,那明军该怎么应对?
袁崇焕颇为自信地说:“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
然而,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这种说法不过是纸上谈兵!
他训练出的“关宁铁骑”,只能凭城坚守,不能野战,面对后金军队的围城打援,他只能将所有兵力收缩在宁远一城,至于锦州的生死,只能听天由命。
他上书向朝廷解释说:“贼奴有累胜之势,而我在积弱之余,十年以来战栗畏敌,如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而宁远、松山、杏山、塔山四城为山海关之藩篱,如若宁远有失,则山海关必定震荡,可谓天下安危所系,故臣不敢以四城之兵而远救锦州。”
赵率教坚守了几日,发现宁远方面并不像事先说好的“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并没有援军来助战,顿时慌了手脚,一再写信向袁崇焕求救。
赵率教一慌,袁崇焕就更慌了,一会儿说“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用寡法”,一会儿又说“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警其营”,一会儿又说派“师东出而抄其后”,一会儿又要遣蒙古部落“从北入援,无所不用其力”
事实上,什么募死士、川渐死卒、蒙古部落这些,如果真能用,早用了,这会儿也只能说说而已。
袁崇焕惶惶不可终日。
纠结了好长时间,一咬牙,派出了四千人,由尤世禄、祖大寿率领,从东面绕过后金军营袭击其后,美其名曰:“以奇兵逼之”
明军本来对野战就有心理阴影,现在又是以寡击众,且后金已设好伏击圈,两军一交锋,明军便四散奔逃。后金“获马匹百五十余匹”。
入援失败,原本就在意料之中,可袁崇焕却方寸大乱,六神无主。
他向朝廷汇报说:“五月一过,盛夏即来,酷暑之下,夷兵未必能久留,彼时,臣令舟师绕后,复令蒙古人声援,如其退去,则为大明之福,皇上之灵矣。”
显然,袁崇焕是寄希望于后金士兵耐不住酷暑退兵,又幻想派水师和蒙古部落继续援救。
其实,水师不能陆战,蒙古部落不肯出力,这是谁都心知肚明的,袁崇焕自己也说“如其退去,则为大明之福,皇上之灵矣”。
接下来,他又说:“万一锦州失陷,宁远必受其兵,此乃剥肤之患,必须急调蓟镇、宣府、大同之兵于山海关准备入援,又必须迅速筹备粮草,粮草备则行动方能神速,当下之计,除了遣将调兵之外更无别法也。”言下之意,是应该准备锦州后事了。
但他要求把北方的保定、蓟镇、宣府、大同,甚至包括京营的军队都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来,令人惊骇莫名。
蓟辽总督阎鸣泰当时就摇头痛骂道:锦州不过是一个偏远小城,当初就不该投入这么多精力去修建,现在居然要动用辽东、蓟镇、宣府、大同等几大军区的兵力前来援救,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袁崇焕急得手足抽筋、口吐白沫,毫无办法。
在他看来,“除调将遣兵之外,更别无他法”,既不能调关内的后赴难,那就只有听天由命地等后金攻破锦州,然后来攻宁远,然后攻山海关……
在他的心里,锦州已经没救了,宁远没救了,山海关没救了,他的信心低落到了谷地,除非,有奇迹出现。
袁崇焕没有想到的是,奇迹真的出现了。
没过几天,后金军真撤退了。
原因是:劫后余生的毛文龙又在后金的后方捣乱了!
在皇太极尽发主力攻打锦州时,毛文龙尽出精锐袭击昌城、辽阳。
皇太极由是被迫撤军。
躲过此劫的袁崇焕赶紧上表替毛文龙请功,并大拍其马屁曰:“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所以,宁锦大捷并不是什么“大捷”,就算是“大捷”,也不属于袁崇焕的。袁崇焕引咎辞职,合情合理,他下课回家,没人家魏忠贤什么事儿。
标签: 宁锦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