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统治时期前面接着的是所谓的“康雍乾盛世”,后面接着的是“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朝中期由盛变衰的一个皇帝,历史上大都称其为“平庸”皇帝,非中兴之主。
要对嘉庆皇帝进行评价,就要分析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施政上入手进行全面分析。(乾隆南巡图,绘画)
清朝是在嘉庆皇帝即位开始衰败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的衰败在乾隆执政后期已经开始了,史书上鼓吹“乾隆盛世”是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是统治者的政治舆论,蒙蔽了后世对乾隆的看法。
清朝中期的衰败源自于封建制度本身的制约性,清朝建国100多年后的乾隆后期时各种矛盾已经凸显出来。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满八旗子弟开始丧失战斗能力,成为清朝的寄生虫,依靠皇室的特权和供养生活。这也是封建王朝的通病,是难以避免的。
根据记载,乾隆37年、38年(1772-1773年)间,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长等因素,四川、湖北两省交界的未开垦山区谋生的流民人数达到几十万人。加之河南、安徽、江西的流民都流亡到湖北、四川交界的原始森林讨生活,估计人数达到100多万。这么多衣食无着的百姓并没有选择起义,而是向山区原始森林出发谋生存,生活非常艰苦,这批流民就是农民起义的温床。清政府治下,不但没有疏导,而是对这些流民仍然盘剥,白莲教的传播使得绝望的农民有了盼头,要么死,要么起义,白莲教起义由此爆发。(白莲教起义图,白莲教起义的主体是四川、湖北山区的流民,他们已经无法生存)
1775年,河南白莲教刘松起义,失败;1796-1804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时间长达9年,这一起义是在乾隆末年爆发的,和嘉庆皇帝没有多少关系,嘉庆皇帝于1799年真正掌权,1804年平息白莲教起义,耗费白银2亿两。
可以毫不客气说,乾隆统治的后30年衰败已经开始,嘉庆接受了一个烂摊子!
嘉庆皇帝施政如何?嘉庆皇帝并非平庸的皇帝,施政方面还是有一些建树的。
一、结束清朝的“文字狱”。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文字狱盛行。乾隆时期编制《四库全书》的汉人官员,很多人因文字狱被杀、流放、免职,纪晓岚算是处境比较好的汉人官员了。
嘉庆继位后,遵循清朝前朝皇帝治国理念,提倡“以孝治天下”。1804年,嘉庆帝亲自到翰林院拜谒孔子的牌位,这也是白莲教起义被镇压后嘉庆痛定思痛的结果。自嘉庆帝开始,针对汉人的“文字狱”削弱了不少,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二、整顿吏治,打击贪腐。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嘉庆在主政初期就快刀斩乱麻处理了和珅,收缴大批的赃款赃物,但这点财物连应付“川楚白莲教起义”都不够!
1800年,嘉庆处死了漕运总督富纲;1806年免河东河道总督职务,处理了直隶司书王丽南的侵占清政府31万两白银的大案,涉案人员达到24个州县官吏,令人触目惊心。
1809年,处死了漕运御史英纶;同年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
三、平定任内农民起义,解决人地矛盾。
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有三大影响比较大的农民起义:
1、川楚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是四川、湖北的流民起义,起义军攻打下204个州县,击毙了中下级军官400多人,1796年爆发,1805年才彻底镇压下来。
2、福建蔡牵海盗起义。清政府在福建的统治压迫比较厉害,很多人生活艰难,于是出海为盗,依靠劫掠和收保护费生存,最终演变成农民起义。该起义直到1809年才被镇压下去。
3、1813年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选择的时间是嘉庆皇帝出巡热河,京师防备松懈之际,起义的规模比较小,但影响巨大。天理教教徒在皇宫太监的指引下,居然攻进了紫禁城的外围,虽然很快镇压,但让嘉庆皇帝丢尽了面子,老窝差点被端了。
几次农民起义让清政府花费了巨额资金才平息下来,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农民起义提醒嘉庆皇帝要善待百姓,他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农业生产,推广土地的精耕细作,推广高产作物土豆和玉米的种植,广袤的东北地区却不允许汉人迁徙,然后开垦土地,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暂时缓解矛盾而已。
四、整顿旗务。
八旗子弟遵照清朝的组训,不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学习满语、骑射,为战争做准备。长此以往,八旗子弟大都不务正业,依靠国家的补助生活。到乾隆后期,很多旗人生计都出现问题,嘉庆想了一个办法叫——“京旗移垦”。让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八旗子弟迁徙到东北,开垦土地生活,减轻国家的负担。住惯了北京的八旗子弟绝大多数都不同意迁徙东北,拒绝执行嘉庆皇帝的命令,嘉庆也只好作罢。
广袤肥沃的东北地区,汉人不允许迁徙开垦,八旗子弟不愿意迁徙开垦,让这一方土地大都闲置着不开发!(1793年,马戈尔尼出访清王朝,马戈尔尼像)
五、对外政策——闭关锁国,严控鸦片。
1793年,首个西方国家的外交使团访问中国——马戈尔尼率领的英国外交使团。马戈尔尼企图打开中国的经济大门,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给英国商人;2、希望在北京开设商业贸易点;3、在靠近中国茶叶和丝绸产地地方租赁一个小岛屿,方便贸易;4、废除广东贸易的各种限制;5、订立贸易条约,仿照清朝和俄罗斯贸易的先例进行贸易。
乾隆皇帝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工业产品、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对此乾隆接受礼物,但不进行推广,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据说当时马戈尔尼随行有一个小男孩,他说清朝的皇帝不懂贸易,他们只听懂大炮的语言。(接见外国使团绘画,常常以大国自居)
嘉庆皇帝时期的1816年,英国再次派遣使团来访,双方因为礼仪大吵了一番。英国希望通商的要求再次被拒绝了。
鸦片在雍正时期就已经流入清朝,嘉庆皇帝深知鸦片的危害,因此多次下旨严格控制鸦片在清朝内部流通,有效遏制了鸦片的泛滥,对外贸易保持着顺差。(1860年代吸食鸦片的清朝人,此为摆拍模仿吸食鸦片的场景,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拍摄)
对嘉庆皇帝施政的分析评价。每个人在每个时代都有自身局限性,嘉庆皇帝也不例外,列举如下:
一、闭关锁国,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近代化的武器。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都接触过西方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先进的武器,为何他们都不学习推广应用呐?无非就是为了保证满族皇室对国家的控制。一旦推行新的军事技术,不可避免的让很多汉人掌握,这对清朝的统治是一大威胁,毕竟满族人的人口有限,先进的技术、武器推广等同于自取灭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有效控制人民,必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采取愚民政策,这是清朝统治者的意志体现。
二、为何不开垦东北等地区?
中国东北是满族人龙兴之地,不允许汉人踏入。面对流民起义扩大的情况下,嘉庆皇帝仍然坚持所谓的“祖训”,不开放汉人迁徙东北开垦土地。如果让汉人开垦东北等地,估计清朝就不会衰落的这么快。
与此同时,嘉庆皇帝意图让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徙开垦东北地区却遭到集体抵制,东北地区持续闲置直到清朝末年才迎来大开发。
三、惩治腐败只注重表面,没有深入进行体制改革。
清朝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嘉庆应该由一个个的贪官入手,从官僚体制入手改革,而不是抓几个大贪污犯就停手了。嘉庆皇帝只抓了几个典型的大贪官,以为可以震慑其他官员,腐败早己深入骨髓,必须从根本入手,彻底斩断腐败的体制,他没有他祖父雍正皇帝的胆识和魄力,只触及腐败的表面。
四、嘉庆皇帝的性格问题。
嘉庆皇帝性格不够刚毅,对待很多施政问题上不能执行到位,浅尝即止。在嘉庆施政期间不乏很多切实可行的政策,试图彻底解决处于衰落中清政府,做过很多努力,但终究没有大魄力将一些政策执行到位,往往中途夭折。
如北京八旗子弟迁徙东北祖地开垦,就因为抵制就放弃了,如果执行到位,可以缓解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可以打破体制让汉人进行开垦,但终究嘉庆把自己局限在祖训等固有的体制内,不能有所突破。
嘉庆性格还比较仁慈,故步自封,谨小慎微,对待清朝腐败的官吏下手不够狠。譬如对待和珅的问题上,仅仅限于和珅一人,没有追究其他党羽,而他的祖父雍正则不同,行动果断敢于下手。至此清王朝衰落时期,嘉庆的位置如果换作雍正性格的皇帝应该可以力挽狂澜了。(嘉庆皇帝像)
当然,嘉庆皇帝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能求全责备,他应该算是一个守成之君,并不是那么平庸。
标签: 嘉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