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邀请。针对您的问题,之所以奕詝(咸丰)最后可以继承大统,我认为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块,缺一不可。接下来由我来进行详细解答。
一、客观因素
1、历史背景: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清朝的建储制度,经历了多种方式的演变,最终在雍正朝开始,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的再度发生,形成了“密建皇储”之方式,皇帝亲书属意的未来储君名单,一式两份,一份近身携带,另一份置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只有在皇帝驾崩之后再由辅政大臣将两份谕旨同时公开。
道光剧照
虽然这种方式摒弃了华夏几千年来的“立嫡立长”的传统继承方式,唯才是举。但好处却是非常多的:在皇帝在世之时,一方面可以避免诸皇子尽早形成各自势力,另一方面诸皇子也不知道到底谁会继承大统,与其胡乱臆测不如公平竞争,从而形成了皇子之间的良性竞争。这种制度自雍正开始,一直沿用了四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2、道光诸子状况:
历史背景说完,就说到了具体道光的诸皇子情况。终道光一生,虽然有后妃二十多人,但最终只有九位皇子,而且皇长子奕纬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早逝,次子奕纲、三子奕继相继夭折,五子奕誴性格顽劣,且于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正月过继给自己的三弟绵恺为嗣,剩下的诸位皇子之中,七八九三位皇子年龄尚幼,只有四子奕詝、六子奕䜣能入道光之眼。
奕䜣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肯定发现,道光为何在很晚的时候才想起立储一事?没错,这也正是道光的特点之一——过于谨慎。众所周知,道光是出了名的勤俭,连自己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但想不到的是在立储之事上,他竟然与先祖雍正、父亲嘉庆继位之初就立储君所不同,直到自己65岁之时才正儿八经想到立储一事。而这时,只有四子、六子二人能进入候选之列。
皇四子奕詝,生母为道光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而且在1846年之时,随着前面三位皇子的相继离世,奕詝已然成为“嫡长”兼备之人,而且打小奕詝也以性格温文尔雅而著称;再看六子奕䜣,生母也不简单,是道光朝宠妃,时为静皇贵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奕䜣虽为庶出,但由于是宠妃之子,并且自身文武俱佳,所以同样受到道光的喜爱。
咸丰剧照
整体来看,奕詝虽然“长且贤”,但自雍正开始,奉行的是“唯才是举”,而在才学方面虽然咸丰也还说得过去,但较之奕䜣则相距甚远,而且奕詝还因骑马不慎摔伤腿导致跛脚,所以,种种迹象看来,好像奕䜣更胜一筹。实则不然,我们从主观因素再观之。
二、主观因素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1、名师指导
主观因素的第一点,得益于奕詝名师的悉心指导。奕詝之师,便是出自山东书香世家的杜受田。自奕詝六岁时,杜受田便奉道光帝之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导,当然也包含为人为子处世之道。
杜受田画像
杜受田深知若凭真材实料,自己的爱徒必然不是奕䜣的对手,所以只能从其他角度来为其争取道光的更多看重。恰巧,道光进行了一次诸皇子狩猎比试,杜受田借此机会,告诫奕詝一只猎物也别打,待到奕䜣猎物满满看似胜券在望之时,道光望着自己这位嫡子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地问其为何,奕詝以恩师教授的“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对答,道光果然大喜过望,连赞其“此真帝者之言”,杜受田的深谋远虑可见一斑,而奕詝也因有此名师而成功逆袭。
2、仁孝至重,最终打动道光
当然,一次狩猎并不能使道光真正放心将大清江山交于奕詝。最终的考察终于在1846年发生了,深知并无多少岁月的65岁道光将二人召至近前,问二人对于治国有何良策,六子奕䜣兴高采烈地对答如流,四子奕詝却在那里俯首抽泣,问之答曰:“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以仁孝再一次将道光深深感动,没过多久,这位平日看起来较奕䜣差很远的嫡长子,被道光亲书写在了立储诏书之上,至此,奕詝的储君之位正式确定无虞。
杜受田雕像
小结:
由于自雍正开始的密建皇储之法,立储唯才是举的核心观点让奕詝处在非常劣势的地位,但最终在父亲道光迟迟未决的有利条件下,给予咸丰更多的准备时间,又有远见卓识的恩师杜受田的指导,频打感情牌的奕詝最终打动了道光,也使其坚定了立自己为储君的决心。由此可见,咸丰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兼有,实乃缺一不可。
当然,在奕詝继位之后,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恩师杜受田也于1852年(咸丰二年)去世,缺乏恩师的指点,咸丰渐渐开始放松起来,将自己承诺的诸多种种抛之脑后,最终清朝在其带领下,衰落速度更为加剧,当然,这是后话了。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想要听到更精彩的历史趣闻分享,欢迎大家关注并多多支持。
标签: 道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