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14年间,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解读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几个历史真相。
真相一:侵华战争早已蓄谋已久
日本对中国东北早已垂涎已久,他们把侵占东北作为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后的中国国内形势,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两个月前,蒋介石在全国同胞书中说:“当此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作安内攘外之奋斗”。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真相二:国民党“不抵抗”是内因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全国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兵,把枪放到库房里,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备军,9月18日当夜就攻占了北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短短4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就沦入敌手,3000万父老沦为亡国奴。
真相三:美日间的隐晦谅解是阴谋
“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和约》。由于美国没有采取遏制日本侵略的具体行动,这一政策也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真相四:国共间的抗日思潮形成反差
日本侵华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怒潮,社会各界及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其他各类抗日武装力量。
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包围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积极倡导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发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强音,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真相五: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英雄团长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的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当时王以哲旅长因参加水灾赈灾,不在营地。日本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抵抗”的命令。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起初日本兵都是用刺刀,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了很多。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真相六:传唱中华大地的抗战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锦绣山河沦陷敌手。东北军官兵及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声,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真相七:一封迟到21年的遗书
在一次抗日激战中,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受伤被俘,日军无论对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始终以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让日寇一无所获。1936年8月2日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我最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自己还要艰难的活着……这封遗书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真相八:东北抗日联军牵制日军76万
抗日战争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赴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达10万余e次,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者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