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果袁世凯不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以最严重的情况推断,亡国虽然不至于,但整个中国必然会成为当初“满洲国”一样的日军傀儡政府。而在这其中,当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极力拖延谈判,以穷尽一切办法和最大努力争取缓减《二十一条》对中国的伤害,把之变成《中日民四条约》,这已经把国家损害降低到最低点,这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
那为什么说如果当时不签《二十一条》,情况就会严重如此呢?毕竟我们七七事变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开打的。
这就关系到了国际局势问题,且不论七七事变时期的中国和日本对比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和日本差距有多大,但就是日本之所以提出“二十一条”,并笃定中国不敢拒绝,已经说明了当时情况之恶劣。
首先是一战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泥潭。袁世凯本身就是非常讨厌日本的人,在这之前也一直借欧美强国的政治影响力来制约日本,让日本不敢在中国轻举妄动。但是一战开始,日本以《英日同盟》条约身份加入协约国,就说明此刻日本要对中国动手,将再没有外援帮中国了(二战最后为啥赢大家都懂)。
当时日本政界元老井上馨提出欧洲大战乃“对日本国运发展乃大正年代之天佑”,应“对中国提出要求之良机”,并得到支持。于是1914年9月,日本对德宣战,随之驻军到原本是德国租界的山东青岛,正式对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
袁世凯接到《二十一条》后的愤怒就不说了,当晚就召开会议进行商量,除了段琪瑞不惜开战以外,其他外长高管都建议想办法拖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袁世凯愤怒道:
“日本竟以亡国奴视中国,中国绝不做高丽第二。”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北洋政府一边拖延,一边寻求美、英等国的支持,这些国家由于日本是协约国,所以都拒绝了,而俄国则是狮子大开口,对北洋政府提出了更为侮辱丧权条件,于是在种种无果之下,北洋政府提出了剔除其中最为严重的第五号令,签了《二十一条》的低配版《中日民四条约》。
标签: 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