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网友评论:“这些年,北洋政府的口碑变得有些不一样,我们真应该好好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也有网友认为北洋政府曾经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出兵俄国,巡洋舰开进海参崴保护侨民,因此就认为北洋政府是一个铁血御敌、扬我国威的政府。的是这样么?
首先,我们要为北洋政府出兵远东、出兵外蒙、出兵唐努乌梁海这几个动作点赞。对比早前丧权辱国的满清政府,可以算是改头换面了。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认为北洋政府扬威海外,为它重立口碑。这些军事行动,其实上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北洋政府连续赢得了两个历史大礼包: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苏俄内战。除了领到两个大礼包之外,北洋政府在军事上并没有提升多少硬实力,国内的老百姓依然吃不饱饭,国际地位与今天的中国也是天差地别。
为什么说一战是北洋政府的第一个大礼包。
北洋政府始于1912年,这个时期,曾经在晚清不断干涉中国的列强,他们在中国的行动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在中国扩张势力范围的列强主要有以下几个:英、俄、法、日。另外还有两个是德国和奥匈,分别在青岛和天津有自己的租界。这些列强后来齐齐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北洋政府登台的时候,欧洲正围着火药桶坐着呢。老大英国和老二德国在搞海军竞赛,剑拔弩张,英国官员说“德国造一艘战列舰,英国就造两艘”。德国和法国不但在阿尔萨斯洛林边境摩擦,还在非洲殖民地摩擦。德国的施利芬计划已经成型了,时刻准备动手。沙俄不但和日本有过节,还和和奥匈在巴尔干利益上有冲突。所以,对这些列强来说,中国成立了一个北洋政府?不好意思,真没什么功夫关心。
唯独日本,依然野心勃勃,时刻找机会侵犯中华。不过,在一战开打之后,因为英日同盟的事情,日本也被拉上了英国战船,对德奥宣战,发动了青岛战役,甚至海军还前往印度洋、地中海执行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虽然实力不济,却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对外和平。后来,还成为了一战两大阵营拉拢的对象,比如说德国驻华代办就搞了一个“中德协会”,拉拢中国知名人士站在德国一边。在索姆河与凡尔登两大战役之后,整个欧洲人力损失惨重,双方对中国的拉拢更加激烈。北洋政府的外敌只剩下日本一个。
图:一战华工
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之后,袁世凯问计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得到了“日本已经是协约国,英国不能抵制日本,如果中日都是协约国,我们不能看着盟国欺负盟国,事情就好办了”的说法。从此,中国倒向了协约国一边,后来段祺瑞执政时还向英法俄派出了华工,于是日本的危机也暂时解除了。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从昔日的列强齐齐干涉的病夫,转眼就变成了列强们的盟友。如果说北洋政府把握住一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专心发展民生,那后世对于北洋政府的评价必须是要更上一个档次。但是,北洋政府却在把握这个机会来“打内战”,各系军阀斗得天昏地暗,其本质可见一斑。后来,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北洋政府没有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而是转嫁给了日本。可见其国际影响力依然是十分微弱。
战后,北洋政府又收到了第二个大礼包:俄国内战,协约国出兵干涉西伯利亚。
当时在远东,协约国主要支持高尔察克等人的白军。美国、日本和、英国(加拿大)都派遣了远征军,还有一只在俄国境内听从协约国指挥的“捷克军团”准备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野心最大的还是日本,他一再强调“捷克军团”有危险,向西伯利亚派遣了将军8万名士兵,最远达到了贝加尔湖以东。结果军费开支太大,国内爆发了谷米暴动,就是有名的“米骚动”事件。同时在对俄用兵期间,军纪不检,日军爆发了大规模性病,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图:俄国白军首领高尔察克影视形象
这个时期,俄国一片混乱,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协约国内部又用兵不利,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北洋政府大可以把握机会展露头脚,然而,他们的反应却比较迟钝。比如说,日本发觉这个机会后,在1918年就派出陆军登陆远东了,北洋政府却碍于日本,迟迟到1919年10月才进军外蒙,实际上也并没有打过什么硬仗。很快,就再次卷入内斗当中不可自拔,外蒙古再度得而复失。最后整个北洋政府归于历史尘埃。
图:中国再度陷入军阀混战
当时世界一下送给中国两个大礼包,时局非常有利。假定执政的不是北洋当局,而是历史的某个朝代,做得也不会比北洋差多少。换做我们现在的政府,如果遇到这样的大好机会,必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北洋政府无力改善国内混乱、军备落后的大问题,距离扬威国外仍然是差了很远。中肯地说,北洋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做了一些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毕竟,只有军人能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当局者才能从谈判桌上得到。
标签: 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