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犀牛历史 150 0

  收获

  李 鑫

  十多年前(2008年),在网上搜寻资料。想寻找解放前曾经在《大公报》工作过,现还健在的老先生,询问和了解当年大公报的情况。当我在百度搜索引擎栏中敲出“大公报”标签词,搜索出所有包含“大公报”十几万条的文章显现出来。逐条点击,查看内容。发现当年天津《老年时报》(后改刊名《中老年时报》)刊登一篇《耄耋老哥俩 球场不了情 相约把球打到百岁》的报道中介绍,“87岁老球迷寻访92岁老球迷,为的是切磋篮球技艺。两人相见恨晚,相约把球打到百岁——”张根生老先生,一生喜欢篮球。偶然听说有位92岁老先生篮球打得好,就到天津外语学院和市人民体育馆寻找长他5岁的老人牛乐莘。耄耋之年遇到情趣相投的老友,是人生一大幸事。

  这位87岁的离休干部张老先生,正是我要寻找的人。张老先生解放前在大公报做记者工作的。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记者身份作掩护做地下工作。要了解大公报的事情就得联系到张老先生。我就给天津《老年时报》报社打电话,说明我的意图,询问张老先生的联系方式。报社答复:得与张老先生商量,征得同意,再联系。第二天喜出望外,报社来电话告知,张老先生同意将他的电话给我。记下电话,道谢。马上致电张根生老先生。张老先生很高兴地接了电话,相互寒暄。得知我在社科院工作,他的一位老朋友许行老先生也是在社科院工作。我告诉他,1986年,许先生退休,由我接替他的工作。张老先生听后很高兴,都是熟人,距离近了许多。期间,聊起《老年时报》记者采访张老先生《耄耋老哥俩 球场不了情 相约把球打到百岁》的报道。张老先生喜欢篮球,每天锻炼在市人民体育馆。我冒昧提出让两位老前辈,每天打球带一位“小兄弟”一起玩。我怕张老先生误解,急忙解释。这位“小兄弟”不是我,是我的家父。张老先生欣然接受。

  那年先父李增荣83岁,身体硬朗。退休后,在一个单位“补差”。一干又是二十年。八十岁那年,经我们再三劝阻,主要理由是“年龄太大,别给人家单位找麻烦。人家不好意思辞你,咱自己提出不干,见好就收。”正式“退休”,赋闲在家。由于习惯上班,闲下来,无事可做,呆着难受。后参加河东区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剑。

  联系上张老先生后,突发奇想,家父好动,又喜欢篮球,何不让家父与情趣相投的老人们结识,篮球活动会让他们走到一起,丰富老年生活,有事可做,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邀请张老先生见见面,细聊我所需的资料。地点订在成都道苏易士西餐厅。请张老先生代我邀请牛乐莘老先生、许行老先生一并小聚。张老先生高兴应允。

  我与家父如期赴约。张根生、牛乐莘、许行和家父四位老先生,见面后如同故友重逢,聊的火热,内容离不开篮球。每位老先生都介绍自己篮球贯穿一生的人生经历。

  牛乐莘老先生自幼热爱体育,常年锻炼不辍,长跑、打乒乓球、游泳样样都行,尤以篮球打得最好,至今已有79年的球龄了。虽从未参加过专业队,但球技非常了得,投篮尤其准。他曾多次在本市中老年篮球比赛中获投篮一等奖。常年的体育锻炼,练就了牛老健壮的体魄和矫健的身手,一辈子从未得过什么病。如今92岁的高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不仅无需他人照顾,还担当起大量家务活,并照顾多病的老伴。前几天,他从球场出来,在成都道上被人骑车撞倒。骑车女子听说他的年龄惊恐不已,急送他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不仅他毫发无损,而且身体各器官功能犹如四五十岁健壮的中年人,令医生啧啧称奇。

  张根生老先生也非比寻常。张老虽小于牛老5岁,但其也是经历不凡。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国民党辎重兵篮球队员的身份从事地下工作。后到《大公报》任记者,参加由报社编辑、记者组成的大公篮球队。大公篮球队在上海是一流球队。上世纪后期,他曾多次骑自行车长途跋涉,最远的一次,从西安骑到北京。篮球更是前锋、中锋、后卫样样精通,打起来有模有样。他还担任《老年时报》组织的老年篮球队的领队兼教练,多次率队参加比赛。他以体育为一大业余爱好,工作和学习也因此受益良多。如今87岁的高龄,除眼睛有些白内障外,干活、骑车、打球,都像个小伙子。他有三子一女,4个小家庭的成员,常被他带动着集体进行体育锻炼。

  许行老先生喜欢摄影、跳舞,年轻时也喜欢篮球。许老先生82岁,身体有病,还能出来。因与我同过事,他的工作我接手。二十多年没怎么联系,也挺想念,借此机会见见面。许老先生是清华大学摄影专业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一生从事摄影专业工作。社科院举办交际舞比赛,还获得老年组冠军。许老是南方人,潇洒一生。他是徐世昌的侄女女婿。许老先生家住睦南道,独门独院,离见面的饭店不远,身体力行,无碍。

  先父年轻时就喜欢打篮球。青年时期(初、高中)在天津市立第一中学(铃铛阁中学)度过,参加学校篮球代表队,任队长。在天津工商大学时,担任学生会文体委员,还组建一支篮球队,任队长。五十年代初,天津市贸易货栈业工会组建一支篮球队,任队长。“捷克”篮球队印了一本《纪念册》。每位队员都有一页留言,家父幽默的留言至今难以忘怀:“人们都称我是‘大侠’,但是我上房还得拿梯子。”家父六十岁时,在单位老年组和中年组篮球对抗赛中,还打全场了呢。

  聊天期间,家父提起“南开五虎”。张老先生满脸兴奋地说:“1947年,我在上海大公篮球队(《大公报》组建)时和南开五虎其中一条虎还打过一场篮球。他当时是军界的,军衔是大校。确实打得好,他打后位。体能、技术是上乘的。原来是李府之虎。”

  2003年《每日新报》帮办寻找“南开五虎”去向和后人的线索活动。各界热心人士提供线索,“南开五虎”的四位虎将下落都找到。“五虎将”之一李国琛是的家父的八叔。1930年考入南开大学,半年肄业。1931年自费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初习哲学,嗣有鉴於国家工业落后,亟待振兴,乃折志习工,转读柏林工业大学造船飞机系,1939年但泽工业大学毕业,获飞机制造系特许工程师学位。1940年学成返国后,应欧亚航空公司(德国)之聘,任日新滑翔社主任。1944年奉派赴美国深造,入读亚伯丁兵工学校车辆系,研究战车制造。1948年奉令迁台,同时改番号为第六十一兵工厂,仍由先生主其事。迁台后,改为从事火炮之制造与修护。1950年(民国卅九年)七月晋升为少将厂长,然先生竟以积劳而罹高血压症,于1950年(民国卅九年)十二月呈准离职,调任为本厂顾问。1955年(民国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因心脏机能不济,在台湾台北市寓所去世,艾寿四十六岁。

  耄耋球迷相聚 切磋技艺 携手永远, 初识朋友熟分 交流经历 共叙明天。

  四位老先生开怀畅聊,忘记年龄,相见恨晚,相约再叙,携手永远。

标签: 徐世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