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犀牛历史 193 0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

蔡锷有多厉害?我们先听听他的对手袁世凯对他的评价吧。“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亦或非所能匹。

用“精” “悍”二字评价蔡锷,不得不说袁世凯识人还是相当精准的。后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称帝正是蔡锷抱病出征,喊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口号起兵云南,一举击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建党伟业”周润发饰演袁世凯

寒门贵子比起拼祖宗的学渣袁世凯,蔡锷可谓真正的靠寒窗苦读走出来的寒门贵子。袁世凯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袁世凯的发迹多多少少有这一层关系。

蔡锷原名艮寅,生于1882年,字松坡,因此人们都尊称为‘松坡将军’,咱们湖南邵阳人。还记得《让子弹飞》中葛优与姜文的那段经典对话桥段吗?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让子弹飞”葛优与姜文经典桥段

因家境贫寒,蔡锷父母曾一度供不起他上学。然而蔡锷天资非凡,被同村的大地主刘辉阁看上。刘辉阁一眼就看出蔡锷绝非池中之物,得到机遇定能扶摇直上,成为人中龙凤;讨得刘的相助,蔡锷才得以如愿求学,事实证明刘辉阁的这笔投资非常成功。

蔡锷在求学路上一路开挂,12岁高中秀才,15岁便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当时著名学者梁启超,接受维新思想,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虽说按年龄排倒数第一,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据他的同学回忆“在堂每月月考,皆居前列英气蓬勃,同学皆敬慕之”。

1899年,17岁的蔡锷怀着一腔热血前往日本留学,试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当时的日本不单是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革命党和维新派的大本营,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政治哲学的蔡艮寅自然也不例外。写下“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的诗句,抒发自己满腔的爱国抱负。毅然回国参加了自立军起义,但因缺少军事知识与经验,很快遭遇失败。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蔡锷像

此时蔡锷才顿悟,军事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于是正式将名字改为“锷”,并立志“流血救民”1902年再次前往日本学习军事知识。在日本,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

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了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 (yǔ lie) 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1902年11月,蔡锷以优异成绩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29岁云南王1904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来之后,立刻成为各省争抢的对象。各省都需要能训练新军的人才,更何况是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

蔡锷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先后任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广西陆军讲武堂总办等职。

年轻英俊的蔡锷,脚穿长统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指挥练兵。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在任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时,李宗仁、白崇禧皆在学生之列。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1911年初,蔡锷将军应云贵总督李经羲(李鸿章的侄子)之召,自桂入滇,赴云南任新军19镇第37协协统,并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不要小看蔡锷当时这个“协统”。后来的武昌起义,其实是一群班长、排长和连长搞起来的,搞成功后大家请出黎元洪做都督,黎元洪当时也就是个协统。

在此期间,蔡锷编撰《曾胡治兵语录》一书,该书被称为“民国第一兵书”。蒋介石曾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出版。抗战期间,八路军也曾刊印此书,作为军事教材。

在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之时。后来咱们新中国的第一元帅朱德正在云南讲武堂学习,蔡将军虽只年长朱德四岁,却被朱德视为老师和指路明灯。朱德正在蔡将军麾下走上了名将之路。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建党伟业”朱德--廖凡饰演和蔡锷--刘德华饰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革命风暴很快席卷全国,消息传到云南,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决定10月30日深夜起义,蔡锷为总司令。因那一天是旧历的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为都督,那一年蔡锷29岁。

革命成功后,蔡锷把当初请他到云南做军务的云贵总督李经羲礼送出境,开始大展拳脚。换掉了一批光说不做的人,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一系列改革如火如荼,搞的有声有色。一时之间,云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过正是这番举动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

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云南在西南边陲,远离北京,而且当时云南的都督蔡锷,是日本的高材生,在军界很有威望,他有两个协,就是两个旅。那两个旅训练有素,武器全是德国武器。袁世凯认为全国的军事力量,除了他北洋军就蔡锷这两个旅,放在他心里是心病,他就采取明升暗降,把蔡锷弄到北京去。

最初,蔡锷对袁还抱有幻想,认为他“宏才伟略,群望所归”, 可自从袁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野心不断膨胀,朝着复辟帝制疾进;后来其与日本签订的卖国《二十一条》,更是刺痛了蔡锷,使他看清袁的真面目。

后来的复辟帝制更是让他失望到极点,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于是他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在公开场合批驳反对帝制的梁启超,并积极表态“赞成帝制”。

同时,他佯装胸无大志,经常在八大胡同“鬼混”,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老师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

在这样一副假象下,袁世凯放松了警惕,给了蔡锷逃出生天的机会。逃离的过程十分艰辛,传闻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才得以逃离京城返回云南,很多电视剧或者戏曲也都是这样演绎的,所以,小凤仙和蔡锷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如今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建党伟业 ”小凤仙与蔡锷

实际上两人相识确有此事,但却不是世人所说的情深意重,只是落难英雄怜惜风尘女子而已,蔡锷还借由与小凤仙浓情蜜意,将母亲妻子送出了北京,可谓是“一石二鸟”。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回到云南后即刻宣布云南独立,西南各省迅速组成了护国军起兵讨袁,虽说袁世凯坐拥十几万北洋新军,而蔡锷只有8千精兵双方兵力悬殊,但此一时彼一时,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蔡锷师出有名,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因此对于这场战争此时的北洋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段祺瑞、徐世昌纷纷闭门不出,坐山观虎斗。

唯有北洋第一悍将吴佩孚最难搞定,双方在四川展开激战。朱德带领护国军先锋与北洋军遭遇,在棉花坡挫败北洋军。几战下来人数众多的北洋军并未占到多少便宜。3月底,蔡锷与四川都督陈宧达成局部停战协议。四川、云南局势相继进入相持阶段。

人们看到北洋军并非不可战胜,从初期的慑服转为反抗。人心变化,引起局面发生重大改变。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纷纷宣布独立。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一代军魂蔡锷以六千劲旅再造共和,取得护国战争的成功,阻止了封建复辟死灰复燃,演绎出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人间奇迹,英明永载史册。

天妒英才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民国那么多军阀,袁世凯为何唯独怕蔡锷?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标签: 蔡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