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理解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周国平
一个人所能被接受和认同的价值皆是源自其一生所付出的贡献。无论是对于国家和社会产生何等成就,外界的质疑和偏见也总是如期而至。显然大多数人都应该获得足够的理解,可即便是不被理解,他的价值也同样能够因付出的一切被历史所认同。
无数人将其视为清末民初的一缕曙光,他领导护国运动从此名扬四海,是人人口中称赞的护国英雄。却也同样因为枭雄本性遭受他人非议,那他到底是护国英雄,还是乱世魔王呢?
事实上,他一生短暂的时光里似乎从未有过对外界评价的回应。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的是,只要他还屹立在战场,便意味着国家的旗帜就永远不会倒下。
民国时期再无任何将领能够比肩护国将军蔡锷的功绩。硝烟弥漫的混乱时代中,也唯有敢于他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多数人对他的印象还只停留在教科书中的只言片语,也难免产生负面的评价,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显然早已足够让所有人为之折服。
身逢乱世,弃笔从戎1882年,蔡锷降生于湖南宝庆的一个贫寒家庭。清末民初不乏有崭露头角的少年英才,可多数人都背负着煊赫的家世。相较于其他同龄人,蔡锷的少年时代显得异常艰苦。
自小对学习颇为在意的蔡锷,自6岁起就到学堂求学。年龄稍长后,他便独自一人赶赴上百里的山路。为了赶上同学的进度,挑灯夜读成为了蔡锷每日必做的功课。
1897年,蔡锷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机遇。此时恰逢湖南巡抚推崇变法维新,长沙本地更是开办时务学堂。天资聪颖又积极主动地蔡锷投入其中,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的学子。
在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作为老师的教授之下,蔡锷几年间学识渐广。遗憾的是变法失败后他也只能远走日本,继续求学之路。
乱世之下,唯有掌握真正的力量,才有改变社会格局的可能。1900年,国内局势大变。自立军起义枪响,蔡锷及其他同学都千里回国,想要参与唐才常的汉口起义计划。
被派往湖南的蔡锷不曾想到的事,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几天后就因为起义失败全部英勇就义了。早在变法失败后就备受打击的蔡锷此时更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再次回到日本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一位能够报效国家的军事领袖,是那时候的他唯一的目标。次年,蔡锷就考入了当地陆军学校。1904年,蔡锷更是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世将那时的他称作中国的"士官三杰"之一。
"重九起义"后声名大振1904年,年仅22岁的蔡锷回到中国。因为他绝无仅有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各地官员的争相邀请。此后,蔡锷选择在广西任职多个军校的校长。其中最为优秀的毕业生就有此后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李宗仁。
直到1910年,回国仅6年时间的蔡锷就已经是广西当地首屈一指的军界翘楚。年少气盛的他,遭到了同盟会的猜忌。此后更是假借考试之名,鼓动学生造反,万般无奈之下,蔡锷只能出走云南。
一个人若想要有所成就,除了过人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是把握时机。1911年,已经离开广西的蔡锷在云贵总督的邀约之下赶赴云南任职。此后,武昌起义爆发。
蔡锷正是在这个时期仿佛看到了中国黑暗社会中的星星之火。他即刻就与唐继尧等人歃血为盟,也在10月底正式发动了"重九起义"。直到11月1日,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以蔡锷被推举为都督后正式告结。
彼时的蔡锷,同样因为仁慈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因为云贵总督对他有恩,他就在起义过程中多加保护,甚至将其安全送离。区别于任何优秀的将领,蔡锷的人道精神尤为显著。
讨伐袁世凯终获成功1913年,已然在全国获得了极高声望的蔡锷辗转来到北京。此时北京城内掌握实际话语权的就是袁世凯。得知蔡锷到京,袁世凯不仅对其多加赞赏,甚至还表示宋教仁孙中山等人都未曾有蔡锷这般本领。
事实上,袁世凯一方面企图重用蔡锷,同时也对他产生了猜忌。他召集蔡锷进京,就是要对他加以钳制。
并非所有人都看不清世道的清浊,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去捍卫国家和追求希望。1915年,倒行逆施的袁世凯称帝意图愈发明显。眼看国家被窃取,蔡锷将军此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护卫中国。
于是他就设计在京城的风月场所久居。还在小凤仙的掩护之下偷偷逃离了北京城外。此后他又先后到达了天津和日本等地,最后在12月19日终于回到昆明境内。脱离了袁世凯监视后,蔡锷即刻展开了讨伐袁世凯的军事行动。
就任护国军总司令的同时,他也率领西部诸省兵分三路向北进军。次年春天,护国军在历经了长达多日的艰苦战斗后以多胜少攻占了四川。此时的袁世凯更是对此无能为力,也在不久后因为病痛折磨离开人世。
护国运动最终以惨烈的代价获取了成功。这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也让蔡锷将军的名字响彻了中华大地。
此后蔡锷将军更是受到了多方的邀请,想要他前往担任要职。遗憾的是,喉癌晚期的蔡锷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1916年的11月8日,蔡锷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癌症。他在日本福冈去世,享年34岁。令人意外的是,在遗嘱中明确申请薄葬的他,却被北洋政府以国葬的待遇予以入土,成为了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事实上即便是蔡锷将军的坦荡作为,还是遭到了一部分人的非议。有人将其视作"乱世魔王"的同时,还对护国运动多加指责。
事实上若是一个人的功绩斐然,那对于他的质疑也将会不绝于耳。可历史必然不会埋没一个对国家有过重要贡献的英雄。随着时间流逝,偏见也终会因为世人的见解加深而逐渐化解甚至消逝殆尽。
标签: 蔡锷